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俞寶航

    父母在,家在。家是一個整體。父母不在,家就會出現很多分枝,分枝之間如何相處就要由親情、友情、感情甚至法律來調節了。

  • 2 # 1夢迴吹角連營

    父母是家庭的核心,兄弟姐妹們都是圍繞著父母轉。只要父母在,兄弟姐妹們就有凝聚力。如果父母不在了,那麼兄弟姐妹們就沒有了往日的凝聚力了。在這種情況下,兄弟姐妹們應該如何相處呢?首先,親情第一,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兄弟姐妹都是手足之情,雖然兄弟姐妹都是出自同一個家庭,但是能力大小是有區別的。有的能力強,是個企業家或者是單位的領導,經濟實力雄厚,小家庭的生活條件好,而有的能力差,經濟條件不好。能力強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幫助能力差的,能力差的受到能力強的幫助後,萬萬不可認為是應該的,而是應該懷有感恩之心。其次,兄弟姐妹之間要互不干涉各自的家庭事物,要適當保持“距離”。因為“距離”太近,則扎得很,有點“距離”則會產生美。

  • 3 # 景山8246

    父母在世的時侯每逢佳節都來看老人姐妹兄弟聚會的機會多些,父母離世後聚會的時候少了很多,都說工作忙的理由,其實都是藉口,父母不在了感覺沒有了一個大家庭。所謂見面機會都是下輩孩子結婚相聚。

  • 4 # 生命不止折騰不休

    感情好的,父母在不在都一樣;

    感情不好的,父母不在了也就沒往來了。有的父母還在,兄弟姐妹也沒什麼往來了。

  • 5 # 真誠娜娜說生活

    人世間,父母給我們生命,手足伴我們成長。

    兄弟姐妹之間情同手足,血脈相連,無法改變,親情天生,割捨不斷。除了父母之外,兄弟姐妹就是最親的人。小時候,一起長大,雖然打打鬧鬧,但是感情很好。

    兄弟姐妹小時候生活在一起,父母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和依靠,有他們在,這個家的基石就不會倒。但是成年以後,父母漸漸老去,對於整個家庭的掌控權漸漸消失,兄弟姐妹開始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父母也從家長變成了家人,再也不能左右和支配我們的人生。

    父母是維繫兄弟姐妹感情的紐帶,一旦父母不在了,也這個聯絡親情的樞紐也就沒了,父母在的時候,子女都會聚在一起看望老人。在跟隨著老人的記憶,思想回到小時候,種種在一起的歡樂就會浮現在眼前,感情也就更加濃厚,隨著父母的離去,這些子女似乎少了一份牽掛,慢慢的都在外面打拼,甚至過年過節都不再回家,感情自然越來越淡!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間的來往就會呈現出兩種不同趨勢,一種是平時孩子們感情好,在平時休息或者年節的時候,大家仍然能夠聚在一起,遙想當年光景,展望未來美好。即使父母不在了,父母給每個人的愛還在,原生家庭的那種氛圍還在。即使大家平常相聚時間不多,但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仍在,因此,在關鍵時候,大家還是能夠還聚到一起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走了,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姐妹兄弟關係更加雪上加霜,老死不相往來也是有可能的,更別提平時能夠交流感情了。有的還為爭奪父母留下的一點財產,不顧手足親情,相互算計,甚至大打出手,對薄公堂。

    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大都有兄弟姐妹,現在都到了父母老去或者父母故去的年齡,留下的就是兄弟姐妹。這裡自己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父母遠走了,兄弟姐妹之間該如何相處,才能維持手足親情。

    一 善待手足,珍惜親情

    《弟子規》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友愛和諧,讓父母少操心,也是對父母孝順的表現。 日常相處上,兄友弟恭,恪守長幼規矩。幼強,不可以下犯上;長弱,應知以德服眾。批評不出惡言,辯駁要有底線,所有的原則只有一個:兄弟姐妹們之間對待家庭瑣事可以有不同觀點看法,可以爭論、甚至可以生氣,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傷了兄弟姐妹和氣,更不能反目成仇。

    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以後,生活上,以不影響自己小家為前提互幫互助。幫襯的目的是讓被幫者渡過難關,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互幫互助是心甘情願的付出,這種真心實意的感情,是任何錢財都買不到的。父母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兄弟姐妹一起互幫互助,團結一心。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成為了這個世界上血脈最近的人,兄弟姐妹應該是彼此牽掛。人世間這僅有的親情,必須珍惜,千萬不要鬧矛盾變疏遠。

    兄弟姐妹間關係好壞很大程度上源於原生家庭的教育,父母是手足關係的奠基者,也是手足關係是否密切的“決定者”,如果父母無法公平對待孩子,勢必會成為他們關係惡化的“導火線”;如果父母不重視培養家庭團結和手足關係,那麼孩子根本沒有這種意識;如果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懂得感恩,他們長大後極有可能變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導致老少不敬,姐妹不和。

    世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之間能和睦相處,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儘量灌輸尊老愛幼、兄友弟、相互謙讓、互相幫助的理念。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中的老大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大做得好,兄弟姐妹就會更團結,弟弟妹妹們還是一家人。如果兄弟姐們中的老大不行,再沒有一個說話管事兒的,肯定就散了。

    二 保持距離,留有分寸

    人與人相處,並不能無限制的接近,俗話說距離產生美,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發現動人的美。距離就是一種界限,任何關係都存在界限,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相處,就是要找到那個所謂的界限,那個界限就是人際關係的平衡點,掌握了那個恰當好處的界限,就會使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在家庭中和兄弟姐妹們相處也是如此!

    親情,也需要距離,手足,也不能失分寸。手足之間,小時候就是一家人,長大了各自都有各自的家庭,如果交往太頻繁,在一起閒談最多的就是家事。若是對方過得不好,你也會干涉其中,出謀劃策。一旦對方按你的說法做了,結果不如意,就會怪罪於你。

    所以和手足相處,距離必須要有。若是沒有了距離,有經濟往來,不分彼此,就會有糾紛。談家庭瑣事,如果遇到讓人憤怒不平的事情,就會去幹預。失去了距離,遇到財產分割,就可能都沒有分寸和底線,導致矛盾的產生,如果互不相讓,手足就會反目成為仇人,那時由父母組建的大家庭就會分崩離析,自己的小家庭也不一定會安寧。

    對於親情的維繫,我自己有刻骨銘心的教訓。所以現在處處小心,以免重蹈覆轍。

    保持距離,不近不遠,相互尊重;遇到困難,可以幫忙,但別依賴;遇到矛盾,可以耐心調解,不要粗暴干涉;公共的事情,不要個人決定,需要共同協商;別人的事情,絕對不要干預,提建議也要慎重,只有這樣才能相安無事,長久維繫親情。

    三 不共財,不貪財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與人相處靠交心,與兄弟姐妹之間更應該如此。

    俗話說得好:兄弟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其實並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包含了一種智慧。親兄弟之間若是在錢財上不清不楚,有了經濟糾紛,就容易產生糾紛和矛盾,甚至導致親情關係的破裂。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鬧掰,都是因為合夥做生意和錢財的分配過程中產生糾紛和矛盾,面對糾紛和矛盾沒有采取合適的方法去解決,而導致最終的悲劇。 所以就算是親兄弟,如果一起做生意,就要醜話講在前頭,要明算賬,這是對關係的一種保護。

    親人之間,借錢時寫欠條,還錢時要及時,不要以為同是手足,就可以在錢財上佔便宜。人家幫你,就要懂得感恩這是基本的為人之道。不要把親人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要沒有底線的去透支這份親情。畢竟,誰的錢都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哪怕對方再有錢,也不是就必須給。

    所以手足之間,一旦牽扯錢財的事,最好當面算清,要想維持親情關係,要想一直和平相處,就保持距離,減少經濟上的往來,儘可能的避免錢財糾紛,才可以相安無事,親密如常。沒有錢財方面的糾纏,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就更簡單和和諧,你來我往的感情也更加長久。

    我在一家德國公司先後從事過十多年的銷售和銷售管理工作,發展了很多代理商,這些代理商都是私人或家族企業,我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次聽到他們在業務的發展過程中父子、兄弟親戚之間鬧掰的事情,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利益分配導致的。

    四 不攀比,不爭奪

    這世上,乞丐不會嫉妒老闆富翁,只會嫉妒比他收入多的乞丐。越是熟悉親近的人,越容易攀比,生出嫉妒之心。

    同是一個父母所生,手足之間就會比較。小時候比,都是小事,長大後比,不是好事。我若富裕,你若貧窮,心中必不舒服。我若幸福,你若不幸,難免眼紅嫉妒。

    雖然都是父母所生,但是每個人的命運和發展都不一樣,彼此成家立業以後,差距就更加明顯。如果相互爭強好勝,相互攀比,慢慢就會生出間隙。

    條件差的覺得混得好的不講親情不伸手拉窮兄弟一把,也不會主動去巴結條件好的,親情慢慢就疏遠了;條件好的有優越感,覺得那些“窮親戚”只想來撈點好處,不想主動去關照幫助條件差的,甚至刻意迴避,這就變成了一個僵持的狀況,感情也就越來越遠了。

    手足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和父母有關。對於多子女家庭而言,父母其實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有些父母,不能一視同仁,總會偏袒某個子女,讓兄弟姐妹之間感覺不公。當某個孩子受到特殊照顧或者不公平待遇時,孩子們肯定會存在心理偏差,產生嫉妒心理,自然是關係很難融洽,產生紛爭,引起矛盾和隔閡。時間久了,沒有人出面調解矛盾,就會老死不相往來,關係逐漸就斷了,手足之情自然就蕩然無存。

    即便是自己的父母心存偏袒,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抱怨計較,不給父母添煩惱,憑自己的本事和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有些父母未必就是偏心,而是有的子女過的不好,父母想拉一把幫一下。遇到這樣的情況,更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如果你自己的條件允許,那就慷慨一點,主動為父母分憂,伸手幫扶一下有困難的手足,這才能體現手足之情。

    我母親兄弟姐妹五個,母親是老大,我們家和舅舅、姨媽他們家相比,孩子多、負擔重,生活條件最差。我外爺外婆非常心疼母親,就經常從各個方面照顧我們家裡,我的舅舅和姨媽受外爺外婆的影響,也一直不停地幫助我們家裡,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對於舅舅姨媽的幫助,父母一直教育我們要知恩圖報,我們兄弟幾個工作後,舅舅姨媽逐漸進入老年,我們也用不同的方式回報了他們。

    還有就是老人的贍養問題成為兄弟姐妹關係惡化的導火線,因為各種原因推搡,出現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最終老死不相往來,尤其是父母離世後,大家似乎更沒有了聯絡的必要,有的甚至幾年都見不到一面。

    照顧父母等責任承擔上,要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經濟狀況好的要主動多承擔,多付出,甘願吃虧,差一點的要懂得感恩,多出力,大家一起讓父母安度晚年。

    受舅舅和姨媽的影響,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的好,在照顧父母生活方面,大家都盡心盡力,從不推諉逃避。遇到與父母有關的事情,兄弟姊妹們都是爭先恐後地想多出力多拿錢,從來沒有因為出錢多少發生爭執。

    更重要的是兄弟姊妹之間也相互提攜、相互幫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原本在農村居住的大哥和二姐也搬到洛陽居住。

    社會的發展,使每個家庭都有了程度不同的財富積累,當父母逐漸老去,如何面對父母留下的財產是對人性的極大考驗,媒體上經常爆出有些兄弟姐妹面對父母留下的財產,不顧手足親情,相互算計,甚至大打出手,對薄公堂。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姐妹之間如果為財產互相傷害算計,會讓九泉之下的父母寒心。匆匆幾十年,眨眼就過完,比起錢財物質,最珍貴的就是手足之情。等你到了老的那天,父母離世,身旁無人,兄弟姐妹前來照看的時候,你就會幡然醒悟,錢財就是身外之物。

    過去所謂的大家庭都是有很多弟兄的小家庭組成的,這個大家庭就像一個花園,家庭的每個成員就像花園裡的一朵花,如果花園裡只有一朵或幾朵鮮花開放,這個花園肯定不那麼好看,如果所有的鮮花都開放了,那麼這個花園肯定非常的漂亮。兄弟姐妹之間如果貧富差距太大,肯定是不協調的,即便不能共同富裕,但是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幫襯是必須的,就像現在國家提倡的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幫扶,家庭裡更應該提倡。這或許就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常在的道理。

    手足之情,是與生俱來的,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改變。和手足相處,踏實心安,有手足陪伴,千金不換!

    兄弟姐妹是親戚中最親近的關係,有困難一起面對,平日裡要互相幫襯,不要計較得失,彼此理解包容。

    面對父母留下的財產,兄弟姐妹之間不要你爭我奪,要互相謙讓,何必為了一點錢財家產,爭來爭去,毀掉親情。

    五 若有矛盾衝突,要及時化解

    再近的親人,再深的感情,也會有鬧矛盾的時候。血濃於水,手足最親,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時一定要大度,學會讓步和妥協,相互包容,不要計較,別去爭奪。如果和兄弟姐妹發生矛盾或者衝突了,要冷靜下來,及時溝通,千萬不要僵持或冷戰,使矛盾加深升級,這樣的話彼此就會反目成仇。

    我們兄弟姐妹之間也有因為一些事情意見不一致,甚至產生誤解,但是這個時候總會有一個會主動調解,不使誤解繼續加深,逐步是大家達成共識,統一行動,達到大家所希望的目的。

    人老了,行動不便,疾病纏身,除了自己的兒女外,也就剩下兄弟姐妹了。人老以後能有兄弟姐妹走動看望,就是心靈的慰藉,更是福氣。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生盡頭,誰也不想帶著仇恨離世。如果之前兄弟姐妹之間有什麼矛盾和恩怨,一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矛盾和恩怨化解掉,千萬不要帶著恩怨去見父母,更不能把恩怨傳給下一代。

    當都步入老年,兄弟姐妹之間,也是見一面少一面。每當過年過節,兄弟姐妹能夠相約在一起吃頓飯,敞開心懷,相互交心,想起手足的好處,找到父母健在時的幸福感,回想起小時候在一起的美好記憶。最終擯棄成見,把矛盾和恩怨化解,不留下遺憾,也能讓自己心安理得地安度晚年!

    每當清明節的時候,兄弟姐妹相約一起去祭拜父母,在父母的墳頭添土除草,九泉之下的父母一定會感到寬慰,這是為人兒女的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urberry在國內有哪些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