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幕如朝陽
-
2 # 智慧評天下
憑什麼說。 電商就不能幹倒實體店? 電商也是要吃飯的人做的。實體店也是要吃飯的人做的。誰能做到底做得好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
3 # 高哥說事
電商幹倒實體店不是好事情,對國家,對自己,對社會發展都不好。
以前沒電商的時候,人們沒事都愛出去逛逛。這無形之中帶動了很多產業的共同發展。
出行,你沒車的要打車,有車的要找收費停車場,走路的走累了,走渴了,走餓了要喝水吃飯吃水果。
結伴而行,這又增加了群體的感情,在消費閒聊之中身心都是放鬆愉悅的,對己難道不是一個好處嗎!
只要出行,就要消費,只要消費就能帶動很多經濟!
可電商出現以後,街道上冷冷清清,各行各業都不好做。人們都待在家裡,對著冰冷的電腦,手機屏挑選一個一個單一的貨物,沒了一點從前的市場人頭攢動的人間煙火氣!
個人覺得做大電商不是好事情!
-
4 # 桑巴的旅途
大陸電商的興起!僅僅是大陸經濟發展階段中的一個時期產物!跟實體店在質與量上無法相提並論!
電商在一定時期對實體店造成的衝擊確實帶來了一系列的消費轉變!但從長遠來看!並不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試想一種場景!實體店消失了!大家都在網上購物了!街道上沒有了燈紅酒綠!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那是多麼可怕!消費從來都是地方經濟的依靠!沒有地方經濟的活躍!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那一個地方談何發展!何談建設與開發!帶來的就業率!房地產!旅遊經濟將是致命的打擊!
現如今很多人唱衰實體店,電商的發展跟大陸區域差異,人口體量,大陸體制息息相關,僅僅是一個時期的產物
到底是誰讓經濟蕭條、錢難掙了?從電商直播看懂未來經濟
為什麼說這兩年大家都嚷嚷著錢不好掙呢,錢都去了哪裡?就先說說這個電商模式下的直播帶貨和直播打賞,對社會經濟發展到底帶來了哪些好處?造成的危害又是什麼?對我們普通老百姓會造成什麼直接影響?電商模式已經高速發展了十幾年,由開始的B2B到B2C到C2C又到現在的020模式 ,可以說在上游已經整合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和財富,隨著網路短影片平臺的發展,現在衍生了直播帶貨直播打賞,個個賺的盆滿缽滿。薇婭一個直播網紅,光偷稅漏稅加滯納金的額度竟然達到了13.4億。陳小春進了幾個小時的某直播帶貨間光坑位費就50多萬,儘管最後只銷售出5000多元的商品。可見電商資本執行模式是多麼瘋狂,這網紅帶貨的收入得有多高?不知已經高出了國民人均收入的多少倍了?
有人說,普通老百姓就安心吃瓜就完了。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其實這關係大了。我們先來看看現在的經濟生態,是不是已經變成一個錐型陀螺?頭重腳輕!
說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都已不準確了,經濟體量和份額都集中在頭部,而下部分只是在靠一個頂點在支撐和摩擦,假如陀螺停止運轉以它的結構是不是就得馬上倒下?
我們現在電商模式下的資本生態,就目前來說,就是陀螺的這種執行模式。頂上在高速運轉,底部在苦苦支撐,還不敢停下 。自從電商野蠻成長以來,就吸收了大量的資本聚集在頂層。都是透過這樣或那樣的模式,說好聽點是在整合資源,說白了就是割韭菜,你每一個老百姓都無法倖免,只要你是生活在這個經濟圈裡。就說現在的直播帶貨,先別說老百姓在直播間裡買的商品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實惠、是不是真正的貨真價實。咱就說他的坑位費和帶貨佣金從哪裡出的?幾百人的團隊營銷費用從哪裡出?提供直播的平臺的費用從哪裡出?還有些頭號主播,為了帶貨利益分成,組建團隊掛假人去下單,然後直播結束後再用七天無理由方式退貨。既浪費社會資源,還破壞經濟秩序。歸結起來一個就是壓榨廠家取剩餘價值。另外一個就是透過移花接木、瞞天過海的方式轉嫁給消費者。
有的人又說了。不讓平臺賺錢和主播賺錢。讓實體店賣,那實體店那些商家不是一樣的要賺消費者的錢嗎?甚至可能還比直播間賣的貴。
沒錯實體店營銷鏈一樣也會把各種費用加到消費者身上。比如員工,房租。工商稅務。但是實體這條線能養活了底端下游的更多人,能讓財富和資源充分下沉,讓更多的人有事做。更多的人有消費能力。
千千萬萬的經營者也都是千千萬萬的消費者。資本和資源只有到這些廣大的人群中來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底部才能壯大,結構才會更穩,財富才能在更廣闊的人群中良性迴圈。難道不比把財富都聚集在直播間好嗎?不比平臺薅羊毛強嗎?不比用套路和手段來忽悠消費者強嗎?
試想電商平臺的操控者圈到錢以後,又有多少錢能消費到老百姓身上?他們買豪車,到國外消費。然後把更大部分的錢放在資本市場博弈二次收割。如果這樣倒是真的和老百姓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了。
薇婭鉅額逃稅的事實充分證實先富並不會自覺帶後富,只會更多的助長貪婪,老百姓想要獲得更多資源和財富,只有讓資本下沉到民間而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讓資源和財富在全民中流通,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裕起來,只有老百姓富了國家才能真正強大。
-
5 # 劍評七天樂聞
對於這個問題來講,根本的還是大陸外文化差異問題造成的。
現在,由於中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電商迅速崛起,殺得實體店可以說是遍地哀嚎。絕大多數人把實體店快速隕落的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到了電商上面,馬雲順利成章的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
就實體店衰落這個問題從根本來講,還是實體店本身的粗獷發展,不提升服務意識和提高品質造成的。衰落關門的根本原因在自己。可以很肯定的說,是實體店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究其原因是:
首先,實體店基本走的是商品代理渠道層層加價模式。在八九十年代的代只要拿到商品的各級代理權,就可以躺賺,各級代理商就是睡覺,上廁所都有人在幫他賺錢,那個年代主要賺的是資訊不對稱的錢。
由於資訊不對稱,有的商品加價幅度甚至達到百分之幾百。讓最末端的消費者很難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一個出廠價本來很便宜的東西到了消費者的手裡,由於層層的加價,東西都變得非常的昂貴。包括現在也還有很多商品在沿用這一模式。就以最知名的茅臺酒為例,出廠價也就1000多一點,透過代理模式出來以後層層加價,基本上要三四千才能夠買到。而透過電商渠道購買,1999就能買到一瓶。透過網際網路資訊傳遞後,普遍這種加價之巨,首末價格差異之大,讓消費者感覺到非常的詫異,更加難以接受。
其次,終端實體店還常常為了追求更大更高利潤,不擇手段透過不法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沒有發現也就算達到追求暴利的目的。即便消費者發現了去找到店家,店家也是仗勢欺人,百般抵賴。而消費者投訴也基本無門,最後不了了知。而店商目前投訴基本都能得較為合理滿意的處理。
國外我沒有去生活過,不知道他們的商品流通渠道是怎麼樣的?只是聽有在國外的同學在群裡講,特別是在歐洲,買賣東西基本不講價,你從這個店裡問的那個東西多少錢?到其他店一直問下去,基本上都是這個價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以說很少有欺詐。而國內同一個商品你跑十個店可能就有八種價格。有的價格會懸殊非常大。店家的心態是繞進一個算一個,套住一個算一個。實體店誠信基本整體缺失。
再有一個國外有很多的店服務做的非常的實在,非常的到位。而我們國內的服務有很多做的很表面、很虛假。你在買他東西的時候,你是上帝,你是爺。只要商品到了你手裡,錢一付,馬上就變了一付嘴臉。一旦這個商品出了質量問題,你再去找他的時候,他不但不想方設法補救,而是萬般阻撓抵賴。這時他就成了閻王,你就成了小鬼,他就成了大爺,你就成了孫子,讓人的實體店體驗感非常的差。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實體店消費,因為去實體店感覺是花錢買氣受。
回覆列表
三分利,吃飽飯。八分利,時間不長就完蛋。電商、實體店,誰幹倒誰?憑的是良心,不賺黑心錢,抓住人心,就是最大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