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景清柏園
-
2 # 生活之吻
李嘉誠自己定義說他自己是個生意人,其實他也只能算是一個生意人。極度自私使他年齡雖長,但還沒活出個人樣來,是一個不值得尊重的老人。
李嘉誠
成長經歷決定了李嘉誠。李嘉誠成長於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成為華人首富,得益於資本主義制度,感恩英國深入骨髓。說李嘉誠精明,是他看到了中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權宜之計,最終要實現共同富裕,所以提前撤資,投向英國、美國、加拿大。他最大的失誤是過分看好資本主義國家,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看好的這些國家,連疫情都控制不了,投資血本無歸實屬必然。
資本主義思維決固化了李嘉誠。如果按中華的傳統文化評判,李嘉誠是缺乏華人的道德標準的。他不理解“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真正要義,他把政策扶持房地產業,當成自己的能耐。他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到處圈地,甚至連房子也懶得建,直接放著地皮漲價再出售。在成都、東莞賺得缽滿盆滿,賺夠了就撤資外逃了。他在華人心裡除了錢實際上是窮得一無所有了。如果他再次回國投資實業,當然應該歡迎,如果他還想重演以前的套利劇情,既不可能也更加不受歡迎了。
資本外逃既是個例也是歷史的教訓。客觀地說,李嘉誠在英殖民時期就算富人。值得探討的是我們大陸很多是由窮人透過政策扶持變成富翁的。以房地產業為例,當時是圈地貸款,畫圖售房,空手套白狼,成就了一批富人。潘石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現在有錢了,他寧願把錢捐給美國,也不支援自己的國家建設,在他的心裡錢是憑他的本事掙的。但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一定知道,當時的房地產業是多麼好賺錢,深圳的惠州地價是25元一畝,如果把地皮放在現在不富都難。這是勤勞致富嗎?這是本事致富嗎?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從開始時就有一種責任契約就好了。
所以,有人把批判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富人轉移資產,說成是仇富心理作怪是不對的,這是對這些富人失德失信的譴責才是符合邏輯的。
潘石屹
回覆列表
資本家都是以自生利益為重!政治家都是權衡大眾利益,以人民核心利益為根本,得到和諧,長治久安!使社會不斷有效發展下去……世界200多個國家,踐行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國家並不多。即使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提升自生科研技術水平——生產力,自然具備包容世界各類的胸懷……
李嘉誠一直在香港和其它國家遊離之間生活與生存,我們更應該大度,包容與理解……沒有必要去說三道四,按自己的規則要求,去接受、容納,就是最好的服務!對於資本家或企業家,他們獲取更多利益的心態可以理解,從個人利益出發,設立時間範圍內的計劃與目標,是一定企業的管理方式;家與國之間的關係是社會發展歷史,情懷價值觀的取捨;決定根本在自生的存在……
如靠房地產起家的潘失憶,從道德而言,他是忘祖不具備歸宗的人物;我從哪裡來?我靠什麼生存與發展?我要到何方去?他原本計劃以30億美元的價格清空……讓黑石集團接手,但這一計劃失敗了!他自己也坦言,原本計劃帶點細軟跑了,但房子屬於實物,搬不動,帶不走……也只有留下!他也曾抱怨,老家的祖墳被挖了,很傷心……留下一個人是民族情節,風俗習慣,兒時美好的回憶——鄉情!我們移風改俗,又做對了什麼?物,到處都可取,並非一定就在兒時的祖國……李嘉誠是一定商人,已經屬於晚秋的時間段;我們要做好自己,才能影響他人,並非是一定要改變他人!去留在規則意念間,說什麼才是最好呢?
熱愛自己的祖國,具備家國情懷!努力拼搏進取,留生活的美好於自己和父老鄉親,或許這就是人活著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