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rins
-
2 # 睿智的鋼鐵戰士
比重高說明政府對經濟的拉動投入過大,再繼續投入的能力不大,比重低說明政府還有投資拉動經濟的能力,關鍵看經濟發展的質量。
-
3 # 落墨財經觀察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的主要是說政府債務(主要為國債等政府債券)與大陸生產總值的比重吧。這是一項反映了整個國家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的指標。一般來說,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目前主要國家(G20的)政府債務佔大陸生產總值比重如下:
(圖片來自tradingeconomics網站)
另外曾出現債務危機的希臘為181.10%。2009年希臘政府宣佈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將分別達到113%,遠超歐盟頒佈的《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的上限水平。見到此情況,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惠譽和穆迪紛紛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爆發。隨著評級被降低,希臘政府的付息成本大幅提高,財政壓力爆膨。希臘政府不得不採取各種緊縮措施,結果導致了經濟發展水平雪上加霜,一度靠歐元區核心國家救濟度日。債務危機甚至一度向歐元區蔓延,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後果,削弱了歐元區的統一性,其影響的深遠效果,至今難以磨滅。
筆者認為,適度的負債,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過度負債容易造成政府負擔過重,甚至造成信用下降,乃至系統性風險。
一、適度的負債,有利促進經濟發展。
在經濟蓬勃發展階段,適度增加借貸,實施財政刺激政策,有利於政府政策的施展。透過修建大型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打牢經濟發展基礎,增強民眾幸福感。但應當注意到,刺激措施收效甚微的話,往往會使經濟雪上加霜。
二、過度負債容易造成財政惡化,甚至經濟危機。
過高的政府負債率容易造成財政壓力倍增,政府主權信用評級有可能被降低,從而加大了借貸成本(利率上升),再導致財政更加惡化,造成惡性迴圈。更加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債券違約,匯率大幅度波動,甚至導致國家政權動盪(如某些歐洲國家)。
-
4 # 馬召軍
你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指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餘額佔大陸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
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中國的國債負擔率呈上升趨勢,基本上每年上升2個百分點,但中國的國債負擔率一直很低,一直都低於20%,遠小於《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要求歐盟國家的60%。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國債規模還可以進一步擴張。
另外國債負擔率的計算公式為:
國債負擔率=(累積國債餘額/ 年度大陸生產總值)×100%
這個指標反映著國家累積債務的總規模,是研究控制債務問題和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依據。一國的GDP值越大,國債負擔率越小,則國債的發行空間越大。
GDP即國民生產總值,每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既有盈餘又有虧損,就像近期出現的歐債危機,需要外資引入以彌補大陸赤字,及債務。債務餘額佔GDP比重,即本年度內所欠債務除以本年度內的GDP值。
回覆列表
國債規模的大小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社會對國家的承受力、國家財政的償債能力等相適應。國債發行與GDP和財政支出之間具有密切關係。
1.國債發行規模與GDP。國債發行規模是否適度,首先取決於它是否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實現財政收入真正意義上的增長。因此,國債對經濟運作的推動力,是衡量國債規模適度與否的重要指標,國債發行規模與GDP具有密切關係。GDP是影響國債規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從借債率分析。國債借債率即當年國債發行額佔GDP的比重,主要反映當年國債發行對經濟的影響,反映當年GDP對當年國債增量的利用程度,西方發達國家的借債率一般在3~10%,中國國債發行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中國國債借債率1985年為1%,1994年為2.4%,2007年為4.2%,2000年以來,中國借債率基本控制在4.2%左右。從1995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來看,特別是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得以快速增長,國債發行對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債發行規模保持適度增加。
其次,從國債負擔率分析。國債負擔率即當年國債發行餘額佔GDP的比重,反映國債規模對經濟的影響,也反映國民經濟對國債的負擔能力及償還能力。理論界一般認為,國債發行規模主要取決於一定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國債承受能力越強。因此,國債規模與GDP相聯絡,國債負擔率是衡量國債適宜度的重要標準。目前,發達國家一般控制在10~48%之間,歐盟國家以60%為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