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理解財務槓桿,然後理解財務槓桿係數,顯然後者是對前者的量化。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第一年:股市行情好,小明是個老股民,看到今年的行情打算撈一把,但是他本金只有10萬,想快速的發家致富怎麼辦?透過槓桿操作,所以小明就融資找券商借了10萬元錢,年化利率為10%。那麼此時他的槓桿是多少?很顯然1倍的槓桿。
一年後,小明賺了50%,即10萬,最後他要還給券商10*(1+10%)=11萬,一年下來淨賺了9萬元,即年化收益率為90%。
第二年:小明覺得這樣非常過癮,想加大槓桿比例,於是借了20萬,年化利率12%,這一年下來,小明又賺了50%,即(19+20)*50%=19.5萬,還給券商20*(1+12%)=22.4萬,最後純收益為17.1萬,即年化收益率為90%。那麼何為財務槓桿,自有資金與融資資金的比例是不是?是!
利息支出變動率對總收益變動率的影響是不是?是!一個是針對本金,一個是針對本金產生的利息,兩者產生的影響都能稱之為財務槓桿。
但是在財務管理中,人為的將財務槓桿係數=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來量化財務槓桿,即選擇了我剛剛所說的後者,而前者又被成為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
在小明這個例子中,財務槓桿係數=[(17.1-9)/9]/[(19.5-10)/10]=0.95倍,即息前收益每變動1%,息後收益即變動0.95%。所以財務槓桿係數明顯的帶有時間段的概念,而資產負債率這是一個點的概念。那麼回到主題,上市公司的財務槓桿係數如何求?
其實套公式就好了,不過千萬別套那麼財務槓桿係數=EBIT/(EBIT-I)這個公式,這個公式是個簡化版,用來考試以及簡化分析是可以的,因為其中含有很多簡化假設,比如基期與報告期的股數相等,稅率未發生變動,固定成本未發生變動等等。
所以面對情況複雜的上市公司,還是按照原始公式來,這樣最合適。
每股收益,年報中都有,息稅前利潤用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報表附註中有)即可。
把資料從資料庫中導到excel表中,公式一拖就OK了。
(畫外音:有木有發現,如果財務資訊披露的足夠快,能到實時更新的地步了,那麼變化區間趨近於無窮小,這個公式是不是相當於求了個導數...)加權資本成本下次有空再扯吧...說句心理話,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真的很難計算。大概說說吧。A、股權資本成本主要有三種思路,股利貼現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債券收益調整法。
對於股利貼現模型,這個在中國股市中運用起來並不現實,畢竟很多公司連股利都不發,直接就導致公式推導的依據無法成立。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個模型的假設很嚴格:市場是均衡的並不存在摩擦,市場參與者都是理性的,不存在交易費用,稅收不影響資產的選擇和交易等,同時B值的估計,市場組合收益率的估計,中國股票市場的大幅度波動特性都導致這個公式會出現較大誤差。
所以還是用債券收益調整法在當前可操作性最強,將風險溢價區間設定在3%-5%的範圍內,根據行業特性,發展潛力,公司的規模,盈利能力,財務槓桿,經營槓桿等指標再確定相應的溢價,最後根據債券資本成本+風險溢價得出股權資本成本。
B、債權資本成本的估算。
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銀行借款比較多,從三張表以及有限的附註中是沒法估算借款利率的,相信我,即使你拿到了全年的借款清單,你也會計算的很憂傷。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根據附註中借款的類別,相應的去找銀行的貸款利率,然後在次基礎上,根據利率市場的變化預期,國家宏觀政策的預期做一定調整,得到預期的債權成本。C、權重的確定,圖方便就按賬面價值比,圖意義就按目標價值。當前股市按市場價值,那簡直沒得算,股價蹭蹭漲的飛快,那還不得鬧騰死。
首先理解財務槓桿,然後理解財務槓桿係數,顯然後者是對前者的量化。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第一年:股市行情好,小明是個老股民,看到今年的行情打算撈一把,但是他本金只有10萬,想快速的發家致富怎麼辦?透過槓桿操作,所以小明就融資找券商借了10萬元錢,年化利率為10%。那麼此時他的槓桿是多少?很顯然1倍的槓桿。
一年後,小明賺了50%,即10萬,最後他要還給券商10*(1+10%)=11萬,一年下來淨賺了9萬元,即年化收益率為90%。
第二年:小明覺得這樣非常過癮,想加大槓桿比例,於是借了20萬,年化利率12%,這一年下來,小明又賺了50%,即(19+20)*50%=19.5萬,還給券商20*(1+12%)=22.4萬,最後純收益為17.1萬,即年化收益率為90%。那麼何為財務槓桿,自有資金與融資資金的比例是不是?是!
利息支出變動率對總收益變動率的影響是不是?是!一個是針對本金,一個是針對本金產生的利息,兩者產生的影響都能稱之為財務槓桿。
但是在財務管理中,人為的將財務槓桿係數=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來量化財務槓桿,即選擇了我剛剛所說的後者,而前者又被成為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
在小明這個例子中,財務槓桿係數=[(17.1-9)/9]/[(19.5-10)/10]=0.95倍,即息前收益每變動1%,息後收益即變動0.95%。所以財務槓桿係數明顯的帶有時間段的概念,而資產負債率這是一個點的概念。那麼回到主題,上市公司的財務槓桿係數如何求?
其實套公式就好了,不過千萬別套那麼財務槓桿係數=EBIT/(EBIT-I)這個公式,這個公式是個簡化版,用來考試以及簡化分析是可以的,因為其中含有很多簡化假設,比如基期與報告期的股數相等,稅率未發生變動,固定成本未發生變動等等。
所以面對情況複雜的上市公司,還是按照原始公式來,這樣最合適。
每股收益,年報中都有,息稅前利潤用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報表附註中有)即可。
把資料從資料庫中導到excel表中,公式一拖就OK了。
(畫外音:有木有發現,如果財務資訊披露的足夠快,能到實時更新的地步了,那麼變化區間趨近於無窮小,這個公式是不是相當於求了個導數...)加權資本成本下次有空再扯吧...說句心理話,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真的很難計算。大概說說吧。A、股權資本成本主要有三種思路,股利貼現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債券收益調整法。
對於股利貼現模型,這個在中國股市中運用起來並不現實,畢竟很多公司連股利都不發,直接就導致公式推導的依據無法成立。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個模型的假設很嚴格:市場是均衡的並不存在摩擦,市場參與者都是理性的,不存在交易費用,稅收不影響資產的選擇和交易等,同時B值的估計,市場組合收益率的估計,中國股票市場的大幅度波動特性都導致這個公式會出現較大誤差。
所以還是用債券收益調整法在當前可操作性最強,將風險溢價區間設定在3%-5%的範圍內,根據行業特性,發展潛力,公司的規模,盈利能力,財務槓桿,經營槓桿等指標再確定相應的溢價,最後根據債券資本成本+風險溢價得出股權資本成本。
B、債權資本成本的估算。
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銀行借款比較多,從三張表以及有限的附註中是沒法估算借款利率的,相信我,即使你拿到了全年的借款清單,你也會計算的很憂傷。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根據附註中借款的類別,相應的去找銀行的貸款利率,然後在次基礎上,根據利率市場的變化預期,國家宏觀政策的預期做一定調整,得到預期的債權成本。C、權重的確定,圖方便就按賬面價值比,圖意義就按目標價值。當前股市按市場價值,那簡直沒得算,股價蹭蹭漲的飛快,那還不得鬧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