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呼倫貝爾谷哥
-
2 # 問山狐
這樣的地方很多,可以說不勝列舉。
中國名副其實的地大物博,山川、河流、雪山、沙漠、海洋、草原各種景觀應有盡有。
中國又是有五千年人類文明史的悠久國度,人類在這裡長時間繁衍生息,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人文歷史遺蹟,走到哪裡都能跟幾千年前的古人進行歷史的訴說。
舉幾個例子吧:
1、北京:既有巍峨的長城,也有氣勢恢弘的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天壇,也有燕山山脈的環繞,周邊有十渡、靈山、霧靈山、雲蒙山等多處自然雄姿。
2、杭州:聞名遐邇的西湖婉約、秀麗,而西湖邊上有分佈著嶽王廟、雷峰塔,述說著千古傳奇。
3、成都:三國時期蜀國的古都,現在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去周邊也有道教名山青城山,佛教勝地峨眉山、樂山大佛。
4、南京:中國最古老的都城,曾作為中國曆代皇都,周圍也有棲霞山等自然景觀。
總之:人文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的地方真的特別多。
-
3 # 在路上旅行達人
“兩關遺蹟、千佛靈巖、危峰東峙、黨水北流、月泉曉徹、古城晚眺、繡壤春耕、沙嶺晴鳴”,被稱為“敦煌八景”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下,因地處莫高鎮而得名。它是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佈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一千六百米。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郊七千米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最高海拔1715米。“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在鳴沙山下,景區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藥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敦煌西200千米處,分佈區長寬各10千米,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又名三隴沙的地名始見於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線由此透過。三隴沙雅丹地貌,其走向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門關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區,因其怪異特點,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千米。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千米外的陽關鎮境內,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陽關名揚千古。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千米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儲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
三危山旅遊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三危山東西數十里,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稱碑羽山、神羽山,從敦煌綠洲看,隱三峰崇之,如危欲墜,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稱三危山為坐鎮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將三危山列為敦煌第一景,稱做“危峰東峙”。三危山為敦煌第一聖境,在地方誌中被列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東屹”。
回覆列表
人為氣息成吉思汗發源地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呼倫貝爾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重要的發源地,是北方眾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於此,被史學界譽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搖籃”,在世界史上佔據較高地位,中國歷史上的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又都在這裡度過了他們歷史上的青春時代,都是從這裡向西攻打長城的大門,殺進黃河流域,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呼倫貝爾是中國遊牧民族歷史舞臺的後臺,
為什麼至今世界上還是這樣強烈地關注成吉思汗,各家當有各自的原因,而作為呼倫貝爾出現的成吉思汗現象,則是因為成吉思汗與呼倫貝爾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和千絲萬縷的聯絡,蒙古民族的發祥地就是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額爾古納河東岸的山林地帶。《舊唐書》稱之為“蒙兀室韋”,他們是蒙古族的先民。“室韋”即蒙古語“森林”之意。蒙兀室韋在大興安嶺東北部的森林裡從事狩獵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