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言42
-
2 # 後仰大風車
CBA會中投的還是不少的,只是大多數人都不太出名,列舉幾個,廣州隊的郭凱,浙江的張大宇,四川的朱松瑋,遼寧的張鎮麟,吉林的張彪,李安,廣東的徐傑(如果拋投也算中投的話),青島的張騁宇,張騁宇外號“CBA中投王”,絕非浪得虛名。
比較知名的球員,易建聯,胡金秋,包括周琦(周琦其實什麼都會,就是不精),周鵬,方碩,這幾位裡胡金秋是最準的,今年幾乎是到了一個離譜的高度,而且他才23歲。
CBA裡會中投的球員有,但投的次數不多,在於這2點:
1.三號位的沒落。
以上列舉的這些中投小能手,大多數是四五號位內線,其次是幾個後衛,小前鋒裡能打中距離的也就周鵬(周鵬有背打),和朱松瑋(個人認為截止目前比較靠譜的兩個),但周鵬和朱松瑋,長期打的是4號位,廣東隊內線情況你懂的,四川隊也經常內線缺人,不過朱松瑋搭配哈達迪打內線,也確實很合得來,因為哈達迪的護框和做球能力,給了“汕大杜蘭特”極大的活動空間和出手機會。
後衛比較矮,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也不夠強,至少大多數人是不如小外援的,拿林書豪來說,他也是中投王,各種急停,變向都有,林書豪是黃種人後衛的頂點,目前聯賽裡最接近他身體素質的也就郭艾倫了,但郭艾倫的投籃水平,不說也罷,本土後衛裡,可能也就“超巨”狀態下的方碩能比林書豪投籃強了。
後衛中投比較吃虧,小前鋒倒適合練中距離,可惜,現在中中國產前鋒有沒落的趨勢,難的打出來的幾位也都經常受傷,你要再出一個劉玉棟,孫軍,胡衛東,真的很難,畢竟現在三號位流行所謂的3D,幾乎每傢俱樂部都希望把自己鋒線培養成3D球員,球權給小外援,本土後衛,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倒退,國內真的太缺丁彥雨航這種小前鋒了。
2.中投沒三分和突破划算
和NBA一樣,NBA上個賽季的中距離投籃僅佔所有投籃的20%,CBA是21%,這是未來籃球的大勢所趨,三分球和突破產生的收益大過於中投(CBA場均得分過百的球隊佔了一半)。
不同的地方在於,NBA主要是因為規則變了,90年代那一套放到現在不實用了。
一是增加了內線防守三秒,中鋒不得不擴大活動範圍,內線不再擁擠,意味著突破更加簡單了。
二是背打5秒規則。
三是允許聯防,以前防守很多都是一對一,幾乎沒有包夾,協防,給了背打極大的便利條件,現在各種花式聯防,協防,包夾,容易出空位,所以大家都在找三分球空位,畢竟突分比較方便。
四是不允許handcheck。
說白了,什麼小球,魔球,死亡五小,其實都是根據規則來制定的戰術,因為以上幾條規則都對中鋒做出了限制。
CBA沒防守三秒,但內線強人太少,也就是能護框的大個不多,籃下防守強度不夠大,理論上對於中距離背打是有好處的,但論經濟效益,依然不如直接突破來或者讓大外援鑿低位放籃來得划算。
-
3 # 山中老叟2
我認為是訓練習貫問題,不論是中投遠投藍下那一個投的好那一個訓練時間長,使飢肉產生了習貫記憶,記憶越牢準確率越高。
回覆列表
從運動學角度來說,投籃依靠的是天賦和長期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中投因為每次投籃的距離和角度的不同,訓練的難度確實很高,基本上是所有籃球技術裡最難練的,而三分球由於投籃距離基本固定,反而比中投好練些。這也造成現在的球員把更多精力去練三分球,而不是中投,畢竟三分球得分效率更高。
其實不僅是CBA,在NBA裡中投穩定的球員也很稀少。其實正是因為可以在任何距離和角度進行投籃,所以中投也是最難防守的,希望我們的大陸球員,特別是年輕球員一定要加強中投的練習,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進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