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牛職說

    要知道,“四大”每年秋招是僧多粥少,而且招聘動態也是難以琢磨。面對平均5%最少甚至2.3%的透過率,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成功拿到 Dream Offer。

    既然“四大”虐我千百遍,那何不將目光放在本土“八大”身上呢?

    “八大”指的是中國最具規模的八家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他們分別是瑞華、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華、大信、致同、天職國際。

    近年來,隨著中國會計行業的發展,內資所也在不斷進步。不管是在業務量還是在完成度上,內資所都在逐漸縮小和國際四大“四大”之間的差距。

    內資“八大”的發展態勢

    今年5月份,中注協公佈了《2017年度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資訊》,本次排名是中注協在連續釋出十多年百家資訊綜合排行後,第一次按照收入來發布排行。

    在本次排名中,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立信、安永華明位列前四。內資“八大”所之一的立信,超越了安永和畢馬威,躋身排行前三甲,前12名基本被國際“四大”與本土“八大”承包。

    圖片源於網路

    內資“八大”的晉升路線

    選擇不同的事務所,未來面臨的晉升機制可能不太一樣。“四大”的晉升機制同它的薪資一樣,是相對透明的,從A1到A2,再到S1、S2、S3,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一般都能順利晉升。

    內資“八大”的晉升路線基本上和“四大”差不多,按照年度考核情況,每1-2年晉升一級。晉升至合夥人的執業資歷是:本科生工作滿12年,碩士研究生工作滿10年。多是先從審計助理開始做起,然後到審計員、高階審計員、專案經理、高階專案經理等。

    內資“八大”的薪酬情況

    薪資水平按照不同分所、不同部門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和地區經濟水平,以及和老闆的個性也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應屆畢業生剛進去的話,平均助理起薪在3.5K左右,差補大概50塊一天,一年大約能有5萬左右。之後若是有專案提成的話情況會好很多。

    這麼講吧,作為第一年的助理來講,起薪大概在4.6—5K,當然會隨地區的經濟水平的不同有些出入。雖然和國際“四大”相比差的比較遠,但是之後的專案提成等等會很多。

    而在天職國際,薪資水平是屬於內資所中相對比較高的第一年助理起薪的話在4K出頭,加上獎金,年薪也能達到6—7萬左右。內資所大都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在之後的專案中薪資會提升很多。

    內資所的基本工資雖說相對“四大”還是較低,但加上一些補貼、差補、專案提成,過節費、年終獎等等,具體收入還是可觀的。

    內資“八大”的入職條件

    從“八大”中某些會計師事務所部分崗位的招聘條件來看,進會計師事務所,這些條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任職條件:

    會計、審計、財務、金融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具有CPA執業資格;

    三年以上中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經歷;

    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適應長期出差。

    大致瞭解內資“八大”的基本情況,那麼我們想去求職內資“八大”,自身需要什麼條件?

    一是證書。

    透過註冊會計師 1門及以上者,尤其是審計科目,優先考慮。雖然在校大學生不能報考 CICPA,但是研究生在讀的時候可以報考。

    本科應屆生除了 CICPA,AIA、ACCA、USCPA、CMA 等國際會計證書考過幾門也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此外還有英語四六級這些必備證書。

    二是實習經歷/工作經驗。

    當簡歷上出現相關工作經驗時總會更容易抓住HR的眼睛。事務所做審計,有工作經驗的員工更容易上手,事務所會省去培訓成本。

    畢業後想進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同學,建議在校期間就去事務所實習,如果實習期間表現優秀,和事務所老師打好關係,還可以建立長期實習關係,畢業後優先錄取,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三是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通常審計工作是以專案為導向的,一個專案就是一個團隊,包含了若干工作人員。溝通能力不僅僅是指與領導同事之間的溝通,還有與客戶之間的溝通。

    當專案經理交給你做的工作,你能夠快速地上手,才能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這就要求你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

    不管是“四大”還是“八大”,說到底都是在瞭解自身能力水平後所做的選擇。

    本土“八大”所和國際“四大”相比,實力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它的入職門檻、薪資水平、行業水準和業內認可度這些也都是不可忽視的優勢。

    如果有覺得進“四大”比較困難,或認為自身能力尚未達到的同學,在為進“四大”做準備的同時,不妨嘗試申請一下“八大”,在內資所中積累專案經驗,打磨自我,也是不錯的保底選擇。

    我們的願景

    是助力每一位迷茫小牛,成為大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跨境電商跟國內電商哪個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