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如果晁蓋沒有死,梁山泊一百零八將最後的結局肯定不一樣。
水泊梁山招安與反招安的鬥爭是顯而易見的。晁蓋反對招安,是確鑿無疑的。
1、假如晁蓋沒有死,朝廷的主動招安會鬧得不可收拾。
第一次朝廷派遣太尉陳宗善招安梁山。蔡京、高俅安插的張幹辦、李虞侯,對梁山好漢肆意侮辱。
張幹辦說:“你那宋江大似誰?皇帝詔赦到來,如何不親自來接?甚是欺君!你這夥本是該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 李虞侯說:“不成全好事,也不愁你這夥賊飛到天上去!……殺不盡的反賊,怎敢回我話!”
皇帝的詔書對梁山好漢同樣跡近威脅。
詔書說:“宋江等輩,嘯聚山林,劫擄郡邑。……今差太尉陳宗善前來招安,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隻,目下納官,拆毀巢穴。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皇帝缺乏招安誠意,加上高俅、蔡京的阻撓。假如晁蓋沒死,就不是“偷酒扯詔”那麼簡單了,阮氏三雄、劉唐、史進、魯智深、武松等人,可能直接殺了興風作浪的張幹辦和李虞侯。
太尉陳宗善即使能活著離開梁山,他也不僅僅是被朝廷革職,可能還會被皇帝殺頭!
張幹辦和李虞侯被殺,高俅、蔡京必然不會輕易放過主張招安者。
朝廷御史大夫崔靖也有可能受到牽連。
如此一來,梁山泊兩敗高俅後,朝廷的第二次主動招安,就不可能進行。
2、宋江一系列謀求招安的做法都無法實施。
晁蓋沒死,宋江就不能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宋江“盼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的願望和施政綱領,無法丟擲來;宋江無法在李師師面前表露“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訊息”的心跡;宋江也無法開宿太尉的後門……
即使燕青有機會拜倒在李師師對石榴裙下,也無法取信於宋徽宗皇帝。
退一萬步說,就算宋江暗地裡打通了太尉宿元景的關節,燕青讓李師師向宋徽宗皇帝吹了枕頭風,繞過高俅、蔡京、童貫等權奸,使宋徽宗有了招安意向。但梁山泊天王晁蓋的聚義廳,不是及時雨宋公明的忠義堂。宋江有辦法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架空晁蓋,卻無法強迫晁蓋改變梁山泊“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方針。
《水滸傳》裡,宋江是仁義的。不管他是真仁義,還是偽君子,晁蓋不死,宋江不可能以逼宮的方式取而代之,自己坐第一把交椅。
從《水滸傳》裡晁蓋的做法來看。晁蓋寧可倉促冒險攻打曾頭市,落得兵敗身死,也不願被宋江徹底架空。臨死時寧願把寨主之位傳給“那個射死我的”人,也不肯傳給宋江。表明晁蓋不死,他決不可能讓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
宋江坐不了第一把交椅,就主宰不了梁山泊何去何從的大政方針,就無法推行招安方略。
也就是說,晁蓋不死,梁山泊不可能被朝廷招安。
《水滸傳》裡的“四大寇”除梁山泊外,江南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淮西王慶建立楚國,自稱“楚王”;河北田虎“設文武官僚,內相外將,獨霸一方,稱為晉王。”
既然招安成了鏡花水月,那麼梁山泊仿效方臘等人建立割據政權,勢在必行。
《水滸傳》裡,宋江是衝著“封妻廕子光耀門楣”上梁山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他的目的是“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在宋江的蠱惑下,花榮、吳用,以及一大批朝廷降將都是以加官晉爵光耀門楣為最終理想。
梁山泊黑旋風李逵,是明顯反對招安的,但他並不反對稱王稱霸。李逵曾說:“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活閻羅阮小七是充滿叛逆、凜然不可侵的人物。但他在倒船偷御酒時,曾說:“能讓我坐皇上的龍椅嗎?”
魯智深活捉了方臘,阮小七穿了方臘的袞龍袍,繫上碧玉帶,著了無憂履,戴起平天冠。儼然皇帝模樣。
阮小七說要坐龍椅,說的是嘲諷的話,穿龍袍玉帶無憂履平天冠,是戲耍。但卻能說明他潛意識裡,當了皇帝。
揭陽嶺李俊,本是一方霸主。他處心積慮追隨“名滿天下”的宋江,就是想圖個更好的出身。
…… ……
梁山泊無法被朝廷招安,退而求其次,建立自己的政權,是大勢所趨。“要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晁蓋,也不會反對自己當上真正的梁山泊天王!
那樣一來,宋江可以當個“一字並肩王”,與晁蓋共掌“朝政”,吳用當宰相,公孫勝當國師,五虎將封國公、侯爺,八驃騎當伯爵、子爵、男爵…… 步軍將領、水軍將領各有封賞,各得其所。一百零八將成了水泊梁山王國的大小官員 ……
假如晁蓋沒死,朝廷對梁山泊的圍剿仍會如期而至。梁山泊“兩贏童貫” “三敗高俅”的戰役也沒什麼變數。
但高俅被梁山泊活捉,林沖、楊志就不僅僅是“對高俅怒目而視”了。即使有宋江極力維護,高俅不死也會脫層皮,也會受盡折辱!
晁蓋就算不殺高俅,也可能如同當初上梁山時,割了何濤雙耳再放回去一樣放了高俅。其結果是朝廷震怒,再發重兵征剿梁山。
梁山泊一窪之水,在大宋版圖上實乃彈丸之地,遠非江南方臘縱橫六州五十二縣相比。
梁山泊毫無群眾基礎,朝廷只須讓周邊村鎮進行經濟封鎖,軍隊圍而不打。梁山泊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困也困死了。
如果梁山泊眾人突圍流竄,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被海州知州張叔夜剿滅便是榜樣。
但此時火炎昆岡,玉石俱焚。一百零八將裡,無論忠於朝廷的招安派,還是與朝廷為敵的反招安派,結局都一樣。皇帝詔書上說的話,並非空言恫嚇:“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水滸傳》中,如果晁蓋沒有死,梁山泊一百零八將最後的結局肯定不一樣。
一、一百零八將不可能被朝廷招安。
水泊梁山招安與反招安的鬥爭是顯而易見的。晁蓋反對招安,是確鑿無疑的。
1、假如晁蓋沒有死,朝廷的主動招安會鬧得不可收拾。
第一次朝廷派遣太尉陳宗善招安梁山。蔡京、高俅安插的張幹辦、李虞侯,對梁山好漢肆意侮辱。
張幹辦說:“你那宋江大似誰?皇帝詔赦到來,如何不親自來接?甚是欺君!你這夥本是該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 李虞侯說:“不成全好事,也不愁你這夥賊飛到天上去!……殺不盡的反賊,怎敢回我話!”
皇帝的詔書對梁山好漢同樣跡近威脅。
詔書說:“宋江等輩,嘯聚山林,劫擄郡邑。……今差太尉陳宗善前來招安,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隻,目下納官,拆毀巢穴。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皇帝缺乏招安誠意,加上高俅、蔡京的阻撓。假如晁蓋沒死,就不是“偷酒扯詔”那麼簡單了,阮氏三雄、劉唐、史進、魯智深、武松等人,可能直接殺了興風作浪的張幹辦和李虞侯。
太尉陳宗善即使能活著離開梁山,他也不僅僅是被朝廷革職,可能還會被皇帝殺頭!
張幹辦和李虞侯被殺,高俅、蔡京必然不會輕易放過主張招安者。
朝廷御史大夫崔靖也有可能受到牽連。
如此一來,梁山泊兩敗高俅後,朝廷的第二次主動招安,就不可能進行。
2、宋江一系列謀求招安的做法都無法實施。
晁蓋沒死,宋江就不能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宋江“盼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的願望和施政綱領,無法丟擲來;宋江無法在李師師面前表露“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訊息”的心跡;宋江也無法開宿太尉的後門……
即使燕青有機會拜倒在李師師對石榴裙下,也無法取信於宋徽宗皇帝。
退一萬步說,就算宋江暗地裡打通了太尉宿元景的關節,燕青讓李師師向宋徽宗皇帝吹了枕頭風,繞過高俅、蔡京、童貫等權奸,使宋徽宗有了招安意向。但梁山泊天王晁蓋的聚義廳,不是及時雨宋公明的忠義堂。宋江有辦法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架空晁蓋,卻無法強迫晁蓋改變梁山泊“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方針。
《水滸傳》裡,宋江是仁義的。不管他是真仁義,還是偽君子,晁蓋不死,宋江不可能以逼宮的方式取而代之,自己坐第一把交椅。
從《水滸傳》裡晁蓋的做法來看。晁蓋寧可倉促冒險攻打曾頭市,落得兵敗身死,也不願被宋江徹底架空。臨死時寧願把寨主之位傳給“那個射死我的”人,也不肯傳給宋江。表明晁蓋不死,他決不可能讓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
宋江坐不了第一把交椅,就主宰不了梁山泊何去何從的大政方針,就無法推行招安方略。
也就是說,晁蓋不死,梁山泊不可能被朝廷招安。
二、一百零八將可能當上偽朝廷的“官員”。
《水滸傳》裡的“四大寇”除梁山泊外,江南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淮西王慶建立楚國,自稱“楚王”;河北田虎“設文武官僚,內相外將,獨霸一方,稱為晉王。”
既然招安成了鏡花水月,那麼梁山泊仿效方臘等人建立割據政權,勢在必行。
《水滸傳》裡,宋江是衝著“封妻廕子光耀門楣”上梁山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他的目的是“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在宋江的蠱惑下,花榮、吳用,以及一大批朝廷降將都是以加官晉爵光耀門楣為最終理想。
梁山泊黑旋風李逵,是明顯反對招安的,但他並不反對稱王稱霸。李逵曾說:“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活閻羅阮小七是充滿叛逆、凜然不可侵的人物。但他在倒船偷御酒時,曾說:“能讓我坐皇上的龍椅嗎?”
魯智深活捉了方臘,阮小七穿了方臘的袞龍袍,繫上碧玉帶,著了無憂履,戴起平天冠。儼然皇帝模樣。
阮小七說要坐龍椅,說的是嘲諷的話,穿龍袍玉帶無憂履平天冠,是戲耍。但卻能說明他潛意識裡,當了皇帝。
揭陽嶺李俊,本是一方霸主。他處心積慮追隨“名滿天下”的宋江,就是想圖個更好的出身。
…… ……
梁山泊無法被朝廷招安,退而求其次,建立自己的政權,是大勢所趨。“要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晁蓋,也不會反對自己當上真正的梁山泊天王!
那樣一來,宋江可以當個“一字並肩王”,與晁蓋共掌“朝政”,吳用當宰相,公孫勝當國師,五虎將封國公、侯爺,八驃騎當伯爵、子爵、男爵…… 步軍將領、水軍將領各有封賞,各得其所。一百零八將成了水泊梁山王國的大小官員 ……
三、一百零八將最終會全部被朝廷剿滅。
假如晁蓋沒死,朝廷對梁山泊的圍剿仍會如期而至。梁山泊“兩贏童貫” “三敗高俅”的戰役也沒什麼變數。
但高俅被梁山泊活捉,林沖、楊志就不僅僅是“對高俅怒目而視”了。即使有宋江極力維護,高俅不死也會脫層皮,也會受盡折辱!
晁蓋就算不殺高俅,也可能如同當初上梁山時,割了何濤雙耳再放回去一樣放了高俅。其結果是朝廷震怒,再發重兵征剿梁山。
梁山泊一窪之水,在大宋版圖上實乃彈丸之地,遠非江南方臘縱橫六州五十二縣相比。
梁山泊毫無群眾基礎,朝廷只須讓周邊村鎮進行經濟封鎖,軍隊圍而不打。梁山泊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困也困死了。
如果梁山泊眾人突圍流竄,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被海州知州張叔夜剿滅便是榜樣。
但此時火炎昆岡,玉石俱焚。一百零八將裡,無論忠於朝廷的招安派,還是與朝廷為敵的反招安派,結局都一樣。皇帝詔書上說的話,並非空言恫嚇:“天兵一至,齠齔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