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言瘋語的小螞蚱
-
2 # 愛看愛思考
明朝的內閣雖然說,可以封還聖旨(也就是否決了皇帝的聖旨)但是,無法獨立作出任何獨立的行政決定。(無法替皇帝做主)以致於出現了,萬曆皇帝幾十年不理會朝政的局面。有成例的事情,可以按著慣例處理。但是對於突發事件?怎麼處理?英國國內閣權利大了許多,基本上,上報給英國國王蓋個圖章就可以了。英國國王基本上無權否決掉內閣的提案,只能接受或者是置之不理,以示抗議。大清朝時管這樣的處理叫淹了。
-
3 # 重讀明史
明代內閣是決策機構。英國的內閣除了決策,還負責執行,如果內閣大臣還是議會下院議員,那麼英大陸閣還控制著審批。
-
4 # 大帥252990946
明內閣是封建制行政機構,英內閣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行政機構。明內閣成員是由皇帝決定,包括首輔,各部尚書及大學士等,英內閣首相由選舉產生,最後由首相組閣,指定各部長人選。明內閣成員真接向皇帝負責,與皇帝是君臣關糸,清內閣成員向首相負責,與首相是上下級關糸,與女王的君臣關糸只是名義上的,沒實質性約束。明內閣成員任期可長可短,沒時間約束,清內閣有任期限制。明內閣在重大事務上沒有決定權,拍板權掌握在皇帝手中,英的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在行政事務上有決策權。明內閣管的是軍國大事,行政,司法,軍事都管,英實行三權分離,分工明確。實際上,明朝與英都統稱的內閣,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東西。
-
5 # 白谷象升
首先分別簡單介紹一下明朝的內閣和英國的內閣
明朝內閣
明朝內閣是1402年建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或稱內閣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有效發揮它的政治作用。
英大陸閣
它是一個包括多個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門的官方體制。多數成員是高階的政府大臣,他們大多被冠以政府部門 “大臣”的稱號,內閣的正式成員根據慣例必須是議會議員,下院開會時,坐在前排議席,也被稱為“前座議員”。
內閣由被稱為同輩中年紀最長者的英國首相帶領。 英國首相使用被受權的皇室特權內的任命權任命和革除內閣大臣。 如此,首相在提拔任何內閣大臣時也需要英國君主的正式同意(雖然只是象徵式)。內閣重組的時候,大臣可以互換職位,在英國憲製程序上,內閣是英國樞密院屬下委員會。在近代歷史中,內閣大臣幾乎都是由下議院議員,以及少數幾位上議院議員所組成。而現今的內閣大臣幾乎均由下議院議員擔任。後來,英國首相批准非國會議員也可以定期出席內閣會議,參與議政。
從介紹看,明朝和英國的內閣還是有很大區別,幾乎是“同名不同種”
1、首先,明朝的內閣是封建社會的政治機構,直接受命於皇帝,而且它沒有獨立的行政權,在皇權、宦官、文臣中充當謀劃票擬的角色;英國的內閣是君主立憲制的產物,是國家和英國皇室認可的國家政治組織,尤其是後來非國會議員也可出席內閣會議,它的民主程度比較高。
2、權利大小不同,明朝的政治順序一般是是內閣票擬,然後皇帝或者太監披紅,最後皇帝蓋印,正常情況下最終行政權在皇帝手上。英大陸閣可以直接行政,直接代表民意。
3、義務不同,明朝內閣輔佐皇帝,是皇帝決策的顧問,直接對皇帝負責,人員由皇帝任命罷免。
英大陸閣是議會提議,國王認命內閣首相,再有首相組織內閣,英大陸閣直接行使權利,向議會負責。
-
6 # 跳舞的土豆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統一封建政權。
首先,明朝內閣與英國的內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明朝內閣制度屬於封建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而英大陸閣制度屬於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其次,明朝的官員多是皇帝任命,皇帝可以罷黜或提升閣員,而英大陸閣的官員是民主選舉產生。
再者,職責作用不同,明朝內閣隸屬於皇帝,僅僅是替皇帝出謀劃策,沒有真正的實權 ,相當於高階顧問。而英大陸閣是君主立憲制下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執行議會的法律,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君主不干涉內閣,更不能撤換內閣。
最後,兩者的社會影響不同,明朝內閣是為皇帝服務的,目的是強化君主專制,它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英大陸閣則是促進了政治民主程序和社會現代化。
-
7 # mdq660310
一:內閣產生不同。明朝內閣及成員由皇帝欽定首輔、大學士、部尚書等具體人選,直接上任,沒有民主,而英國先經普選,勝出者為首相人選報給女王,由女王任命,首相受權提名內閣部長人選須經議會同意,相對民主。
二:負責物件不同。明朝內閣集體對皇帝負責,皇帝是實際上的最高行政官和決策者,而英國國王是象徵性榮譽上的國家元首,同理內閣首相對元首負責也是虛的,但內閣成員必須對首相負實際責任。
三:行政程式不同。明朝內閣是實際的施政者又是執行者,朝綱須上奏皇帝,獲准才能執行,英大陸閣須提交議會,通過後由國王釋出,內閣首相佈置內閣成員執行。
-
8 # 四海風清
明朝所謂內閣是協助處理政務的部門,決定權在帝王手中,英大陸閣掌握著提交、透過法案的權力,是真正的實權機構,兩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些問題……
-
9 # 文治武功1270
這兩個東西沒有可比性。無非是Cabinet這個詞語翻譯成中文用了“內閣”二字而已!完全不是一個東西,還有明粉因此覺得明朝建立了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真要笑死我了。這麼說,英國的樞密院難道也等同於宋朝樞密院?英國樞密院是文官機構,宋朝是武官機構,不一回事。
本質都千差萬別了,可比性自然不存在了。
另外,說明一點,明朝內閣根本沒有法定,不是法定機構,說成“內閣制”都是不準確的。
-
10 # 森焰55
明朝的內閣和英國的內閣是兩種組織形式。首先他們處產生的初衷就不同了。
英大陸閣是經過議會普選,它產生的作用就是限制王權,一種民主體制,基礎是議會制。是貴族,民眾,王權鬥爭的產物。
明朝的內閣最初只是皇帝所建立的一種輔助工作的秘書機構,組成人員都是七品小官。後來因為歷代皇帝的惰政,內閣制逐漸發展壯大。但他最終都是向皇權負責的體制。只不過是以前宰相制一種組織方式。最巔峰的時期,是首輔張居正時代,張居正可以說是說一不二。但它並不是合法的一種權利。由於皇帝太小,他和太監,太后達成的一種私下平衡,從而形成的。
回覆列表
明代內閣只有建議執行,拍板不是內閣,個別強勢的能拍板也是極少時間,應該內閣能拍板,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