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空偃

    很簡單,因為項羽有真本事。當然,這不是否認劉邦的能力,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就說歷史上能夠達到項羽這種水準的人物,絕對是鳳毛麟角。

    其實中國對英雄的定義向來都是“不以成敗論英雄”,這也是客觀唯物主義思想主導下的文化中必然的理念。比如戰神刑天,魔神蚩尤,射日後羿,商鞅白起,陳勝吳廣,項羽韓信,岳飛文天祥……

    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真正的大成功本事是一方面,更需要運氣的成分,尤其是時代的氣運。不能因為少了些氣運,就失去了成為英雄的資格。我對英雄的定義就是:

    英者,英靈之不朽;

    雄者,頂天而立地!

    只要達到這兩點,皆可為英雄!

  • 2 # 過去將來

    司馬遷的《史記》,為什麼把項羽描寫得那麼出眾?個人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文人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

    從班超投筆從戎,到“男兒何不帶吳鉤”,都表明在很多文人的眼裡,戰場是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樣浪漫。在這個浪漫主義的想象場,個人英雄主義是那樣充滿詩情畫意,那樣讓人崇拜。

    這對於從孔子開始的“君子六藝”的教育的全部內容來說,讓文人對自己的好身體的用武之地,發揮了全部的想象力。實際上在戰場上,之所以需要一個好的身體和出色的武藝,更多的用處是在行軍時有個好體力。作戰時的好武藝,只體現在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當中,對於將帥來說,這樣的武藝並不是必須的。

    第二,司馬遷作為文人,對於武將的錯誤認知,造成他對於武將的定義有偏差。

    實際上,這樣的錯誤認知,從司馬遷開始,卻更多、更明顯地體現於後世的小說和評書當中。

    這種錯誤認知的表現為,刻意誇大武將個人武勇的作用,表現了文人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的偏見。實際上這樣錯誤的認知,不單單體現在對項羽的描寫中,也同時體現於對英布、周亞夫、李廣、李陵等人,更明顯地體現於對韓信的描寫中。

    為將者,最基本的素質由六個方面組成:智、信、仁、勇、嚴、算。而對於統帥來說,除了上述六個方面,更多地反映在對大局的把握能力,和卓越的統籌協調能力。而作為武將的個人勇力只排在第五位,僅體現在連隊這個級別軍官當中最為重要。再往上,最多到團一級,也就是那時候的“校尉”。大多數時候,能帶領數千人、上萬人甚至更多軍隊作戰的將軍,謹慎是最大的優勢,魯莽是最大的劣勢。

    第三,司馬遷對劉氏帝王心裡有恨,又不敢表達,於是拼命美化劉氏遇到的對手和敵人。

    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劉邦的卓越掩蓋在“春秋筆法”之下,讓劉邦的流氓無賴形象,在項羽“蓋世英雄”的形象映襯下顯得猥瑣。

    實際上作為軍事統帥來說,識人用人,用人所長,比個人親自作戰能力更重要。劉邦也是一樣,關鍵的時候也是能上陣砍人的,根本不是大家心目當中流氓無賴的形象。能看到人的能力所在,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位置上,形成團隊合力,這是劉邦成功的原因。

    而反觀項羽,個人武勇是有,關鍵的時候也能發揮作用,但是在領導力,大局觀等方面,是不合格的。司馬遷拔高項羽,有著個人的小心思在裡邊。目的就是透過這樣的形象,讓作為他對立面的人,形象更加猥瑣。不論是“胯下之辱”的韓信,還是逃命的時候把妻子兒女推下車的劉邦,都跟自己成功軍事統帥,尤其是劉邦的帝王形象大跌。

    事實證明,司馬遷的上述所有做法,都是非常成功的。

  • 3 # 第N次接觸

    項羽入本紀非司馬遷的偏愛。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霸王項羽的確是推翻秦王朝的最主要力量,劉邦漢王還是項羽分封的。但天意難違,楚漢之爭項羽最終還是敗在劉邦手下。

    項羽曾經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人物,他的出身十分顯赫,很為司馬遷欣賞,奈何他的對手劉邦雖是平民百姓一個,"智不比張良、勇不如韓信、才不敵蕭何”但他"知人善任″很有領導天賦與剛履自用項羽有著天壤之別。故此,"鴻門宴"上項羽放走劉邦,他的亞父便看出項羽弱點,大為不滿,感嘆到"豎子不足與謀"。項羽有匹夫之勇而無帝王之謀,後來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雖然突出重圍,但隨行的只有些殘兵敗將,英雄末路,可悲可泣。

    無顏見江東父老,楚霸王烏江拔劍自刎。宋李清照讚頌項羽有詩《夏日絕句》:

    生當為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 4 # 大白白野

    有一種觀點認為司馬遷同情項羽、韓信,司馬遷本人很不幸,遭遇宮刑,與項羽、韓信有同命相連感覺,把項羽、韓信描寫那麼好。但是,大多數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司馬遷把項羽列入本紀,和劉邦等帝王待遇一樣,後人對《項羽本紀》沒有什麼異議。像曾國蕃對韓信的個別戰例表示過質疑。項羽31歲時自刎而亡,短暫一生活得轟轟烈烈,做的出眾。參加推翻暴秦的活動。項羽出身於楚國軍事貴族家庭,爺爺項燕,是名將。項羽跟隨叔叔項梁在吳中會稽起兵,項羽殺死了會稽太守殷通及府上百餘人,保證了起義正常進行。項梁封武信君,接受范增建議,立熊心為楚懷王,這在推翻暴秦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項羽指揮鉅鹿之戰,是打敗暴秦關鍵性戰役。項羽軍事才能出眾。項羽是著名軍事家,“兵形勢”代表人物,項羽作戰常常身先士卒,以少勝多,善出奇兵,防不勝防。項羽指揮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規模巨大的戰役,又是以少勝多打敗敵人,堪稱古代戰爭經典傑作。項羽力能扛鼎,神勇無敵。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力大無窮,武藝高超,是古代創造“百人斬”人物之一。項羽的神勇,在古代良將中不多。項羽親自殺死上將軍宋義,率軍破釜沉舟打敗了秦軍主力章邯和王離。項羽關懷愛護部下,與士兵同甘共苦。項羽沒有緋聞。項羽不近女色,忠於愛情,沒有生活中的緋聞。項羽不苟且偷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楚漢之爭項羽最後失敗了,但是沒有屈服,自刎而死,是悲情英雄。項羽率直坦誠,講究朋友。項羽沒有搞造神活動。項羽不像劉邦等人神話自己。項羽符合英雄標準,許多人都歌頌讚揚項羽。

  • 5 # 河東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司馬遷是道家史官,政治理想是成為“帝師”,就像老子那樣,結果遇到了儒家平民帝王漢武帝劉徹,對道家歷史觀進行了“閹割”,使司馬遷創作的《史記》成為“(道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仍然像之前的道家貴族那樣,意圖可以控制帝王的行為,結果遇到漢武帝劉徹,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儘管李陵作為兵家貴族叛逃,是符合於“君不正,臣投外國”的道家規範的。

    司馬遷對於項羽,是竭力謳歌的,對於呂雉,更是心悅誠服的,因為項羽是兵家貴族,呂雉是道家貴族,所以司馬遷把他們與儒家平民劉邦一道都以帝王本紀列傳,也就是承認他們都是“君”的範疇。

    司馬遷對於兵家破落貴族韓信,則是基本予以貶損,既記載韓信所受的胯下之辱,也有漂母對他的無情指責,只有平民儒家帝王劉邦及文士儒家蕭何,才會看得上他,甚至驚為天人。

  • 6 # 萬歲1148858845

    所謂家學淵源,項羽出身楚國的軍事貴族的世家,其軍事素養是劉邦不可比擬的,從彭城以三萬騎兵擊敗劉邦的六國的五十萬大軍就可見一斑,事實上劉邦幾乎沒有在正面戰場上真正擊敗過項羽一次!但是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不是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的,國家統一,底層平民的崛起,不是舊貴族的力量能阻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和國外伺服器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