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宴

    本文將以大量沉重的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

    甲午一戰,《馬關條約》的簽訂,日本可謂成為了亞洲的一個戰爭暴發戶。日本向戰敗的清王朝索取賠款庫平銀2億兩,再加上贖遼費用3000萬兩和威海日軍守備費150萬兩,共2.315億兩,摺合為日元約為3.4725億日元。

    (馬關談判戰場)

    當時,日本的年度財政收入大概8000萬至9000萬日元,而清朝的鉅額賠款大概相當於日本三到四年的財政收入總和。於是乎,整個日本無論是政府或者私人,都頓時感到無比富裕。

    而日本把這些錢都用到哪了呢?最主要的就是軍隊實力的擴充。據統計,日本從清政府取得的賠償金,用於陸軍擴充費為5700萬日元,海軍擴充費用為1.39億日元,臨時軍費為7900萬日元,發展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為3000萬日元,共3.05億日元,佔償金總額的85%.。

    可以說,甲午戰爭清政府的鉅額賠款極大地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膨脹。

    (馬關條約簽字原件)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從甲午戰爭中撈取的利益遠遠不止於戰爭償金這一項。

    根據《馬關條約》第6條,清政府已經為日本新開了沙市、重慶、杭州、蘇州四個商埠。而後面在日本的脅迫下,清政府又增開了天津、廈門、漢口三處租界。

    商埠以及租界的開闢,極大地方便了日本對華傾銷商品,於是乎日本大陸的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直接再上一組資料。1892年,日本全國有工廠2767家,其中使用動力的工廠有987家,共有31916匹馬力;而到了1896年,工廠數便增加到了7640家,其中使用動力的工廠發展到3037家,共有64429匹馬力,翻了一番還多。

    (日本紡織廠的女工)

    與此同時,日本的銀行業也發展迅猛。1893年,日本全國共有703家銀行,資本約1.1億日元;到了1898年,便增長到了1752家,資本約3.8億日元,翻了兩番還多。

    就寫這麼多了,牢記歷史!

    (全文完)

    參考書目:《甲午戰爭史》戚其章著

    《清日戰爭》宗澤亞著

  • 2 # 行者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幾代華人揮之不去的夢魘。戰爭結束時簽訂的《馬關條約》,中國不但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等大片國土給日本,還賠了2億兩白銀戰爭賠款。

    馬關條約

    日本得到了2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後,用來幹什麼了?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說,日本天皇對外宣佈,日本把中國這一筆賠款全部用在發展教育事業上,興建學校培養人才。這樣一來,日本的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從而為日本經濟的起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本學者金子道雄在《日本的戰爭賠償責任》一文也持類似觀點:“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之後,作為勝利者的權利,日本除要求割讓臺灣、澎湖列島之外,還要求中國賠款2億多兩白銀。按當時日元計算,加上利息,共計3.6億日元。日本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在一個短時間內建立起來也是依靠了這筆資金。”

    甲午戰爭

    這種說法,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因為日本的確很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明治維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大力發展義務教育,在全國設立了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並選派留學生到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先進國家留學。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每年都會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來支援教育事業。

    然而,與大家猜想的不一樣。日本拿到甲午戰爭的賠款後,絕大部分都用在了與教育毫不相干的領域裡。

    一、日本一共獲得了多少賠款?

    首先我們應該釐清一個問題:日本透過《馬關條約》,一共從中國獲得了多少賠款?

    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第四款規定,中國賠償軍費總額為2億庫平銀。此外,中國為了贖回遼東半島,向日本支付了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日軍在威海衛駐軍3年的軍費,全部由中國支付,每年50萬兩白銀,3年共計150萬兩白銀。

    這樣一來,日本透過《馬關條約》一共從中國直接獲得了2.315億兩白銀賠款。這筆賠款是什麼概念呢?

    1894年,清朝財政收入約為8100萬兩白銀。對於中國來說,這筆賠款相當於2.9年財政收入。

    1893年,日本預算收入為8804萬日元,實際決算為11377萬日元,換算成白銀約為7585萬兩。對於日本來說,這筆賠款相當於3年財政收入。

    甲午戰爭

    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日本直接獲得的3.15億兩白銀賠款相當於3.6億日元。《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前外務大臣井上馨欣喜若狂地說:“一想到現在有3億6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或私人都頓覺無比富裕。”

    甚至在《馬關條約》簽訂以後,日本還想方設法敲詐了中國兩筆鉅款。一是藉口中國的庫平銀成色不足,要求中國所賠庫平銀按成色988.89計算,敲詐了1325萬兩白銀。二是當金價上揚,銀價跌落後,日本強行要求中國用英鎊支付賠款,從而獲得了大約1500萬兩白銀的“鎊虧”(白銀和英鎊兌換比率之差)。

    二、日本將甲午戰爭賠款用在了什麼地方?

    日本很珍惜甲午戰爭的賠款,專門制定了《賠款特別會計法》,進行專款專用,並對使用方法進行詳細規劃。

    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3.6億日元賠款,絕大部分都使用到了擴充軍備上。

    一是擴充海軍軍備,共計16926萬日元,佔據了3.896億日元賠款的43%。由此,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從5萬噸迅速增長到25萬噸,位居世界海軍強國之列。

    二是擴充陸軍軍備,為5680萬日元。由此,日本陸軍從6個師團增加至12個師團。

    三是臨時軍費,為7896萬日元。這筆費用彌補日本在甲午戰爭上的直接軍費開支。

    三者相加,一共有3.0502億日元,佔據甲午賠款總額的78%。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嚐到了海戰的“甜頭”,意識到了海軍發揮的重要作用,因而開始重視海軍,大規模擴充海軍軍備。

    甲午戰爭

    除了擴充軍備,剩餘大約5000多萬日元,又幹了什麼?

    日本以2000萬日元作為天皇皇室基金,1200萬日元作為臺灣殖民經費,1000萬日元作為教育基金,1000萬日元作為災害準備金,321萬日元作為運輸交通費,58萬日元作為八幡制鐵所設定費。上述各項合計5579萬日元。

    顯而易見,日本將1000萬日元拿出來發展教育事業,僅僅佔據甲午戰爭賠款的約2.8%。與3.6億日元賠款相比,用九牛一毛來形容,不過分吧?

    當然,日本未將大部分甲午戰爭賠款拿來發展教育事業,並不表示他們不重視教育事業。實際上,日本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就遠遠領先於中國。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不詳細闡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軍官在其國內地位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