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傍徨的魚

    這問題有點搞笑吧!諸葛亮什麼時候有機會殺曹操了?演義中唯一的機會就是華容道,還被關羽放走了,諸葛亮怎麼可能殺的了曹操呢?

    正史中曹操可是正經的漢朝宰相(雖然有脅迫漢獻帝的成分,但畢竟是天下認可的),諸葛亮是劉備勢力的重要成員,打的旗號也是尊漢承漢的,曹操致死都沒有在明面上反漢,所以就算曹操命長,活到劉備之後,諸葛亮攻魏也只能是清君側的名義針對曹操,即使這樣打贏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畢竟蜀漢實力在三國裡是最弱的。

    曹操要不是他兒子稱帝給他追了一個魏武帝的尊號,他本身是可以稱為忠臣的,司馬懿學的也是曹操做法,自己攢實力,讓子孫發達。這種做法導致曹操司馬懿本人的政治信仰讓他人無話可說,當時各方勢力反對魏國的各種理由中也都是針對曹丕說的,曹操本人還是蠻受他人稱讚的,畢竟人家活著的時候都是以漢丞相名義行事的,吳蜀才是名義上的叛軍勢力。這種背景下諸葛亮有什麼計劃殺曹操的?

    再者換個角度而言,諸葛亮和曹操是沒有私仇,曹操也是公認的當世梟雄,度量很好(特別是對文人),諸葛亮出山前應該是盤算過去哪個勢力的?曹操應該是最好的去處,雖然去了不一定收重用,但有個先投靠的大哥照應,絕對沒有性命之虞的,最後雖說投靠的是劉備,但諸葛亮對曹操還是很欣賞的,對曹操只是公仇,沒有私恨的,這樣導致諸葛亮就算殺了曹操也幹不過曹魏勢力呀!人家兒子兄弟部下可都是當世牛人,推不翻曹魏,但殺個曹操沒意義啊!

  • 2 # 狼煙火燎

    三國演義裡,赤壁之戰敗走後,曹操經過華容道,被埋伏在這裡關羽截住,最後曹操透過與關羽講老交情,講套路,講關羽在曹操的軍營那會,自己是怎麼怎麼對他好?後來關羽要走,自己又通知關卡放行等等,最後關羽寧願自己被砍頭,也放過了曹操。

    而關羽放走曹操早就是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料定關羽太講義氣了,而為了三分天下,曹操不能死,不然劉備太弱小了,三分還沒完成,留給孫權統一天下了;第二讓關羽對曹操的恩情也一起還了,免得關羽老惦記這件事;第三就是關羽你不是在我大諸葛面前心高氣傲嗎?看我大諸葛殺殺你威風,以後你就能乖乖聽話了不是!一舉三得嘛!

    小說寫得很精彩,但是都是假的。三國志沒有這一段,這些都是羅貫中編造的。曹操確實走了華容道,而且走得相當的艱難不過不是因為關羽,而是可惡的天氣,大雨後華容道相當的泥濘,曹操花了大力氣,甚至殘暴的死了很多鋪路的殘兵才過去了,過了華容道曹操大笑:“如果有一支精兵佈置在這裡,今天看到的可能就是我曹某人的首級了!”

    所以故事很精彩,其實是假的,只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編造出來的。當然諸葛亮是非常厲害的,厲害在治國,治軍,這裡也沒有去黑諸葛亮的意思,事實如此罷了。

  • 3 # 在水一方122097561

    曹軍敗走華容道,孫劉聯軍追又殺。諸葛妙計安排下,關羽義釋曹孟德。阿蠻不死向北去,才有三足鼎立分。諸葛亮能殺曹操的就這華容道一次機會 ,能殺又不能殺,把人情留給了關羽去做,以後再像沒有啥機會。

  • 4 # 老熊173806239

    赤壁之戰是孫權和劉備聯軍聯手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蒲圻(今赤壁市)一帶大敗曹軍的戰役。而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關羽義䆁曹操的亊並非史實,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虛構的精彩故事而已。因此,根本不存在諸葛亮殺不殺曹操的事情。

  • 5 # 夏目歷史君

    謝邀。諸葛亮不殺曹操應該是指的讓關羽守華容道故意放掉曹操吧。那諸葛亮為何要派很有可能會放掉曹操的關羽守在此,不殺曹操呢?我覺得是諸葛亮不敢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戰略眼光之高非他人能比。在諸葛亮看來,曹操死後,中原無外乎倆種可能。中原陷入割據局勢或者曹操兒子站出來穩定局勢。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倆種局面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一、北方陷入割據局面

    若曹操死後,北方再次陷入混亂,南方的孫權將會是最強大的,孫權在北方最大的敵人就沒有了,他可以慢慢穩定自身,貫徹魯肅版的隆中對,慢慢擴張,而這時劉備自身最大的敵人就將會是孫權,孫劉聯盟將不復存在,孫權想要爭霸,劉備估計是第一個被滅的,畢竟當時是離的最近的。當時弱小劉備的敵人就從曹操轉變為孫權了。在諸葛亮看來若想避免被孫權吞併,就得給孫權制造一個很大的對手限制他,這個人的不二人選就是曹操了,曹操若活著,孫權就不敢對劉備下手,因為他必須維持孫劉聯盟來對抗曹操。

    二、曹操兒子有人站出來穩定了局面

    若是曹操死後,曹操的後人之中有人站出來穩定了局面,赤壁之戰後曹操雖敗,但若是有人及時穩定了格局,依然是北方統一之勢,曹魏的實力還是遠勝孫劉的,若是曹操死在關羽之手,定會遷怒於曹操的接班人,定會引起曹魏的復仇大軍,劉備肯定是抵擋不住的。所以不管這倆種局勢是哪種,諸葛亮都是不願看到的,因為對自己這方面都是不利的,所以諸葛亮是不敢殺曹操的。

  • 6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按照你的問題,要不就是問三國演義中的華容道一節,那是演義,不是諸葛亮不殺曹操,而是羅貫中“不殺”。至於歷史當中,諸葛亮根本沒有機會,何談殺與不殺曹操。在正史中,諸葛亮直到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才真正擁有蜀漢兵權,此時為公元223年,而曹操早在3年前就已經去世。而在正史中,諸葛亮雖然才幹過人,但是在託孤之前,卻沒有成為劉備集團中的軍政核心人物。

  • 7 # 勇往直前9969

    諸葛亮為何不殺曹操

    諸葛亮足智多謀,用兵如神,協助周瑜火燒赤壁,留下千古佳話。曹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梟雄,官渡之戰,威震海內。二者有著微妙的關係——在赤壁狹路相逢,然而敗北的確是曹操,為何諸葛亮沒有在華容道痛下殺手,偏讓關羽守華容道,儀釋曹孟德?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作為考量。

    不殺曹操是順應當時的天下大勢。曹操坐擁北方四州,十分天下已佔七八,根基相當穩固,雖然赤壁失敗,但沒有傷到元氣。而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佔據江東已有三世,劉備卻空有英雄的名氣,並無立錐之地,中日左投右靠,顛沛流離。然而曹操新敗,孫權勢力大增,如果殺掉曹操,北方就會陷入連年混戰,群雄割據。而孫權沒有背面的外患,必然整治江南,進取西川,劉備將最終被吞噬,也不可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後劉備外面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第一要務就是防止被孫權吞併。這樣留給江東一個強大的敵手,就成了牽制孫權的最好辦法。

    不願與曹氏結怨,更不願引起更大的戰亂。曹操被殺,子孫後代必然會找劉備報仇。曹操雖然戰敗,然而百足大蟲,死而不僵,劉備那點家底,哪裡是曹操的對手,而孫權定會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再者,殺死曹操,北方內部集團將會引起更大的戰亂,再無曹操這樣的軍事人才。西涼馬騰,韓遂也會趁勢而起,局面將一發而不可收拾。劉備再想統一天下絕無可能。

    收服關羽。自三顧茅廬起,關於、張飛就看諸葛亮不順眼,尤其是關於5就是不服諸葛亮,經常不聽調遣,唱反調,若不是有劉備在,根本不可能調動關於。孔明料定曹操會走華容道,而關羽極中義氣,會念及曹操的恩情而不忍殺害,即放走了曹操,又還了人情。為此,關於還立下軍令狀,輸得心服口服,自此之後才對孔明有所信服。這樣也可以像東吳解釋,不是劉備放走曹操,而是關於中情義,私自放走。

    放走曹操可以更好的瓜分勝利果實。如果曹操被殺,北方陷入混亂,必然無力南下。孫權必定趁機消滅劉備或者是把他趕走,隆中對提到的三國鼎立根本無從談起。劉備更不可能趁機佔領荊州,就算佔領也會被孫權奪回。有曹操這個強敵在,劉備就可以走討價還價的餘地於是就出現了劉備借荊州。後來有攻佔了益州,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諸葛亮沒有殺曹操。

    諸葛亮深謀遠慮,華容道沒殺曹操明智之舉,由於卓越的政治遠見和絕世無雙的才華,才最終促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你是怎麼看待諸葛亮的呢?

  • 8 # BK百科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給劉備指定的計劃_三分天下

    諸葛亮為何不殺曹操,因為時機未到,也是諸葛亮三分天下的策略,諸葛亮明知道關羽會放了曹操,但是仍然讓關羽去華容道,這其實就是諸葛亮布的局,如果讓趙子龍,張飛把守,曹操必死,我們看三國都知道曹操一死,東吳孫權必起兵,天下仍然打亂,失去了制衡,或者稱為平衡吧!在古代有時候這種關係微妙微翹,敵人也可以救自己,就像司馬懿一直不打敗諸葛亮一樣,也許你會說司馬打不過諸葛,其實如果司馬吧諸葛打敗自己也會被魏王除死!

    所以諸葛亮不殺曹操在當時的形勢下是最好的結果

  • 9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為何要殺曹操?如果曹操死了,蜀國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中,是弊大於利啊!

    我們先來假設一下,如果在赤壁之戰中,關羽殺了曹操,天下會是一個什麼態勢。

    曹操如果死了,孫劉聯盟勢必瓦解。因為隨著曹操的死,魏國必定軍心大亂,國內政治環境也會失去平衡,實力也會大打折扣。縱然當時魏國國力強盛,但也擋不住赤壁之戰的損失和因為曹操之死所帶來的政治爭鬥。這對於魏國的影響很大,別忘了,漢室皇帝可還在魏國,推翻魏國維護漢室的勢力可是一直都存在,曹操一死,這個勢力死灰復燃的機會可是大大得增加了。而且由於曹操的死帶來的繼承人的問題,也勢必是一場血雨腥風的爭鬥,更可況也很難找到比曹操更強的繼承人來領導魏國。這樣一來,魏國肯定短時期退出爭霸,三國實力差距縮小,特別是和吳國的差距縮小。

    那麼這時候天下的態勢就變為:魏國自保,吳蜀都沒有能力消滅魏國,吳魏勢力大於蜀國。吳國因為荊州的事情一直跟蜀國不對付,且甚為忌憚蜀國,雖為聯盟,同床異夢而已。吳國國內滅劉的呼聲一直都有,吳侯和周公瑾君臣也一直在謀劃統一天下的大業,隨著曹操的死和魏國的衰弱,吳國看到了機會,肯定柿子撿軟的捏,先拿蜀國開刀。

    再看蜀國,曹操一死,三國平衡被打破。本來國力就弱,沒有了魏國對東吳的制衡,面對吳國得戰火,輕則進入全面放手得態勢,重則丟失城池,回到無處安身得老狀態。有諸葛亮在,蜀國肯定走不上滅亡的道路,但如此一來,恢復漢室得統一大業必定遙遙無期,這對於蜀國來講是毀滅性的打擊。

    綜上所述,曹操如果死了,最不利的只能是蜀國。魏國可以慢慢恢復,畢竟樹大根深又挾持著天子。吳國野心膨脹,江東將士一心,經過兩代的耕耘,實力也不容小覷,爭奪天下得可能大大增加。只有蜀國此時最為尷尬,佔據著荊州幾座小城池,兵寡糧少,如果被吳國欺負了,魏國可幫不上忙。

    諸葛亮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華容道沒有殺了曹操,實在是神機妙算,胸懷大局,深謀遠慮啊。只有留下曹操開制衡吳國,同時尋找機會發展壯大自己,才有機會恢復好室統一天下。後來事情的發現軌跡大家都知道,事實也證明諸葛亮是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頂級演員限價片酬5000萬,這一決定會對國內影視劇發展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