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郎神侃球

    一些球迷只是看到王藝迪在七月份兩站賽事擊敗了孫穎莎,直接認為王藝迪就是主力選手了。陳幸同從2020年開始連續打敗陳夢,為何還不是主力選手呢?王藝迪在七月份的兩站賽事只是擊敗了孫穎莎,並沒有擊敗陳夢跟王曼昱。

    陳幸同面對三大主力也只是擊敗了陳夢,並沒有擊敗孫穎莎跟王曼昱。可目前為什麼很多球迷就認為王藝迪超越了孫穎莎,成為了國乒主力呢?根據這個邏輯,是否也說明陳幸同早就超越了陳夢,成為了國乒主力呢?

    所以很多球迷的邏輯完全不客觀,孫穎莎和王曼昱能成為主力選手,完全是在國際大賽連續擊敗主要外協對手,球迷要注意是連續兩個字。王藝迪對戰伊藤美誠和早田希娜的次數不多,比起孫穎莎和王曼昱要少。

    反而是王藝迪在7月份的兩站賽事對戰木原美悠的成績,引起了球迷的憂慮。第一次對戰的時候輕鬆擊敗對手,可是第二次對戰木原美悠的時候,王藝迪反而被逼進了決勝局。短短一週的時間,木原美悠反而進步特別明顯。

    王藝迪面對被動局面出現連續丟分的狀況,木原美悠年齡比蒯曼還要小。面對這個不到18歲的選手,王藝迪反而在比賽當中有些被對手壓著打。木原美悠反手彈擊的相持能力要高於伊藤美誠,要不是因為比賽的穩定性不高,很有可能會獲勝。

    因為木原美悠在面對王藝迪的比賽當中,打出了靈活的戰術變化,只不過進攻失誤率比較高而已。這個年輕選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對國乒的威脅越來越大。對戰木原美悠對王藝迪來說更有鍛鍊價值,同時也說明了王藝迪打外戰的能力還需加強。

    王曼昱同樣是兩次對戰伊藤美誠,第一次是3:2險勝對手,可是第二次交手就是3:0橫掃對手。王曼昱對戰伊藤美誠的成績,隨著交手次數的增多越來越好。可王藝迪對戰木原美悠而出現了比較吃力的情況,這驗證了王藝迪打外戰的能力。

    王藝迪第二次擊敗孫穎莎也是打到了決勝局,跟第一次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兩次交手之後對手就變強了?一週之內王藝迪不可能出現實力下滑,只能說在對手強化戰術進攻之後,王藝迪的臨場應變能力出了問題。

    如果有第三次交手,王藝迪面對木原美悠比賽的過程還會輕鬆嗎?衡量一個選手比賽的穩定性,就是要跟競爭對手多交手。雙方只有交手次數增多,才能看出哪個選手底蘊更加深厚。

    目前國乒對戰伊藤次數最多的,只有王曼昱跟孫穎莎。為什麼只是這兩個選手?陳夢對戰伊藤的次數竟然不如何卓佳多。陳夢可是經常參加國際比賽,何卓佳自從2018年之後,就很少去參加國際賽事。

    整個2020年和2021年何卓佳基本上沒有國際參賽記錄,何卓佳在2018年就完成了對戰伊藤五戰全勝的戰績。可是至今陳夢只對戰了伊藤四次,而且都不是在國際大賽。陳夢的粉絲老認為是陳夢撐起了國乒的外戰,可為什麼到了大賽就不跟伊藤美誠交手呢?

    難道撐起外戰都是在公開賽?所以評價一個選手要用真實成績去客觀評價,袁嘉楠同樣是對伊藤美誠保持全勝戰績,因為雙方就交手一次,難道袁嘉楠比孫穎莎更善於打伊藤美誠?現在球迷動不動地說保持全勝戰績,絲毫不提對戰伊藤的次數。

    這樣的比較有什麼客觀性?對戰伊藤100次保持獲勝的選手,跟對戰伊藤美誠一次保持獲勝的選手,勝率同樣是百分百,可是二者之間真就完全一樣嗎?之所以舉出這麼多例子,就是要告訴球迷衡量一個選手主要是看外戰的成績。

    王藝迪在七月份冠軍賽面對已經受傷的王曼昱都沒有獲勝,雙方的成績反而被很多球迷刻意不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其實很簡單,王藝迪一開始擊敗孫穎莎帶給了所有球迷震撼,在這些球迷看來王曼昱根本不堪一擊。

    可沒想到王藝迪面對受傷的王曼昱,被球迷引以為傲的反手技術,竟然被王曼昱反壓制。這樣的比賽過程跟結果,讓那些賽前預言王藝迪會奪冠的球迷感覺到不可接受。所以就刻意淡化了雙方的比賽結果,大談特談的都是王藝迪對陣孫穎莎的比賽。

    實際上對戰孫穎莎的第二場比賽,孫穎莎也一直控制著比賽節奏。只是孫穎莎進攻失誤率比較多,其實對比一下孫穎莎、王曼昱兩人對戰王藝迪的比賽過程,稍微留心的球迷就會發現,孫穎莎跟王藝迪的比賽就是一場默契球。

    為什麼要這麼做?那就是讓王藝迪的國際積分快速上升,來到世界第三。要不是冠軍賽王曼昱奪冠,王藝迪肯定會成為世界第三的。這樣一來陳夢、孫穎莎、王藝迪三個人,參加巴黎奧運會就順理成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位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