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嵐水木

    單位中如果一些領導的發言稿自己寫,領導還會忙著整天開會嗎?為什麼?

    個人以為,是不是領導自己寫發言稿與開會多少有關係,但沒有必然關係。理由如下:

    一、發言稿服務於工作,誰來寫不是最重要的

    會議發言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但基本逃不脫政治性、政策性、嚴肅性這些條條框框。為避免“隨口說、隨便講”可能帶來的不清楚、有偏差等情況,很多人習慣用發言稿,不一定照著念,但作為參考也是不錯的,至少可以最大限度規避“說錯話”。

    至於這發言稿由誰來寫,則需要視情況而論。有的領導自己擅長寫,也有這習慣,他會自己寫;有的領導擅長表達,但不擅長寫,就需要別人幫他寫;有的領導習慣別人寫個稿子他審,結合寫作者的思考,再加入自己的思考進行完善,最大限度地體現“講有水平的話”,等等。

    從問題分析,題主應該是做機關文字工作的,站在“捉刀代筆”者的角度,反感一些領導大事小事開會、大會小會用稿的情況可以理解;站在工作的角度,寫會議發言稿是機關工作人員的分內之職,不幹不行;站在領導者的角度,開會用發言稿是他的權力,要不要別人寫也是他的權力,別人只能建議、無法要求,這是現實。

    二、開會也是工作,不是每一位領導者都願意忙著整天開會

    我們不能否認有隨意開會的現象,也不能否認開會是研究問題、推動工作、促進落實的一種方式,更不能否認“有稿發言”比“無稿發言”更嚴肅、更嚴謹。

    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大環境下,既沒有必要認為“不開會就是好事”,也沒必要“妖魔化”開會就是做樣子、走形式。開會的本質就是集思廣益、形成定論,一件工作往往涉及多個方面、多個人,不坐在一起交代交代、安排安排、掰扯掰扯,往往更容易造成“推、拖、繞、扯”的不好結果。從這個角度看,一味地反對看會並不可取,堅決反對毫無意義的開會才理性。

    “領導”二字分量並不輕,“領”即“帶領、率領、領頭”的意思,要帶著大家幹事;“導”有“疏導、指導、督導”的意思,得給大家指路子、指方向、壓責任。講話、發言既是領導者的職場必備技能,也是推動工作的有效手段。試想一下,一個領導不開會、不發言,會不會是一個稱職的領導者?再者,開會發言也需要體力和腦力,如果不是有壓力、有責任心,不如出去走一走、轉一轉來得“舒坦”,坐在那兒開會有啥意思?作為領導者,管的事多,開的會就多;管的事少,開會就會相對少一些,區分看待就好,以偏概全就不合理了。

    三、即使領導自己寫發言稿,該做的工作還得做

    寫發言稿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會前寫好、審定,會上照著念,一般適用於制式的報告。第二種是領導自由發揮,講完之後再整理成文。不管哪種情形,機關文字工作者都得參與其中,要麼先寫後送審,要麼領導講完了再整理送審,其實都不輕鬆,該做的工作,該走的程式,一樣都少不了。

    我們不能否認這樣一個現實:白紙黑字寫著的東西,一定比隨口說出來的東西管用。因為,記錄在案,有據可查;空口無憑,查無實據。所以,對於領導發言、講話用稿子,既有對工作負責的作用,也有避免責任不清的功能,不一定都是壞事。

    總之,寫稿者與講話者都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思考問題,難免有失偏頗。最好都站在工作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少去不少不必要的煩惱和麻煩。

  • 2 # 地理教學0708

    用人寫發言稿的一般是大單位或者是比較重要的場合,我們學校開會,我看領導都是自己準備,無非是拉拉提綱,讀個上級檔案。事多會長,事少會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碼耳放一體機能夠再接一個耳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