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我說

    首先,明確可以答覆:中專可以考大學!至於是否選擇中專,可以看看我的分析。

    很多人認為不上高中吧?覺的可惜,不甘心;上高中吧,有可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貌似極大的可能也是陪太子讀書,將來多數可能還是上個大專。我的建議是,堅決些,找個好中職,會帶給你驚喜的。

    01

    去年招生,有個孩子中招400分多一點,家長意思是爭取上高中,但是中職也不想放棄。一直在猶豫上高中還是中職,但是高中顯然分數是不夠的,家長仍抱著幻想,一直在說孩子多麼優秀,只是這次中招考試失誤了等等。但現實問題是,很多好的中職學校同樣不缺生源,400多分的比比皆是,已經快招滿了。家長考慮了兩天,最後選擇中職。

    他們選錯了麼?沒有。

    一年時間,現在孩子是班級裡面的“優等生”,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社團老師口中的“積極分子”,學校重點培養的技能競賽選手。家長反饋,孩子變得積極了,活潑了,自信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長大了。目前正在全力衝刺對口升學,向本科衝刺!

    這就是變化!

    02

    我2016年帶的班級裡有個孩子,初中時候打架曠課家常便飯,家長見到老師都躲著走。到了中專,這個孩子徹底變了,懂事,有情有義,這是所有老師同學對他的評價。聽到他說他的過往,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現在在一所高職院校上學,是班裡面專業課專家級人物,是目前學校重點培養技能競賽選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環境的變化,驅使他做出改變。

    初中不愛學習,愛惹事的標籤讓他徹底成為了一個失敗者,中職新的環境中,他因為籃球出色成為了班級的希望,因為班主任的信任,成為了一個被認可的人,因為學習相對努力,拿到了獎學金。各種鼓勵,讓他時刻保持前進,他享受這種鼓勵。到了大學,更是由於中專專業課學習的強項,成為了大學生中的佼佼者。讓原來覺得是中專生低人一等的感覺,煙消雲散,並以此為驕傲,因為他嚐到了被認可,被期待的喜悅。

    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03

    中專不是“廢物”收容所。

    在中專,很多原來初中邊緣化的學生,被放棄的學生,不顯眼的普通學生,都會發現,他居然是學習前幾的學生。在這裡,他們享受的是原來初中班級前幾名待遇。

    更重要的是,中專普遍採用鼓勵、賞識教育。學生很容易找到成就感,進而找到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同時,中專更側重學生個性愛好發展。不僅僅是學習好會被老師寵,籃球好,舞蹈好,唱歌好,動手能力強等等,都會得到老師認可的鼓勵。

    04

    中專生要上大學,目前最有好的是三個途徑。

    途徑一:報3+2專業,透過升段考試上高職院校。這個途徑是最便捷的方式,要求是報中專學校時就選擇報3+2專業,學籍也是按3+2專業辦理,3是在中專上三年,2是在高職上兩年。這個高職不能換,應是在當初報此專業時就確定的聯辦高職院校。學生在最後一年參加由聯辦高職院校組織的考試,稱為升段考試,透過考試獲得錄取通知書,到大學報名繼續深造。缺陷是將來大專畢業證上有3+2字樣,含金量較低。

    途徑二:高職單招。目前中專生升學主要方式,基本上90%的中專生都會採取該方式升學。一般在第六學期4月份舉行,學生透過前期報名,選擇一個高職院校,到高職院校參加文化課+專業課測試。這個考試由各個高職學校自主出題,自主改卷,具有極大的自主性,透過測試的學生獲得錄取通知書。基本上大部分學生都能考上,淘汰率很低。

    途徑三:對口升學統考。該項考試與高考同一天,考試模式與高考一致,但是試卷不一樣,是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試卷是由全省統一出題,統一改卷,學生根據分數報考對應學校。這個可以直接考本科,不過一般都得有五百分往上才有可能。相對於普通高考,這個簡單多了。

    所以說,成績一般,那就來中專換換環境,正所謂命運雞頭不做鳳尾,在新的環境,會有不一樣的境遇。這裡同樣可以考大專,上本科,並且更容易收穫賞識,找到自信。

  • 2 # 深圳新東方烹飪學校

    中考後上普高還是上職校,我的建議要根據你的學習基礎來定,比如你分數特別高,當然還是要走高中路線,這樣你就有機會進入更好的大學深造;當然如果你的成績不太理想,一般的普高又看不上,除了復讀,可以將職校考慮進去;最後一種是成績十分不理想,高中是無望的,此時也不要氣餒,可以把職校作為自己的選擇,在這裡學會一技之長同樣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至於你提到職校可以考大學,對於一些3+2的中專院校應該是可以的,但大部分都是有限制的,是省內指定的學校,無論是名氣和教學質量都是比較一般的大學,而且專業一般不能自主決定,屬於對口升學。

    當然後面你也可以透過考研、專升本的形式實現學歷的升職,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大學早晚屬於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的再婚家庭有多少是真心相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