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37608685246

    用典貼切自然,恰到好處,雅而有韻,含義深沉,精妙絕倫。比如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第一個:吳鉤出自唐李賀的《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鉤本來指古代吳地製造的一種寶刀。這裡是以吳鉤自喻,白白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壯志難酬


    第二個“鱸魚堪膾”出自《晉書·張翰傳》還出自《世說新語·識鑑篇》:“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後來文人們將思念家鄉美稱蓴鱸之思。季鷹是張翰的字


    第三個求田問舍出自《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說的是三國的許汜,本應報國之際,卻只為了個人的生活奔忙,被劉郎玄德恥笑。

  • 2 # 搖曳盛開

    一、簡述:

    辛棄疾詞作中大量用典是其作品一大特色。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性,拓展作品的表現力,增加作品的深度,使作品更加凝練豐厚。但是有時候辛詞也不免用典過多、不夠自然之弊。

    二、用典的原因:

    大量用典是辛詞的一大特色,他鐘愛用典有很多歷史原因。作為“歸正人”他始終得不到南宋朝廷的完全信任和重用,一代將才無用武之地,牢騷必然是有的,但是直接抒發似乎太不明智。用典就為他提供了書憤的策略,所以辛詞用典是為了使自己的苦悶顯得含蓄一些。

  • 3 # 使用者9397021862136

    怎樣看待辛棄疾此中大量用典?而宋詞裡用典故很少,這樣的詞很容易懂,李清照的詩詞就是一個例子。

    而印象特別深的詞是:《踏莎行 • 賦稼軒,集經句》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進退存亡”,出自《易經·乾·文·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行藏用舍”,典出《論語·述 而》,孔子對其弟子顏淵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二句均出自《詩經》。《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王風·君了於役》:“日之夕矣, 牛羊下來。”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三句分別來自《論語》、《孟子》、《禮記》。《論語·衛靈公》說,衛靈公問孔子如何打仗,孔子回答說: “軍旅之事,我沒學過。”第二天便匆匆離開衛國。《孟子·萬章上》說:孔子離開衛國後,“遭宋桓司馬”。孔子在宋國的大樹下,同弟子們演習周禮,司馬桓魋 聞訊趕來,砍倒大樹,要殺孔子,他慌忙逃走。《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說:“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以上詞中,句句用典,而且全部都明用,用得十分熨貼。全篇運筆從容不迫,揮灑自如。

    晉代人曾有集儒家經典中的句子成詩的,那隻不過是一種文字遊戲。而辛棄疾把這一形式運用到詞中來。詞中的句子全用四書五經中的成句,直抒胸臆,同時又不違反詞的格律。整首詞,風趣而不滯澀,洗練而不纖巧。充分體現了稼軒在語言上的高度技巧和大膽創新精神。

    對於稼軒來說,詞只是他生活的一小塊,而對於後人來說,詞卻佔著一個極大的比率。於是說他掉書袋,覺得他寫的東西晦澀難解,然而對稼軒來說,這些其實都是他的有感而發。他借文人的遊戲來抒發,他嚮往的先人前不見,他也看不見來者,從他被叫作辛棄疾開始,就註定他會與那些故紙堆裡、能給予他啟發和力量的故事一起,度過這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有哪些成年人的籃球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