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緣142378052

    漢人歷史記載並不能完全準確解釋北方阿爾泰語系胡人歷史,漢人歷史說匈奴融入漢族其實只是漢人歷史的一廂情願,北方胡人歷史並沒有中斷,只是各個遊牧部落勢力強盛和消亡,現在的蒙古人自稱是匈奴和東胡包括契丹女真融合體是很自然的

  • 2 # 種花家的白胖子

    外蒙古的喀爾喀人,跟中國的科爾沁,察哈爾等部,本身也不是一個民族。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分時候,是沒有喀爾喀人的。喀爾喀人是蒙古人西征帶回來的馬奴,只不過他們的習俗跟蒙古人類似,又是第一批歸附蒙古人的部族,所以在日後的征戰裡,也被歸進了蒙古人。所以,喀爾喀人的祖先,按地理位置,沒準還真是匈奴人的後裔,但他們確實跟在中國的科爾沁,察哈爾等部沒多大關係。

  • 3 # 通古斯專家

    首先基因上匈奴和蒙古就不一樣,已經出土的墓葬中,匈奴人的yDNA染色體王族全部都是Q,貴族是N和O還有R,戰俘奴隸平民基本上都是蒙古人的C。語言上匈奴有藏緬語,波斯語,葉尼塞語幾種可能,但是史學家普遍都否定了蒙古語。按照文化上雖然都是遊牧民族,但是出土的文物顯示匈奴和蒙古文化沒有連續性,中國古文獻記載匈奴出自西戎,祁連山是匈奴人的聖山,是匈奴人的發源地,祁連山位於青海甘肅一帶。而蒙古人在中國文獻記載出自室韋,是通古斯人和東胡的和混合體,所以蒙古國稱匈奴是其祖先就跟美華人說美國土著印第安人是其祖先一樣十分滑稽可笑。

  • 4 # 吉祥之所集

    古代沒有民族之分,入胡即胡,入關久了,就是漢人。古代塞外各民族數次南移,沒有幾個再回草原的。漢是文化傳承,和民族血統沒有關係。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統稱蒙古人,其中也分很多部族。就像漢族分南方人,北方人,四川,廣東,上海互相方言都聽不懂,大家都認可是漢人。古代漢唐傳統文化有強大力量,萬邦敬仰,都願做漢人。現在華人把傳統文化丟沒了,世風日下,貪婪無賴無德無底線。走到哪都讓人討厭。還大言不慘想平天下。悲哀。

  • 5 # 朱哥人生路

    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書明確記載,匈奴是崛起於西部地區,而鮮卑族的前身是東胡,匈奴與東胡是敵體關係,而冒頓單于擊敗東胡後,東胡殘餘勢力東逃大興安嶺山區鮮卑山,另外一小部分逃到遼西地區的烏桓山!東漢時期,竇憲擊敗的北匈奴後,南匈奴部族留居陝甘寧地區,北匈奴西逃!後來北匈奴的部族融入中亞地區民族,可能有一部分變成了上帝之鞭阿提拉。而鮮卑山裡的東胡人就逐漸佔據了空曠的匈奴高原,把大片地區變成了鮮卑利亞(西伯利亞)!烏桓人也依附漢朝再次興旺。鮮卑入主中原後,留在草原的鮮卑人形成契丹,庫莫奚,等民族,鮮卑大部漢化後,鮮卑人就剩下了契丹,奚族,吐谷渾,大理段氏,而原來大興安嶺剩下的部族,又再次填補鮮卑高原,成為室韋等部族,因為歷史遭遇不同,契丹和室韋(蒙古)成為不同的民族,但是他們都是東胡系民族,至於後來蒙古帝國時期,大量的西部遊牧民族被吸收融合入蒙古族,這就不可避免蒙古族摻雜了其他民族的血統。因此,匈奴人的血統有可能被某些蒙古人繼承了,就像現代人普遍都有尼安德特人基因一樣,但是現代人本身是晚期智人,而不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蒙古人血統中的匈奴成分並不多,更何況文化和語言根本不同。

    蒙古族的語言是阿爾泰語系,和滿族,北韓族,和族是一個系統,而匈奴很大機率是漢藏語系民族,這裡簡單說就是語序不同,漢藏語系是主謂賓結構,阿爾泰語系是主賓謂結構!區別很大的!

  • 6 # 夢劍44

    蒙古人本來就星各個不同部族組成的聯盟,成古思汗統一各部後認同蒙古而已,像準格爾就等衛拉特蒙古部落很多習俗跟蒙古黃金家族有大不同,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

  • 7 # eagles華夏

    蒙古人沒什麼文化,連自己都不知道他們是被匈奴統治的室韋后裔了!

    室韋是東胡鮮卑的的別支,並不是北狄,室韋跟鮮卑比較相近,有親緣關係!

    匈奴北狄,匈奴三大部落都是夏的遺民!蒙古人是東胡鮮卑別支室韋后裔,滿人也是東胡,滿族建州女真,就是金人和胡化漢人的後裔,北韓人是商的遺民和東胡混血,鄂溫克是契丹人後裔,錫伯是東胡鮮卑後裔,鄂倫春也是東胡肅慎,跟蒙古祖先室韋近親,韃靼人是蒙古的一支!你完全是個啥也不懂的傻X!

  • 8 # 圖謀不規

    北方草原的民族史簡直亂成一麻。誰也講不清楚,誰是誰的祖先。

    最早出現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這個稱呼是漢人取的,之後出現北方民族,也都是漢人這麼叫的,或許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大概不是一個部落的,就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起碼在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政權出現之前,是這樣的。

    遊牧民族本身因為變動性大,不利於手寫文字的產生,所以關於他們民族文化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文化的額累計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到中原的時候,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翻譯的緣由,出現很大的差別。

    曾經馳聘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有的在歷史上曇花一現,有的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磨礪蜿蜒至今,它們在歷史上留下過的印記和名字非常多,但總體來講,根源主要源自以下五個民族:匈奴、東胡、突厥、通古斯、吐蕃。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匈奴

    按照中國部分史料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是不是就不好說,學術界關於匈奴的起源眾說紛紜,真偽難辨。筆者就講講匈奴後來的那些日子吧。

    匈奴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在戰國時期七國混戰的時代裡逐漸崛起強盛,到了秦末漢初,達到了其最強大的時候,此後經過漢武帝時期的連續戰爭,強大的匈奴退居漠北,分裂為五個部分,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強大起來過。

    但了東漢時期,經過東漢連番不斷的打擊,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叛服不定,先是被竇憲所破,後來又被班固從西域驅逐,此後北匈奴逐漸向西遷移,大概到公元5世紀中葉的時候,向西遷移的匈奴人,在中西亞,以及歐洲建立了強大帝國,被歐洲人稱之為“匈人帝國”。而這個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其君主為阿提拉,曾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也曾遠征高盧(法國)、這位匈人皇帝,被西方“親切”地稱呼為“上帝之鞭”,然而阿提拉死後,匈人們在歐洲就跟消失滅跡一般,再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而中原的匈人,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即內附的南匈奴曾建立過短暫的前趙政權。自此之後,匈奴這個民族,就消失了,大概是被同化之後徹底失去了民族特性。

    誕生了鮮卑、契丹、蒙古的東胡

    關於東胡的誕生,也是個謎,我們就說說東胡與中原政權接觸的歷史。秦時東胡被匈奴滅亡,之後分為了兩大部分,即烏桓和鮮卑。

    烏桓在三國時期被曹魏所滅,鮮卑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好幾個政權,前秦統一北方後,又被鮮卑人推翻,建立了北魏政權,北魏政權為了適應中原統治,開始漢化改革,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北方演化為柔然,(也可能是匈奴,也可能是東胡,或者是塞外雜胡,反正說不清)長期與北朝對立。這個民族就其統治者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裂出來的,另外後來再唐時建立的吐谷渾,來自鮮卑慕容部。

    柔然後來被突厥擊敗,分化為了室韋和契丹,在北為室韋,在南為契丹,其中室韋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形成了後來的蒙古,而契丹一直活躍在唐朝,唐末建立了北方政權遼國,後來被女真所滅。

    大致上,鮮卑、蒙古、契丹似乎都是源自東胡。

    擁有強大語系的突厥

    突厥可能是對如今世界影響最大的一個出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了,儘管如今的世界,沒有哪一個民族被稱之為突厥,但是如今的古突厥人以及那些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民族,分佈在中西亞廣泛地區。

    關於突厥的起源,也是各種學說都有,其中只有高昌北山這種事說法,認為突厥是匈奴的一支,其他的說法都認為突厥應該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

    突厥曾在公元6世紀建立過幅員遼闊的北方帝國,後來分裂為東西突厥,之後東西突厥先後統一於唐朝,再後來南遷的突厥人短暫復國建立了後突厥汗國,到了公元8世紀中期被回鶻滅亡,在此之後,突厥人就開始了朝西方遷徙的生活,他們有的到過印度河流域,在那裡建立過伊斯蘭化的蘇丹國,也曾在中亞地區建立起塞爾柱突厥帝國,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概也是他們中的一支。

    突厥是有點說不清了,畢竟到底後世這些民族,那些與其有血緣,而那些只是屬於突厥語系,也不好界定。

    通古斯大概只剩下一個語族的“概念”

    通古斯作為族群稱呼最初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在商周時期,被稱之為肅慎;它應該是一個發源於貝加爾湖附近的古老民族共同體,如今是一個“語族”的概念。出自資格語族的包括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即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烏底蓋人、烏爾奇人、雅庫特人(這些其實原來都是建立過金國的女真人。)

    至於最後的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後來唐時在西藏高原建立了第一個統一政權。另外五胡亂華時期打響第一槍的氐族人,實際上也是古羌人的分支。

    據說源自匈奴的鐵勒諸部,先後發展出了唐時興盛的薛延陀,以及回鶻政權,回鶻也就是今天維吾爾人的祖先。

    梳理了大概所有歷史上出現的北方民族,大家是否對蒙古國宣傳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祖先的事情,有自己的見解了呢?

  • 9 # 國病

    蒙古自認匈奴後裔,自認黃帝后裔都是沒有問題的。

    從考古看,O3系的M117基因就存在於匈奴墓裡。M117就是北三苗羌系的一個基因分支,在漢族以及西部民族裡都有存在,蒙古族裡也有。

    蒙古由兩大基因構成,一是比例很大的C系,二是比例處於第二位的O3系。其餘還有N系烏拉爾基因,k系新幾內亞基因、白種R1a系阿爾泰基因等等。但是透過文化破解發現,蒙古一詞其實是苗族的芒勾一詞,也是泰國曼谷一詞,在緬北還有一個錳古,芒勾在泰語裡是龍的意思。這就說明蒙古文化的主體是由羌系北三苗締造的。蒙古注重3、9、13這三個數字也符合內陸支苗蠻系特點,首先13是漢苗最重要的數理,苗族頭上銀飾也是以13根銀條為主,很多節日都附會13。漢族也明顯,古箏是十三絃,古代貴族玉腰帶很多是十三截的,尤其隋唐。南方也一樣,廣東地區各種關於十三的文化,明朝一朝篤信十三。再看漢族主體基因O3來源的山西陶寺遺址,明顯發現十三根觀星柱。正月十三楊公祭人們已經不知道是為什麼了,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十三代表內陸支老三群體苗蠻,同時更代表去西部牧羊的北三苗。蒙古重3、9、13很明顯,苗蠻屬於老三支系,原本也是九黎,是後來被拋棄出九黎的群體,後來復仇閹割了沿海支炎帝冥神系的生殖器,於是由冥神數理14減1成了數理13。當然還有別的附會這裡不細說了。

    蒙古文化還有掛左弓的習慣,符合內陸支尚左。其至今戴著的一個帽子在中東能發現原型,就是中東巴力神所戴的帽子。巴力神的故事完全符合羌人祖先苗蠻的歷史經歷,與姜子牙故事也是切合的。也符合羌人是東歸以色列的推定。羌人是由中東返回,除了各種文化證據,也有實物證據。比如羌族頭戴的六瓣花與猶太六瓣花一致,羌式建築至今在中東還能找到,並且因為會在屋頂四角堆砌突起可以鎖定那是在繼承中國式建築的四角飛簷,也是黃種核心圖騰魚鉤和蠍子。

    蒙古文化大部分是由核心群體北三苗O3締造的,今天基因檢測發現黃金家族也是與漢族一樣的北三苗O3基因。所以可以斷定最初的蒙古是北三苗,後來兼併東胡通古斯才使得C系佔了多數。北三苗是匈奴裡重要的一支,匈奴融入鮮卑,成了室韋,實際是十韋的意思,對應猶太名稱九維氏。剛好符合猶太基礎文化為含米特原沿海支九黎黃白聯盟締造,而內陸支黃白聯盟屬於閃米特自認第十族。比如西戎牧羊人的戎為十戈,也是老三群體變為十三數理的一個附會方面。古文化就是大量附會的文化,比如三苗的皋陶是制五刑的,就是刑天。其與饕餮和蚩尤一樣都是無頭,剛好沿海支存在獵頭文化。皋陶也叫庭堅,就是聽見的意思。英語裡幾十用提來表示,而十幾就用庭來表示。提就是狄的意思,指白種第十族,庭是庭堅就是指被拋棄出九黎的內陸支追根溯源自認本人,意思原本也是白人,也是皋字的原意。

    匈奴其實是被大禹發配到西部的北三苗和白種以掃族為核心的群體,湖南話三一如六指的是老三苗蠻O2O3、老大烏拉爾N系加白種以掃族R1a母系認同的6。同時也是帶有閃電的羊形象撒旦666的來源。漢匈戰爭明顯反應老大支系烏拉爾N遠走,白匈奴離開。只有與漢族一致的北三苗盤踞周圍不肯離去。

    匈奴其實就是與有熊氏有關,與楚人一致。比如湖南叫熊湘,楚國姓熊。羌系彝族有楚雄,楚雄有大姚、姚安、南華,內陸支就是帝堯後裔華婿氏。西藏的象雄文明一聽就與湖南熊湘一致。匈奴名稱叫渾和鴻尼,符合帝鴻氏混沌,也符合北三苗被髮配地點敦煌的反念。帝鴻氏設下的鴻門宴毒殺了仇家沿海支,並閹割了其生殖器,在古埃及文化、猶太文化裡都有。中東巴力神將對手剁成肉泥,也是天葬和餛飩的來源。就是說帝鴻氏混沌與縉雲氏饕餮都代表內陸支,也是驚鴻一瞥的原型,因為一撇正是八字左邊那一筆。

    匈奴裡黃的是O3和N系,白的是以掃族R1a,還有各族裡都存在的Q系印第安。為何俄羅斯的斯大林格勒的格勒與蒙古錫林郭勒的郭勒一致,就是因為分別是黃白匈奴。格勒就是羌系彝族古拉、尼古拉一詞,也是苗族漢族的拉鼓一詞,正是黃帝的軒轅拉鼓。蒙古為何對待印度、中國比對待中亞突厥系以及金好一些,因為印度是白匈奴入侵後的結果,漢族也是北三苗。而突厥系和女真屬於沿海支。在契丹時代和蒙元時代其實他們是知道一些民族源流的。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其實是秦滅導致匈奴統一,雙方對峙後自家人打了自家人。司馬遷杜撰出匈奴是沿海支夏人後裔只是政治需要。實際上漢族自己就屬於匈奴系。蒙古也不例外。

  • 10 # 龍文說史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而蒙古國宣傳的中匈奴,其範圍在今內外蒙古一帶,早在戰國時就興起,一度威脅著當時諸侯的北大門,於是就有趙國把長城修到河套以北,御匈奴,趙國為了復興和列國爭雄,趙武靈王一度上演起了胡服騎射,想藉此學習匈奴那樣民風彪悍,披堅執銳的軍威,示好不一定是主要,但同時趙國也在防,大將李牧一直是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匈奴剋星。後來趙國被秦國所滅,接管了趙國大部北方邊境,於是大秦成了匈奴的鄰居,秦朝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設郡縣制,秦朝北部匈奴這時也悄然崛起,甚至佔領了原秦故土河套,於是就有後來的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的這些事。在秦漢交際匈奴勢力達到了極盛,出了一個冒頓單于,盡而發展成與以南秦漢帝國可以匹敵的北方強大政權。在漢朝向外拓展以外無不受匈奴牽制,匈奴汗國直接與西漢帝國形成了對立,不相上下,除蒙古高原和周邊各部以外,匈奴在文景之治時已將勢力伸向河西走廊和西域,直接將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給隔絕,這也就有後來為什麼張騫打通西域幾度被匈奴俘獲的事。

    可見在絲綢之路沒開通以前,匈奴拿得是控制東西方貿易的主動權,直到漢武帝時,這種僵局被打破。面對之前漢高祖白登城之圍,和匈奴咄咄逼人態勢,本來漢政府屈辱向匈奴納貢,和親,經歷高祖圖志,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後,漢武帝時,帝國錢糧積蓄已放不下,武備充足,開始集中力量對付匈奴,匈奴由主動變成被動。正如漢武帝所言:“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於是就有漢軍出塞遠征匈奴的壯舉,著名大將霍去病所言:“不滅匈奴,何以家還。”匈奴敗於漠北和河西走廊兩地,畏懼漢軍天威,霍去病的勢氣,就有這樣的口頭諺語: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綜上可知匈奴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困擾著秦漢兩大王朝,是個不屈不撓,死而不僵的北方草原政權,它可以算和秦漢一同崛起,與千古一帝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爭過天下,最後一直把漢武帝拖到老也沒有被消滅,可見匈奴當時還是很強大的,這也就有今天蒙古國為什麼這樣獨鍾於匈奴是他祖先的原因。

    他認為匈奴是蒙古高原第一個政權,就相當於我們的秦朝,而且匈奴崛起的地方也處於蒙古高原核心地帶,信奉崑崙神,相當於薩滿,民風和蒙古幾近相似,而且是匈奴民族覆蓋整個蒙古高原。後來雖有遷徙,可還有後代在此放牧,由於匈奴名聲大,當時不但困擾著中原地區,敢於挑戰秦漢強大帝國,還威脅歐洲羅馬帝國出了一個阿提拉,匈奴要比以後其他部族有影響的多,所以蒙古國這樣推崇他。他不推崇突厥,原因是突厥在西亞,中亞包括世界各地地區根深蒂固,範圍很廣。唯匈奴仍還在其他西方國家找不到痕跡,至於匈牙利還得歷史考證。所以從民族和歷史淵源上,他還是承認匈奴為他的祖先。人家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蒙古雖然處於東胡後代,唐末室韋延伸,蒙兀室韋向西遷徙,可是在原蒙古高原還有其他原住部落,他們仍守候著這片廣袤的草原,至今蒙古國還是以其本土為主,並未說他們祖先是從中國東北遷徙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實生活中你有過面對一些事一些人心情沉重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