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嫦娥動漫

    --------------------怎麼還有這麼多人看不懂我在寫什麼?我這個答案和其他答案除了字數之外的唯一區別就是涉及了文化輸出的定義。現已加粗。這真的不是”華人知道的俄羅斯人“大點名----------------------------------------------

    開門見山上結論:文化輸出有,但是很不足。

    不足到什麼程度呢,不但是題主發現的看不到他們的影視劇。看知乎上其他關於俄羅斯的問題就知道了——對於其他不冷門國家,大家基本有一個共同的、相對平和的印象。一談到俄羅斯,則會看到明顯的俄粉和俄黑陣營,而粉和黑掌握的事實更多是來自沙俄和蘇聯時代,對當代俄羅斯的印象十分模糊、扭曲、碎片化。

    (怎麼能不上乾貨呢俄羅斯到底哪裡糟糕? - 俄羅斯文化)

    首先確定一點:文化輸出(Culture export)是啥。

    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做文獻綜述了,拿王嶽川來頂缸吧:“文化輸出是一項涉及眾多方面的國家文化工程,包括翻譯、出版、影像製作與文化傳播等在內的全方位、具體化、深度化的文化實踐,因此,中國文化輸出非一人事,而是全民族的事業,具有國家戰略與文化政策重要意義。文化輸出是文化精神、文化形象與文化生活的輸出,而不是滿足於膚淺的表面繁華與感官的驚豔獵奇。”

    而另一位答主說的維塔斯,雖然他在大陸不算最紅,但他是隨著中俄互辦國家年的契機被俄方主動推介過來的,所以維塔斯算是文化輸出。

    沙俄時期的文化發展曾經一度輝煌——用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文豪強勢打入世界文壇,用巡迴展覽畫派(列賓等)強勢打入世界畫壇、用柴可夫斯基、強力集團等強勢打入世界樂壇……這個時間的文化繁盛到不用往外推就自己嘩嘩滿地流的程度。

    蘇聯時期的文化也有過強盛的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的主動輸出色彩增強了。從語言到文化產品都在社會主義陣營留下了深刻的印跡。

    那些輝煌年代的文化輸出強到什麼程度呢?舉一個小例子:中亞廣大民族的姓名都被改造成俄式結構了。中國鄂溫克族中的使鹿鄂溫克一支從勒拿河遷到興安嶺也有幾百年了,居民還是叫著”瑪利亞“”柳霞“”維佳“這樣的名字。

    蘇聯解體之後,文化事業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說是隨著社會經濟一起頹了,誕生了一系列充斥暴力色情元素的模仿西方又沒仿好的爛作品。曾經聽一個電視製片人說過,資金、資源、人力等情況在一點點變好,但是要說”實現復興“還早著呢——離解體前的狀態還差得很遠。

    當代俄羅斯對中國的文化輸出情況分方面來講。

    影視:今年俄羅斯向中國輸出了新版《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等影片,中國也配合地播放了。

    影視走出去的途徑一般有兩種:一是自己拍的片子往外推,二是與外方合拍。

    第一條路叫好不叫座。比如最近幾年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浮士德》《利維坦》,都不是娛樂消費型影片,不但片長超過膀胱承受範圍,內容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對翻譯的要求也非常苛刻,認真看一遍下來累夠嗆,還要陪著鬱悶好幾天。所以輸給中國,中國能不能消化得了真是存疑。(然而消費娛樂類的影片都處在我自己可以看,但是不知道拿什麼去說服別人一定要看的水平。)

    第二條路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中外合拍總是會產生一些怪剌剌的不中不洋的作品。比如計劃中的中印合拍大片《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大鬧天竺》——雖然有王家衛、成龍等名字,但是難道不是一看片名就覺得超級撈麼?反正《愛在白樺林》《愛在哈爾濱》《愛在綏芬河》《愛在伯力屯》《愛在大列吧》之類的產品我真是見了避之不及。

    放幾個還算可圈可點,國際露臉的導演,夠清新的青年有興趣就自己去關注吧。

  • 2 # 對俄貿易資訊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面對更多的是解決大陸經濟低迷的問題,很顯然文化輸出就比較少了;但也是有的,但是在大陸引進的比較少,基本上是比較小眾的,對於大眾來說聽說過的比較少!

    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文化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民間團體,主要就是俄羅斯歌舞團:很多大城市都會聘請俄羅斯民間藝術團來中國演出,主要就是唱歌和跳舞;由於俄羅斯國內經濟不景氣,很多民間團體會選擇出國演出來增加收入,而中國近幾年需求旺盛,所以很多團體會來中國演出;當然大小團體都有,比較有名的團體會去一線城市,小團體也回來小城市,甚至有的飯店也會聘請俄羅斯舞蹈隊來增加人氣;

    2、俄羅斯歌曲:俄羅斯流行歌曲在中國流傳最廣就是維塔斯的《歌劇》了吧!曾經最火的時候傳唱大江南北,算是引進的俄羅斯音樂最為成功的案例了;其實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都是來自俄羅斯,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而已;

    3、電影電視劇動漫:這幾年引進的俄羅斯電影也不少,但是都比較小眾,大家知道的不多;主要是引進院線的比較少;網路平臺也不少比如:《地鐵》《黑色閃電》《他是龍》等。在蘇聯時期拍攝很多電影,引進中國的也不少;蘇聯在電影方面的基礎研究貢獻也很多:比如蒙太奇理論,俄國演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都非常著名。

    在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的引進就比較少了,而在網路播放的也有不少,比如:情景喜劇《爸爸的女兒們》,《飯店迷情》;還有一些尺度稍大的《背叛》都是非常優秀的電視劇。

    今年夏天會引進俄羅斯動畫系列片《沙皇的女兒》將在中國多個網路平臺上映。

    總的來說,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以後的幾十年最主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在這近10幾年才在影視方面有所發展,也出現很多優秀的影片;但是文化輸出就是比較少了,除了向獨聯體的俄語國家輸出以為,其他國家都是比較少的。

    隨著近幾年中俄文化交流比較多,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來到中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手機廠商能不能開發一個統一的、全球第二大的手機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