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嚴樹峰

    若不減少或取消商品經濟下的糧食進口,任何關於農民糧價的所謂調整無異於掩耳盜鈴!

    糧食進口破壞了大陸糧食的供需平衡,服務了少數集團利益,造成了種地不如打工這一惡性迴圈的社會現狀。田園荒蕪、亂佔亂建,糧食品質下降,最要命的是國外轉基因食品的入侵!種地農民沒了自信,只能自悲感嘆的份了!

    路漫漫其修遠,農民重拾種地的自豪感,還要默默走多久?!

  • 2 # 追求夢想a57L

    糧食這個問題,進口糧食說明外國的糧食價格低,如果進口的糧食比國內的糧食價格還要高的話,你說還進口嗎?中國的糧食價格為什麼高?主要是中國的種糧成本高,關鍵是沒有使用大型機器和科學化管理,說白了就是不重是農業,在美國一個人能種植上萬畝糧食,可是我們這裡一個人只能種幾分地的糧食,你說怎麼比?這是什麼概念?土地的唯一出路是國有化管理、集體化管理,讓農民不再是靠種地收入維持生活,是農民不種地也一樣有一定的經濟收入,這樣農民才是真正的富起來了,糧食的價格也就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了,我們也可能不用再進口外國的糧食了,中國也是種糧大國,為什麼種的糧食不夠用呢?為什麼美國大部分農民不種地也一樣很富裕呢?關鍵是中國的土地沒有真正的利用起來,這就是中國農民和美國農民的區別。

  • 3 # 董工560

    關鍵問題是解決農民種糧的成本問題,成本高了得不償失,誰都不願意幹,國外糧食進囗提價也鼓勵不了種糧的積極性,主要是物價控制莫濫漲,二是提高農業機械化,三是集中生產才能提高種糧積極性。

  • 4 # 糧小咖

    如果把進口的糧食價格提高到國內糧價的保護價,農民種的糧食價格是否能夠提高?

    謝邀。這些年來,糧食進口對國內糧價的影響呈現放大的態勢,哪怕是有進口配額的限制,也是形成了較大的衝擊,比如2012年以來因為東南亞大量的低價大米透過走私等途徑進入國內市場,對南方稻米產業衝擊很大;再比如,最近幾年來,雖然玉米的總體進口量也受到720萬噸進口配額的限制,但可以作為飼料替代的高粱、大麥、DDGS等卻沒有配額制約,在國內外價差優勢比較明顯的情況下,這些品種大量進口到國內,不僅對國內玉米價格帶來直接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臨儲玉米去庫存的程序。

    但是,把進口糧食價格提高到國內糧價的保護價,其實是很難操作的,而且對農民來說,收益上也不是能直接掛鉤。比如說,現在還實行保護價收購的小麥和稻穀兩個品種,因為有進口配額的限制,再加上海關對走私活動也加大了力度,最近兩年小麥和稻米進口的數量,基本上維持在正常的水平,比如2018年中國共進口小麥310萬噸,同比下降30%;稻米進口308萬噸,同比下降24%。而農民賣糧的價格,與託市收購底價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與中間環節增加、糧食品質等有著直接關係。

    其中,一方面,執行保護價收購的主體是國有糧庫,以坐莊收購為主,農民這些年的售糧習慣,在綜合考慮了成本、勞動力等之後,大多選擇直接出售給下鄉收購的糧販子,有的地方中間還經過了小糧販子--糧點或糧莊--大貿易商--糧庫等環節,可以說,經過的環節越多,距離能賣到託市收購價格水平也就越遠。另一方面,糧庫按照託市價收購的糧食,要執行相關的國標,比如水分、雜質、容重、出糙率等等,都要符合標準才能入庫,不符合的要進行扣量、扣價,所以對農民來說,沒有整曬過的糧食價格自然也會比託市價低一些(交過公糧的農民都知道,以前出售的糧食大多都會經過整曬,而現在很多地區都是直接出售地頭糧)。

    綜上所述,農民賣糧的價格水平,不僅與國內糧食市場供需的格局有著直接關係,與政策調控也是密切相關,當然,隨著糧食市場化的逐漸推進,與國際市場及進口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密切。為了保證中國糧食安全、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單純的透過價格補貼、限制進口等已經是無法發揮更為有效的作用了,這也是近兩年來國家開始推進生產者補貼或期貨+保險等措施的主要原因。

  • 5 # 三農一姐

    對於中國的糧食價格比較低的問題,主要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因為糧食價格十幾年來基本上是穩定的,因為糧食涉及到國計民生,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只有糧食才能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保障,沒有足夠的糧食將會引起社會的動盪不安,飢餓的現象會普遍的發生。

    糧食的價格對比於工業產品的價格,或者是糧食深加工產品的價格,糧食的價格確實低,但相對於糧食的重要性而言,糧食的價格必須基本上保持穩定。但中國的糧食價格相對於外國國家的生產的糧食而言,糧食的國內的整體價格高於國際的糧食價格,也高於外國一些國家生產的糧食價格。

    中國價格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方一些國家,實行規模化生產,機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的現代農業化,這使得種植成本相應的減少。比如西方農業對種子的使用量,種子的選育的品種,化肥的科學配方施肥,農藥的使用量等等都是勁大的發揮了其作用。而中國始終是小農業經濟,各自為戰,這樣極大的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始終是以傳統的小農業的種植模式。

    當然中國糧食價格高於其他國家的進口國的糧食價格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外國的農業的種植補貼遠遠高於中國的種植補貼,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美國僅去年對農業的種植補貼又增加了120億農業的種植補貼,平均每畝種植補貼又增加了500元左右,主要是為了應對中國採取對美國農產品提高關稅,使得美國的農產品大量積壓造成的後果的補償,導致美國農產品價格下調佔有了更大的價格優勢。而中國的種植補貼確實低,畢竟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水平,這一點也適用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所限制的。

    如果把進口的糧食價格提高到最低收購保護價格,這相應的會增加糧食的走私程度,擾亂糧食正常的交易秩序。即便是糧食價格提高到了最低收購保護價格,還是遠遠低於中國市場上的正常的糧食價格,進口的糧食在價格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相應多賺錢的還是外國的農民。所以這個問題提的確實有點讓人汗顏,專門為對外國的糧食進行了價低的考慮,以增加外國糧食的利潤,外國的糧食更會加大進口量。相反更使得中國的糧食價格會更低。

    其實,真正的保障農民的收益,首要的一個條件就是減少種植成本,減少種植成本,就要減少農資產品的定價問題,畢竟這些年工資產品的價格成倍的上漲;二是就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種植。只有減少了種植成本,才能夠相應的提高了種植的利潤空間。第2個條件就是提高種糧的補貼,或者叫生產者補貼,這個就按照土地的種植面積就可以進行補貼,直接就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對於什麼燃油補貼,機械補貼,種子,化肥,農藥補貼等等都被生產者或者中間商所賺去,實行統一化種植,統一化管理,這樣節省了機械的費用,也節省了人工的種植成本的費用。

    總之,如果把外進口的糧食的價格提高到最低收購保護價格,這無疑是給自己製造麻煩,直接增加了外國農民的收益,更使得進口的糧食逐漸的增加,利益會驅使著外國更多的糧食運到中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中國的糧食價格將會比目前更有下跌的空間,糧食的價格不漲反跌,畢竟各國的糧食湧入中國的糧食市場會帶來供過於求的行情,也使得中國糧食本來有一點競爭性,到那個時候一點競爭性也沒有了。

  • 6 # 捨得7385

    晚了,晚了。指望進口糧食?今年明年試試。我們這裡七個月沒雪雨,往年小麥兩水,今年\四水,比往年麥苗差多了,想想吧?我們捱餓。你們得先捱餓。我擔心有錢買不到,怎麼辦??

  • 7 # 棲霞子秋

    我覺得不能提高。現在農資價格太貴,除去成本,人工。農民的糧食收入所剩無幾。外國全是機械化操作,人工成本低。

  • 8 # 每日糧油

    首先,我們要知道目前國內進口的主要是大豆,小麥、玉米、稻穀等國家主管的糧食作物由於是配額管理,進口量很小,而且這部分糧食的進口除了一定的價差因素外,更多的在於國內品種的調劑——如果真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進口糧食低,那麼企業就可能全部進口國外糧食,而不採購農民糧食了。

    所以大陸糧價(主要指小麥、玉米、稻穀)的變化與國際市場的關聯度是非常低的。

    其次,我們就來講講國家制定的糧食收購價格和農民賣糧價格的關係。國家每年公佈的小麥、稻穀託市價格,均指的是符合國標三等糧送到收購庫點的到庫價格。

    而農民賣糧的價格,首先表現在品質不均一,對比國標會出現雜質、水分、容重等質量指標存在偏差,這就需要進行扣量扣價;其次,農民賣糧價格是地頭價,如果運到糧庫還有一筆開支,包括搬運、運輸費用等,如果賣給中間商,還要給中間商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種種因素,導致農民的實際賣糧價和國家公佈的託市收購價格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三,農民怎麼才能賣上高價格呢?理論上只要在託市收購庫點門前,質量指標符合收購標準,就能賣上國家規定的託市價。

    但實際生活中,大部分賣糧農戶是離糧庫較遠,質量指標不一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國內哪裡的瀑布最美最壯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