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35222734723694

    剛開始軍隊就地駐防,歸獨聯體統一調遣,以後逐漸將部隊人員、裝備、武器設計製造企業等逐步分給個家(基本上按照屬地原則,戰略武器除外),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才能繼承核武器,烏克蘭放棄擁有的戰略武器,黑海艦隊俄烏分,俄羅斯在獨聯體中佔領導地位,分到主要的部分。分家是個龐大的工作,不好說全。

  • 2 # 使用者1828983784485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百分之八十的武器裝備

  • 3 # 寂寞點菸抽416

    1991年12月25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正式宣佈辭職。蘇聯在第二天分解成了十五個國家,其中俄羅斯成為了蘇聯的唯一繼承國。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債務、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均由俄羅斯接收。而蘇聯在聯合國中的常任理事國地位,同樣由俄羅斯來繼承。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說起來,蘇聯解體看起來迅速灑脫,但分家產卻成為了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那麼,原蘇聯的國家財產、武器裝備、人民和軍隊又是怎麼來分配的呢?


    作為一個同美國爭霸數十年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是有很多原因的。


    從政治上來說,蘇聯自斯大林時代開始,就一直採取著高度集權的模式。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勃列日涅夫開始重走斯大林個人崇拜的老路,思想越發保守僵化,並且不思改革進取。這就使得蘇聯國內出現了一批特權階層,國內政治貪汙腐敗現象嚴重。


    從經濟上來說,自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開始,蘇聯的經濟就開始呈現出崩潰的趨勢。在農業不斷衰退的同時,蘇聯賴以生存的油氣出口收入,因為油氣價格的暴跌而遭到重創。再加上貨幣改革的失敗,蘇聯漸漸出現了物資匱乏、物價瘋漲的情況,許多老百姓入不敷出。


    從軍事上來說,蘇聯自冷戰開始就一直在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在數十年囤積軍備的過程中,蘇聯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蘇聯四處在世界上擴張軍事基地,尤其是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直接讓本就不景氣的蘇聯經濟,走向崩潰邊緣。


    在各方因素的影響下,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地,最後只留得一地雞毛,實在讓人唏噓。


    蘇聯解體後,各國對資源和資產的分配,也成為了世界矚目的一個問題。


    (蘇聯解體)


    首先需要分配的,就是蘇聯的軍工廠和各式武器裝備。


    要知道,蘇聯在軍備競賽中積累了大量的核彈,建立了無數的軍工廠。這無論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是一股難以忽視的力量。


    在經過各國代表討論後,武器裝備問題的分配達成了一個看起來相對公平合理的原則,那就是“在誰的地盤上,軍工廠和武器裝備就歸誰。如果私下有要求和想法,可以同擁有國進行友好協商”。


    不得不說,這個分配原則確實是非常公道。比如一些國家在得到核彈頭之後,就必須要肩負起維護核彈頭的使命。而對於一些小國家來說,維護核彈需要一筆巨大的開支,是根本無法承受的。透過這一原則,小國家可以和俄羅斯進行協商,以低廉的價格,將這些核彈頭轉讓給俄羅斯。這樣既解決了養護的問題,還能夠得到一筆不菲的財政收入。


    事實上,各國透過這個原則,最終將核武器都集中到了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三個國家手裡。在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中,烏克蘭由於繼承了大量蘇聯遺產,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


    後來,為了防止核武器擴散,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與烏克蘭和哈薩克展開了協商,最終幫助兩國銷燬了境內的核武器。


    (前蘇聯工農紅軍)


    比起分配武器裝備來說,蘇聯軍隊和人民的分配,就要麻煩得多了。


    蘇聯時期,為了增進國家的凝聚力,曾將大量俄羅斯族人打亂,安排到了各個加盟國之中。比如波羅的海三國在獨立的時候,其國內的俄羅斯族人口比例就超過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而在其他加盟國中,俄羅斯族人的比例,也基本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蘇聯解體後,一些國家出臺了同化政策,承認俄羅斯族人是本國公民的事實。而另有一些國家為了脫離蘇聯和俄羅斯的影響,曾出臺一系列民族政策,逼迫俄羅斯族人重返俄羅斯,但總體效果卻並不理想。


    在軍隊分配問題上,則採用了更加細緻的劃分規則。


    第一種規則是按照戶籍來分配。士兵所在的戶籍是哪裡,他就屬於是哪個國家的人。第二種規則是按照服役地區來分配,根據軍隊所在的服役地區,士兵可以選擇直接成為那一地區所在國家的公民。


    另有一些士兵,既不願意回到戶籍所在地,也不願意加入服役地區國家的,則可以直接被俄羅斯接收。海外的一切軍隊,則被直接規劃為俄羅斯人。


    由於這項政策,蘇聯在解體時總共有近400萬軍隊,其中有200多萬人都成為了俄羅斯的公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宦”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