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胡揹包探索

    1、在蘇聯自助遊需要的身份證明檔案:內部護照。介紹信是一種身份證明,跟身份證的差別在於它是一次性的。

    任何國家(除了那些極端落後和混亂的國家)當然都需要身份證明檔案,否則的話必將引起巨大的混亂和不必要的損失。因為在一個非熟人社會里,若沒有身份證明檔案,證明“我是我”的成本將會變得無窮大。 那麼蘇聯當然也有身份證明,那就是內部護照(Internal Passport)。 內部護照是蘇聯從1932年開始實行的制度,由公民從登記常住地的民警局申領。在此之前,雖然有身份登記制度(1917年制定),但缺乏便攜的檔案,職工一般用勞動手冊作為身份證明檔案、農民則多使用村蘇維埃(Selsovet)開具的介紹信。由於各地規定不一,導致許多流氓、白衛殘黨、有組織犯罪分子、逃亡地主和富農橫行,社會秩序一度混亂:後來在佈列斯特戰役中率部奮戰、英勇犧牲的團政委福明在20年代初就是一個到處行乞的流浪孤兒。

    內部護照上登記的資訊通常有:證件照、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點、民族、家庭狀況、登記常住地(Propiska)和服役記錄。

    內部護照的其他作用暫且不說(比如最重要的“登記常住地”,作用類似中國戶口系統裡的“戶籍所在地”,跟當地提供的住房等一系列福利繫結——不過,在蘇聯你“遷移戶口”相對比較容易,一般只需要在遷入地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就行;順便一提,蘇聯長期處於勞動力短缺而非過剩狀態,因此找工作相對容易,當然想在莫斯科或列寧格勒找一份如意的工作就另當別論了),你出去旅遊的話,無論是買票還是登記住宿都需要帶內部護照。如果沒有內部護照,那麼你停留在某地超過24小時就屬於違法。

    1969年之前,蘇聯集體農莊莊員(除了邊境和大城市郊區)沒有內部護照。他們想要進行長途旅行(3天以上)就必須持有集體農莊的介紹信,或者申請臨時護照(類似暫住證)。赫魯曉夫時期(準確的說是1953年10月21日以後,直到1969年),集體農莊莊員的遷徙自由受到嚴格限制。

    勃列日涅夫時代放寬了對農民的各種限制,以適應資本主義新的發展(即所謂柯西金改革)。1969年蘇聯開始向普通的集體農莊莊員發放內部護照,1974年10月蘇聯頒佈法律向所有16歲以上的公民發放內部護照。1976—1981年間,蘇聯嚮應發放而過去沒有發放內部護照的集體農莊莊員補辦了內部護照。至此,所有成年的蘇聯公民都擁有了內部護照。 今天俄羅斯的身份證系統(仍叫內部護照)是從上面這個制度發展而來的,但在1995年進行過較大的修改。

    2、在蘇聯自助遊的物質基礎在任何一個國家展開自助遊,都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除非你想跟20年代初的小福明一樣靠兩條腿一路行乞,否則購買生活必需品和獲取交通工具都是必要的。

    蘇聯(及其前身)曾兩次實行過較系統的生活必需品配給制度:1918—1934年,1940—1948年。除此以外,蘇聯基本上實行商品敞開供應,不需要票證(最多排隊),僅有個別年份個別地區實施過短暫的憑票供應。

    不過即便是在實行配給制的年份,蘇聯也有議價市場和黑市,因此只要你有錢,自助遊不存在這方面的障礙。

    交通工具方面,即便是在蘇聯鼎盛時期,每個家庭平均保有的小汽車數量也是不如西方發達國家乃至大部分東歐衛星國的。1970—1980年代,蘇聯每年生產的200萬輛汽車中只有大約120萬輛是轎車,因此蘇聯當時大概只有20%左右的家庭擁有小汽車,跟幾年前的中國差不多(當然蘇聯還存在一部分公車私用現象)。

    不過,蘇聯的公共交通比較發達。至少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知名景點不是什問題。

    3、禁區 當然有了身份證明證件、生活必需品和交通工具,也不是說你哪裡都可以去。 蘇聯鼎盛時期,全國有上百個城市是普通公民禁止進入的軍事禁區,包括所謂軍事城和科學城。跑到那裡去自助遊當然就有可能去內務部乃至國家安全委員會喝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地下水的地質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