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侃侃車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華人的習性以及愛好和外華人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汽車方面,很多車型引進中國之後都會進行本土化適應改造,來滿足華人的需求和愛好。

    例如說歐洲人都比較喜歡小車,尤其是兩廂小車,開起來靈活,操縱好,而且好停車。但是華人都喜歡大車,這幾年SUV的流行就能看出。作為最懂華人的合資品牌大眾,幾乎所有車型引入中國之後都會加長,代表作就是大眾Magotan和大眾Passat,軸距拉長到極限,B級車的定位C級車的空間,所以在中國才那麼受歡迎。一寸長,一寸強。已經成為中國車市的潛規則。

    適應環境你才能夠更好地在這個市場生存,逆天而行受傷的只是你自己,達爾文的進化論在中國汽車市場表現的淋漓盡致,適者生存的含義也被完美詮釋。法國車一直都是比較特立獨行的,以前基本上沒有做什麼本土化設計就引入中國,很多設計風格和理念華人都是不習慣甚至不接受的,但法系車一意孤行導致現在在中國地位非常尷尬,幾乎面臨退出中國市場的局面。最近這幾年才痛定思痛,反省改造,但是貌似為時已晚,要想翻身,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很深的坑要填。

    海外版很多車型後車窗都是手搖的,引入中國之後,就算四五萬的小車都必須配備電動天窗。因為歐洲人比較務實,感覺機械性的更安全也更可靠,所以手搖車窗很常見。華人比較追求面子,認為手搖車窗就是低配低價車型的表現,所以手搖後車窗在中國現在在售的車型基本上見不到。

    天窗也是一樣的道理,在中國只有低配車型才沒有天窗,如果你賣一款車,沒有天窗,不管是什麼價位,都可以基本斷定為低配,老百姓不買賬,因為感覺很沒有面子。現在不光是天窗,必須還要全景天窗,安不安全我不管,熱不熱我也不在乎,只要逼格高,顯得高階華人就高興,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10萬元以上的車,如果這個價位車型連天窗都沒有,基本上是賣不動的,因為面子上過不去。

  • 2 # 小Qi柒

    現在汽車已經普及,相信大部分人就算家裡還沒買車,但也都坐過車了。眾所周知,國內同一款車型的價格有高低之分,差距就在這款車所帶的配置上。很多車主買車時喜歡買中、高檔車型,很大原因是因為中、高檔車型帶有天窗。也不知道天窗到底有何“魔力”能使眾人追捧,甚至很多車主買了帶天窗的車型,用車一年也開不了幾次。 稍微關注海外車型的車迷都知道,天窗甚少出現在汽車上,甚至一些同款車型,海外沒天窗,引入國內就會加上天窗,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都是這樣,據不完全統計,海外大約有75%的車型都不配備天窗。為何這些海外車引入國內卻加上了天窗?

    相比海外其它國家,中國的汽車文化發展較晚,建國初期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汽車品牌。那個時候,國內的汽車市場完全被海外品牌壟斷,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沒有錢購買汽車,因此汽車成為了“地位”的象徵,這種象徵至今仍沒淡化。反觀海外,汽車早就普及,對車也沒了那股子“新鮮勁”,更多人把車看成是一個“工具”。這個時候會有人問,這跟天窗有什麼關係?這就得提到天窗的特性了,天窗並不具備唯一性,如果是為了通風,兩側車窗足以,所以天窗從最早期就成為外華人眼中的“雞肋”。既然消費者不需要這個配置,車企們也就不會加上這一配置。

    我們從古至今就始終追求“唯一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個東西別人沒有,但我有,那我內心就會沾沾自喜,天窗就是這麼流行起來的。早期引入國內的汽車也沒有天窗,只是後來引入了幾款海外也帶天窗的車型,沒想到這種帶天窗的車型十分暢銷,其它車企看到自然紛紛模仿。長時間的積累下,天窗自然成為國內汽車的必備配置。

    國內車型分低、中、高配,目前很多車型也已經標配了天窗,這就意味著只要消費者買車,天窗必帶。這就給國內消費者造成一種現象,大部分人買車都會選擇天窗,剩下那些沒有買車的消費者肯定也會首選帶天窗的車型,畢竟別人都有自己沒有,“面子”上總說不過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影視行業和歐美影視行業的差距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