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每次當聽到有人說當初清朝怎麼怎麼“閉關鎖國”,才導致中華近代史落後和屈辱的時候,我總會強調一句,“閉關鎖國”是一個十足的偽命題。它最早是由當初向中國倒賣鴉片的英國商人所提出來的,就好似一種類似“你這個井底之蛙”的嘲諷,用以嘲笑當初清廷不願意給他們開更多的通商口岸。

    後來這個觀點被馬克思所接受,最終影響到國內,成為了國內很多百姓潛意識裡的認知,其實中國的學者從來沒說過清朝是“閉關鎖國”的。因為那個時候幾乎全世界都一樣,我們所真正實行的是由於各種原因疊加所產生的明清兩朝海禁,而海禁是不是就等於閉關鎖國呢,這裡面是沒法這麼直接劃等號的。

    當然了,這個命題太過宏大,我稍會會專門寫篇文章來介紹所謂的“閉關鎖國”。而真正促使歐洲崛起的,正是問題中的國外主流國家(歐洲)在幹啥(大陸剛好是十全老人乾隆盛世和疲於應付大陸起義和東印度鴉片的嘉慶)。

    對於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發生於1793年的法國大革命,由於18世紀法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新貴階級(資產者)和原本代表著封建專制的老貴族之間矛盾越來越深,再加上農民和普通城市居民的意識覺醒,原本禁錮在人民身上的枷鎖出現了鬆動的痕跡,最終爆發了兩個階層的史詩級衝突,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度波旁王朝在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和普通民眾的衝突和抗議中土崩瓦解,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意識成為了法國的主流思想。

    而在當時的歐洲,法國只是一個例子,其他國家基本都差不多,隨著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越來越蔓延,整個歐洲率先於世界其他地方完成了文明的更迭,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紀元。全新的思想成為這個世界的主流,並推動生產力前進。

    我們為什麼說資本主義推進世界新紀元呢?因為很多事情只有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狀態下才有可能變為可能,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當時英國的資產階級透過海外貿易和建立殖民地財富開始如滾雪球般的擴大,而無產階級的地位提升和市場對勞動力需求的旺盛,預示著工場手工業必須要進行突破才能適應當下的社會,於是一場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正蓄勢待發。

    1733年,機械師凱伊在發明了“飛梭”織布機,讓所有人嚐到了機械的魔力;而32年後哈格里夫斯所發明的“珍妮紡織機”則標誌著工業革命的開端已經形成,緊接著,採礦業,冶金業陸續投入機械代替人類和畜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標誌著工業革命的高潮來臨,英國進入“蒸汽時代”。在接下去的日子裡,蒸汽船、蒸汽汽車、蒸汽小火車逐漸被髮明出來,再18世紀末期,英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大量的機器生產代替了舊時代效率低下的人力和畜力。

    當然了,日新月異的科技必定反哺到軍事上,而清朝卻陷入了不斷整壓壓大陸起義的日子,對外界的改變自然有心無力,最終導致了近代史中的悲劇。

  • 2 # 臥枕梅聞花

    本題問主標題是“閉關鎖國那幾百年大陸外都在幹啥?”而提示的副標題描述是:“清朝的閉關鎖國如何如何”。

    主副標題表述不太一致,因為閉關鎖國不僅僅侷限於清朝。而按主標題的提問,顯然不能漏掉開創閉關鎖國的朝代——明朝。

    所謂閉關鎖國也並非字面上的完全封鎖閉、與外界完全斷絕聯絡。而是還是存在小有部分的交流。只不過這些交流無法攪動整個社會的死氣沉沉。

    估計會有很多人不同意明朝閉關鎖國的觀點,因為教科書上沒寫。我記得我那時候歷史課本上提到“閉關鎖國”的國家,只提到了日本。不知道現在的歷史課本有無改變。

    但是翻看《中國通史》,在《明史》的章節裡多次提到閉關鎖國以及其帶來的危害。

    對於此種說法,估計會有人反對。反對理由無外乎兩條。一是,此書是滿清餘孽所編。二是,是為了民族團結。

    我所看《中國通史》總編是白壽彝,《明史》部分主編是王毓銓,他曾任中國社科院明史研究室主任,併兼歷史博士研究生導師。還有象毛佩琦、商傳等明史專家。(毛、商二人上過《百家講壇》,所以印象深一些)《通史》的序寫於1982年,編者他們和清朝基本上沒什麼交集,本身又不是滿族人,說他們是“滿清餘孽”,誰信?

    關於第二點,《通史》中也明確表示。對於明末抗清英雄李定國,《通史》中專門為他單獨立章,足有七節之多。這是王侯將相才有的殊榮。而清初四大貝勒,只有代善才單獨成章,且只有區區三節內容。顯然,並非是為了顧及“民族團結”才編成

    鑑於副標題對題意的誤導,很多人會忽視明朝封關禁海時,世界發生的變化,我在這裡就主要談談明朝時期外部世界的發展。

    《全球社會學》一書指出的那樣:“從大約17世紀起,歐洲開始在思想意識、軍事力量、航海技術和經濟發展等方面超過了世界其它地區。”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源自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大航海時代。大航海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貿易,它極大地開闊了當時西方世界的眼界,開闢了之前所沒有的、新的航路,發現了新的世界。

    西方史學界幾乎一致認為大航海時代是歐洲新舊時代的分水嶺。關於大航海,篇幅有限,就不多說了。

    除此之外,還有日心說的提出。這動搖了宗教在人們心中一貫神聖的地位。而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永久性地解除了天主教在歐洲的封建神權統治地位。

    眾所周知,歐洲一向是神權高於君權的,連神權都被質疑了,對君權也就不會那麼當回事。

    以上這些,無論在哪本總論世界歷史的書籍裡,都可以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實際上,還遠不止這些。(回答裡面,比較亂,沒有按具體時間排序,我也沒在意這些事件的具體時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並稱歐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它發展的輝煌時期和頂峰就是在明朝。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都是“明朝人”。可以看到三大思想解法運動有兩個都是在明朝。

    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國家也是出現在明朝時期,那就是荷蘭。只不過荷蘭沒能引領工業革命,後來被英國趕超。

    而1612年,荷蘭在曼哈頓建立殖民地。隨後1620年,“五月花”號也抵達美洲,開啟了日後世界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建設序幕,這也是明朝時期的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另外,古騰堡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術在西方史學家眼裡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當然也是明朝時期發生的)他們認為金屬活字印刷的推廣帶來的影響不亞於紙張的發明。都是大大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速度。

    中國雖然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但很奇怪,活字印刷並沒有推廣開來。長時間廣為流傳的還是雕版印刷。知識的傳播又導致當時西方科學開始迅速發展。

    提到近代科學發展,就必須提到當時兩個人。第一,是伽利略。他的具體成就太多了,就不細說了。關鍵是他在科學實驗上的做法。他以系統實驗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他的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對近代科學的最重要貢獻。所以,愛因斯坦稱伽利略的科學方法是標誌著物理學的開始。

    第二 ,就是弗朗西斯·培根。他也是實驗科學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是把科學研究程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培根的成就更多的在哲學上,他給我們勾勒出歸納法的定義:科學歸納法是從事物中正確找出公里和概念的方法,是進行正確思維和探索真理的工具。由於培根的貢獻,實驗和歸納被看作相輔相成的科學發現工具。

    有了這兩人的貢獻和這兩項工具,西方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才能攻城拔寨,一路凱歌。當時的科學成就太多, 發明了天文望遠鏡,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判定了行星執行軌道,使用了虛數,改進了四次方程的求解,製作了精密的三角函式表,伽利略,帕斯卡,波義耳,已經把他們的物理理論填滿你現在的高中物理課本,…還會現代解剖學、生理學……一一列舉完你會相信中國落後不是始於清朝。

    難怪恩格斯論歐洲文藝復興時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

    相應的,無論是中國曾經領先的火器還是造船、航海技術,也開始落後。 燧發槍於1547年在法國出現,此後很快武裝了歐洲軍隊。而明朝的抗倭軍隊還在為日本火繩槍的先進而感到驚訝。

    著有《世界通史》的威廉·麥克尼爾曾說過,“歐洲最早將大炮和船隻成功地結合起來,這是決定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的一個重要因素。在16世紀的時候,船載大炮是一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防水、平衡性、衝擊力、反作用力等問題。歐洲超前的軍事技術是最有力的保障。”

    因此,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裡這樣說到: “當歐洲人抵達南亞或東亞高度發達的軍事強國時,他們具有一個決定性的有利條件,即海軍裝備上佔優勢。16世紀,冶金學家發展了鑄炮技術。鑄成的火炮很輕,容易安裝在船上,但具有強大的火力……足以擊沉300碼射程內的船體。……對於軍艦也重新設計,很快就達到每艘軍艦平均可以裝備40門炮的水平”。

    就此展開這麼多吧,最後用柏楊的《華人史綱》中的一段話結束我的問答:(以下三段都是)第十六世紀世紀起,東方跟西方發展的方向,分道揚鑣。

    歐洲的光輝日增:諸如文藝復興運動進入高峰;現代形式的民族國家,逐漸形成;葡萄牙商人遠來中國,從渾噩的明政府手中取得澳門,作為殖民地;路德焚燬天主教教皇諭旨,向沉重而錯誤的傳統權威反抗,歐洲人的靈性復甦;麥哲倫航海環繞地球一週,證明地球確是球體;西班牙人開始湧入新大陸,大量殖民,佔領古巴、墨西哥、秘魯。又在亞洲佔領菲律賓群島;哥白尼發現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伽利略在比薩斜塔試驗物體落下速度,發現落體定律,後來又發現擺動定律,在此定律下,鐘錶出現。

    但華人仍被醬在大黑暗時代,仍繼續把精神和生命,浪費在無聊的(如大禮議)和可哀的(如三年之喪)的爭執上。全國一片八股文的吟哦聲,詔獄的廷杖聲,和抗暴的吶喊聲。中國開始遙遠地落在歐洲之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國內越來越嚴格的防沉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