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博學海風dF

    白蓮塔寺


    2005年,白蓮塔在西柵大運河畔環河島得以原樣易地復建。


    現在的白蓮塔高有七級,塔高51.75米,為烏鎮最高建築,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蓮廣場,廣場中有放生池,東側河岸邊有一條石舫。從運河坐船來烏鎮,遠遠的望見白蓮塔雄偉的身姿,就知道烏鎮到了。

  • 2 # 使用者7065418855963

      烏鎮的寶塔寺又名壽聖塔(寺),俗稱東寶塔。

    烏鎮的寶塔寺壽聖塔(寺),原在東柵翠波橋北首,俗稱東寶塔。壽聖塔是方形磚體,木樑筒瓦,共有七層,第二層起有迴廊護欄。古云:“有塔必有寺”,壽聖寺山門憑河,共二進。大殿廣場寬闊,殿內有鐘鼓架。山門有門窗。大殿雙簷屋架、四周石柱、前簷石檻、板幔,無窗戶。雖經歷代修葺,仍保持宋代建築原貌。殿宇高大軒昂。壽聖塔就在塔院之背,南簷似乎與塔院之北簷相銜接。兩相輝映,更顯輝煌。

    據《鎮志》記載,壽聖塔(寺)畢工於北宋慶曆二年(1040)。塔之西北有僧寮,元至和年間(1054~1055)曾設接待講院。明萬曆年間,里人李樂(進士)倡建張仙殿於大殿東側,張仙即北宋詞人張光,有“張三影”之譽。

    自南宋至清末,寺塔失火焚燬兩次,遭兵匪焚燬四次,加上年久失修等原因,650多年中,記載於民國《烏青鎮志》上的共修葺丹漆14次。其中以明萬曆四年裡人李樂(進士)、清乾隆十三年主持僧然文、乾隆季年和光緒九年嚴大烈和嚴辰祖孫之修葺力度為最大。

    民國八年,儒商(舉人)徐冠南,以為壽聖塔、分水墩乃烏鎮文物所繫,召集里黨紳商倡議重修,歷時四年竣工,耗資二萬三千銀元。勸募所得僅萬餘元,不敷之數由徐冠南一人承擔,將殿宇、寶塔修葺一新,六層迴廊層層改裝鐵護欄,廊外立柱也改為鋼管。每層翹角下各按上銅鈴,並請在鎮文人徐期百等書寫匾額七塊,分別為:一方雄鎮、兩水遙分、三光垂極、四大皆空、五妙境界、六朝遺勝、七寶莊嚴。分別懸掛於各層向南處,文句融佛法、歷史於一體,為烏鎮平添了璀璨文采,遊人讚歎不絕。

    1951年,有關部門誤以為東寶塔已傾斜將危及旁邊的米廠和其他房屋,因此被拆除。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也許壽聖塔會重建,鎮人期待著。關於烏鎮兩塔,許多人只知俗名東寶塔和西寶塔,常常把壽聖塔和白蓮塔混淆不清。小時候,我與小夥伴也只曉得到東寶塔去白相(那時西寶塔早已倒塌),搞不清寶塔的真名叫啥。

    最近翻閱木心先生的《木心談木心》(《文學回憶錄》補遺)一書,其中第一講:“談自己的作品”《塔下讀書處》,也把兩塔搞錯了。有一段文字抄錄如下:“我家後園的門一開,便望見高高的壽勝(聖)塔,其下是‘梁昭明太子讀書處’,那個曠達得決計不做皇帝,卻編了部《文選》的蕭統,曾經躲到烏鎮來讀書。”

    木心的孫家花園確實在烏鎮東柵,“後園的門一開,便望見高高的壽聖塔”,然而,“梁昭明太子讀書處”卻不在“其下”。早些年,我們在十景塘畔看到的“六朝遺勝”石坊,系明朝萬曆年間,烏鎮同知全廷訓所建,里人沈士茂題曰:“梁昭明太子與沈尚書讀書處”。石坊選址於白蓮塔(寺)之山門外,也是泛示烏鎮系“梁昭明太子讀書處”。此石坊現已遷至西柵景區。

  • 3 # ┌;Ms.L琳

    相傳,在很早以前,這裡曾經是一片湖泊,海寶塔就坐落在一塊湖島上,湖內蘆葦叢生、魚肥水美。


    每逢農曆的四月初四,人們便走出銀川城,乘舟向北,過大湖,趕往寺院參加一年一度的廟會。


    海寶塔寺坐西朝東,佔地面積18 000平方米。正門是3間歇山式山門,門楣匾額上“海寶塔寺”4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寺院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海寶塔、玉佛殿和臥佛殿。這些建築排列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


    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殿內供奉端坐蓮臺的釋迦牟尼三身佛,兩側是十八羅漢,神態慈祥,造型各異,栩栩如生。


    穿過廊橋,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成道像。玉佛身高1.5米,是用整塊金鑲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潔白無瑕,光彩照人。海寶塔聳立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之間,是寺內的中心建築。


    玉佛殿後面便是臥佛殿,殿內臥佛7.6米長,神態安詳,通體貼金,光燦奪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給人以端莊肅穆之感。


    關於海寶塔的傳說故事有很多,有些故事妙趣橫生,這些故事都反映了中國人民淳樸善良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很有哲理和趣味。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回族老人治水的傳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50噸汽車吊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