-
1 # 盤點大大王
-
2 # 影視Jl1259
1. 市場有別。在國外電影廠商實際上就是依據觀眾的需求提供各種產品。首先國外影迷觀影的依據是什麼。第一條就是型別。電影是產業就和汽車一樣。,再好的影片如果型別你不喜歡你也不會有好的市場。在國外的電視臺大部分都是收費的頻道。你要是想看電視劇的話都要按季來訂閱的。而且價格不是很便宜。所以說電視劇如果不用心去拍的話,後果是很嚴重的。中國劇大多都是翻拍、歷史劇、抗日神劇神馬的,炒個冷飯又是個新故事。怕觀眾不買賬,就需要這些已經成名的演員來帶動這部劇。 因此國外是一部片子帶出一批明星,而國內則是一批明星帶動一部片子!!
2. 行業亂象,病態多顯的體現。看看某某導演剽竊片子竟然票房過億,看看去年影視圈內國家整治的風波的原因,看看各路小鮮肉流量明星上億的片酬,看看李雪健、陳道明是如何評價年輕演員的,看看吳京當初拍《戰狼2》有多麼困難,看了這些就會明白,不是不想拍好電影,是在當今這個環境裡,好電影已經幾乎沒有了容身之所。另外熱搜、炒作、收視率作假,想想看那些老老實實拍電影的怎麼跟這些手段競爭,還有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各種亂象,換演員只是其中一種。還說明其實我們並不是缺少人才,可是現在為啥就拍不出好電影了呢?因為對很多新生代的電影從業者和投資方來說,電影已經成為了一門生意,當藝術被資本浸汙後,生產出來的東西必然是畸形的。以至於近些年來的中中國產影片基本上都是不合格的,且不說比不上國外的好萊塢大片,連十幾二十年前的中中國產電影也不如。電影的工業水平越來越高,可是影片的質量卻在走下坡路。
-
3 # 土豆煲電影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每一年影視圈都會出現“全民性”觀看的電視劇,比如年初熱播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都挺好》,暑期播出的《少年派》、《小歡喜》等都是屬於這一型別的電視劇。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由胡歌、靳東、王凱主演的《偽裝者》這一部劇了,在15年熱播,可惜的是,第一部結束之後卻遲遲沒有得到第二部開拍的訊息。近期《偽裝者2》終於“有動靜了”!
《偽裝者》是一部怎麼樣的電視劇呢?8.5的豆瓣評分已經算是諜戰劇中的“佼佼者”了,而這部劇憑藉激動人心的劇情在當年拿下了電視劇收視榜的第一名。主演胡歌、靳東、王凱憑此劇再次贏來人氣的高潮,作為女配角的劉敏濤老師和宋軼的演技也是受到觀眾的讚不絕口。
近期,流出《偽裝者2》主角即將大洗牌的訊息,胡歌、靳東、劉敏濤、王凱皆無緣第二部。在小編看來,如果將1的主演陣容全部換掉,那麼對於導演來說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因為有胡歌等人在第一部的演繹,觀眾們很難接受在記憶中塑造的經典角色突然換人了。不過傳言《偽裝者2》也並非更換了一群沒有演技,只知道蹭熱度的明星。
說到蹭熱度,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的“明學”創始人黃曉明瞭,想必大家都知道,曉明哥是出了名的“什麼火拍什麼”!《琅琊榜》火了,他去拍《琅琊榜2》,《還珠格格1》火了,他去拍《還珠格格3》,《唐伯虎》火了,他去翻拍,曉明哥在續集和翻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不過據悉此劇的男主女主換成了陳曉和萬茜。單單論演技而言,這兩人的演技確實與前一部的主角演技不相上下,尤其是陳曉在婚後資源演技都處於一個爆發的階段,有一陣子小編記得開啟電視就是他,換臺也是,幾乎就要霸屏了。萬茜也同樣也是公認的演技派影后。除了這兩位的出演之外此劇朱亞文、俞飛鴻等人也同樣加盟,但是這一群演技派的翻拍,真的能贏得觀眾們的認可嗎?在國內影視劇圈有這樣的一個現象:之前的熱劇如果拍續集的話必換主演!這一點與韓劇、日劇以及歐美劇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所以這也就導致一個普遍現象“續集越拍越差,最終直接導致毀了這個IP的口碑”。
在國內影視劇中少數做到了續集不換人的竟然是《愛情公寓》這部情景喜劇,所以從第一部到第四部幾乎都算得上是經典。第五部也贏來官宣,相信不久也會和觀眾們見面。不過《愛情公寓電影版》前一陣陷入了“廣告片”與“抄襲”的雙重壓力之下,不知道《愛情公寓5》是否能再創之前的佳績。
再說到這些年來在續集上換主演的電視劇。對小編來說比較典型的就是剛才提到過的《琅琊榜》第一部和第二部除了運用了原來的製作團隊,一眾主演全部“大洗牌”。即便是《風起長林》中一眾演員表現得確實還不錯,但是論口碑還是永遠比不上第一部在觀眾心裡的地位。
然而中中國產劇中能做到像《琅琊榜》這樣良心的製作並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拍第二部的仍然是正午Sunny,而許多影視作品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的製作團隊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續拍的都不是一個公司。這也導致了中中國產劇續拍頻繁更換主演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製作公司不同。這個公司與這個明星關係好,那個公司明星的片酬比較便宜,都會成為換演員的主要原因。
與外國一簽簽好幾季的系列劇模式不同的是,國內的很多公司為了減少成本風險,一開始並沒有想拍續集的打算,往往只跟演員簽訂了一部的合同,卻沒想到一舉成名,公司為斂財續拍第二部,原來的演員卻已經沒有了檔期。還有演員臨時調整身價的現象也導致了同一個演員無法繼續角色詮釋這個問題,比較經典的就是吳京的《戰狼2》已經請不起原定女主角,所以迫不得已選擇了更換演員,最後也促成了盧靖姍的大火。你們喜歡大火的影視劇換演員嗎?
-
4 # 嘉樂影視匯
拿《美國隊長》系列舉例子。
《美隊1》口碑不行,為什麼,因為它太政治正確了,故事太單薄且角色過於臉譜化。
漫威一看,這可不行,美隊是復聯的核心,口碑這麼差,這個系列很快要完。
於是,原來的導演喬被替換。
換來了羅素兄弟。
第二部口碑一下子上來了,為什麼?因為羅素兄弟將美隊這個IP從原來的正邪對抗上升成了政治驚悚片,講真,這是一次型別的創新。
其實這個題法是有問題的,首先,好萊塢電影很多劇本本身就是一個連續的故事,在開拍時選定演員就是為這個系列做準備的,比如哈里波特、夏洛特、指環王等等,一般沒有大的變故不會隨便更換演員的,第二,好萊塢電影圈非常注重演員的演技,尤其是在電影中對單個角色的特色演繹要求很高,換人只會換角色,一般不會新人演老角,比如諜中諜、瘋狂麥克斯,第三,美國各個電影公司和旗下藝人經過多年發展和積澱,對契約精神的遵守已經成為了本能,無論是大牌公司還是很大牌的明星都非常注重在圈中的契約口碑,不是萬不得己不會冒著違背契約的風險隨便短路,第四,中國電影如果是系列性的一般也不會大面積換人,除非本身劇情需要,比如赤壁、鹿鼎記、英雄本色、非誠勿撓、警察故事、A計劃等(好多香港的,主要是內地居然很少拍系列的……)。第五,拿問題裡舉的個例來講,西遊降妖和西遊伏魔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挺微妙的,從故事講有些承上啟下,從感情說應該是一脈相接,但導演由以劇情取勝的周星馳換成了靠特效持家的徐克,演員的變化也很玄奧,孫悟空那個前任應該是不好請,唐僧的變換一方面是前任作死另一方面大概有利益交換,豬和魚換不換都問題不大,反正一個帶面具一個差點從頭到尾都當魚了,女主前任被暴頭後面只能活在回憶裡了,前任裡的反派是後任裡的正方,後面的BOSS是全新出場的(話說回來姚晨演的還真不錯),不能完全認為降妖是伏魔的續集,只能說用伏魔的骨搭起了基礎而演出了一個全新的故事。第六,中國電影從創作、選角、投資、拍攝整個過程還沒有完全形成體系,隨意性很大,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還比較稚嫩,整合的不夠,還沒有任何一家成形的“大”公司,無法撐起太大的系列IP。
之後第三部,再創新,讓復聯陣營分裂,導演依舊是羅素兄弟,在大陸贏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
所以你看,美國這些成熟公司也沒有堅持一個導演拍到底的作法。
而反觀大陸,90%續集的續集都是垃圾。
是的,特別是這兩年,只要原班人馬一換,絕對是垃圾。
比如《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只是打著原來的情懷去騙錢。
比如《奇門遁甲》,也是徐克一次玩票的心態,完全沒有誠意。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原作實在太好看,而當今的中中國產電影爛片實在太多了。
觀眾不相信宣發,只相信自己的記憶。
於是無良片方便拿出觀眾的記憶大賣情懷。
照這個邏輯反推,一樣成立,《繡春刀》第一部不怎麼火,且年代並不久遠,原班人馬打造第二部時,就必須想方設法地在影片質量上下功夫。所以我們看到,繡春刀這個IP,並沒有爛。
但是在中國,鬼吹燈這個IP多火,但是卻被拍的亂七八糟,如果交給一個大公司,把所有版權買下來,然後拍成電影,主演不要來回換,再不濟套用漫威宇宙的成功,也能打造出一個超級IP。偏偏這拍一部,那拍一部,質量良莠不齊。好好的一個大IP拍爛拍散了。
還好現在出來一個吳京,希望他能將戰狼系列延續下去,成為可以抗衡好萊塢那些超級IP的存在。
在外國,電視劇一般都是好多季,而且邊拍邊播,演員也比較固定。因為這一季還沒拍完,下一季的劇本都準備好了,接著演就行。
中國都是直接一下拍完,播出來看收視率,收視率好了,想拍續集,但是當時的主演不可能等著你吧,人家又接了新劇了,檔期不合適,導演只能換人了。這就導致,中國拍的電視劇,主演一直換,觀眾沒粘性。拍個續集收視不好,就沒人投資了。
-
5 # 西哈影視
首先,漫威是一個大公司,超級英雄電影的大哥大。《復仇者聯盟》也好,單個的個人英雄電影也好如《鋼鐵俠》,它裡面的演職人員都是一個公司的,這就意味著檔期可以統一安排,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哦。
觀看大陸,做不到這一點哦,拍完了第一部之後,各回各家,繼續拍攝其他的劇去了,等到第二部籌備的時候,男主在這部正拍著呢,女主下部戲已經籤合同了,要進組了,男二女二也在自己的劇組坑次坑次努力賺人民幣呢!
第二個原因,中國明星的架子高。就拿《琅琊榜1》來說吧,播出時火的一塌糊塗,帶火了靖王王凱,帶火了靳東,胡歌更是火的不得了。原本的三位是不同卡位級別的,現在突然之間都變成了一線明星了,再讓我演男二演男配我就不幹了,我自己去個新劇組好好當我開掛的男主不好嗎?中國明星特別忌諱掉價這個事情,就是我一直是女一,讓我某部戲去給人作配,這太掉價了,有一就有二,以後導演會一直找我演女二的,我才不幹呢,哼!
第三個原因,片酬這塊它不好分配呀,就算排除了第一個第二個原因。大傢伙高高興興都回來同一個劇組了,還是同一片天空,還是同一撥人,有些人的身價已經水漲船高了,三四個一線明星擱同一個劇組待著,明星的片酬又那麼高,這下好了,製片人不幹了,拿著錢投資另外的戲去了,拜拜了您嘞!
所以啊,大家很喜歡很喜歡一部劇的時候,不要給演員太高的熱度,不要逢人就安利自己新近的牆頭。一部劇的成功真的不單單是是幾位好演員的事,製作人導演編劇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演員們只是那個領獎人。
-
6 # 愉懿說
本人也這樣覺得,幹嘛老是換演員呢,如果這部電影讓你一票而紅,那麼續集如果不是他飾演的話,會讓人覺得沒有上一部角色的味道,基本上不再去關注這部電影了,像《鬼吹燈》一直在換演員,讓人看不下去,被拍的亂七八糟,就看過一部,沒有再看下去了,說實在不換演員,其實可以換導演的嘛,像《哈利波特》系列就換導演非常頻繁,每一部都是不同的導演,給人帶來不少的新鮮感,演員都能演十年了,都不換人。
國內頻繁換演員,本人猜測國內的演員片酬跟國外的演員片酬不一樣,國內的演員火了就有不願意再拍攝下去的心理,也有是因為檔期的問題,撞檔期了,來不了拍攝現場,並且導演也不想去付演員的天價片酬,也有可能是付不起演員片酬,所以低價再請一個演員來演繹,還有是因為國內影視劇沒有像國外發展一個體系,還有可能是因為劇情需要,還有一些影視劇是因為國內屬於直接拍完然後就下一部。
但國外不同,國外是電影大多數都是一年一部,對選角的要求非常高,非常注重他們的演技,一般沒有大變故,基本上不會隨便更換演員的。
回覆列表
國外的電影和電視劇之所以會很少換演員,主演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國外的電影或電視劇一般都是邊拍邊播的,而且演員在拍攝之前劇組會要求演員按照演員工會的要求籤訂工作協議,來保證下一季演員的整體陣容,所以說演員如果不在下一季拍,可能會面臨高昂的違約金。
2.國外電視劇一般都是如果這季拍好收視率好的話,才會再拍下一季,而同時也會提升下一季演員的工資,所以很少有哪個演員說會跟錢過不去,自然也就很少換了。
3.這種情況也受國外演員行業風氣的影響,因為大家都在默默的追尋這個原則,沒有那個演員會為了一時的利益去破壞規矩,斷送了自己的演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