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35574895290
-
2 # 使用者3654410448417262
中國春季(3月前後)正是由冬季風轉變為夏季風的過渡時期,其間常有從西北地區來的間歇性冷空氣侵襲,所以即使是立春以後,氣溫仍然有可能會出現短時間變得很冷的現象。這在春季天氣回暖過程中,表現得比較普遍。特別是早春時節,這種氣候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春季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溫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春季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經常是白天Sunny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而由於春天開始復甦,人們原先處於“冬眠”的面板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冷風襲來,就會使人感覺更加寒冷。所以這時候還是應該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更換冬季衣物,以免受涼引發身體不適。
立春,並不意味著春天到了。立,是準備、將要的意思。 常言道:“打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冷天氣”。 立春一般是在 “六九” 的第一天,二月初。12 月、1 月、2 月 這三個月是冬天,所以天氣轉暖不明顯。到了 3 月初,氣溫才好明顯回升。 氣象學意義,連續 5 天的日平均氣溫高於 5°C,冬天就結束了。二十四節氣認為,到 “驚蟄” 前後結束了冬天。粗略地估計,公曆 3 月初冬季結束。地球上不僅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氣候也是不同的。 象立春等24個節氣是中國古代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觀察制定的一種反映黃河流域一年氣候變化的制度,節氣不能反映黃河流域以外的氣候,所以立春也不能反映東北地區2月份的氣候,氣象學上按候分法劃分的四季可以反映北方地區還白雪皚皚而南方已經進入春天的現象。對四季的劃分,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天文劃分法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 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冬季開始。 4.農曆劃分法 中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曆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 上述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中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按照上述劃分方法,3月份已屬春季,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的確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而黑龍江的北部卻是寒風凜冽,冰天雪地,毫無春意;海南島的人們則已穿單衣過夏天了。為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氣象部門採取了候溫劃分四季法。 5.候溫劃分法 這種劃分法是以候(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為冬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從10℃升到22℃是春季,從22℃降到10℃是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