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思邈學堂

    22歲的小雪是一名大四學生,前段時間她一直腹瀉,以為是吃壞肚子了,買了點止瀉藥就沒在意。

    但是沒想到吃了藥也不管用,反而病情更加嚴重了。直到上課時腹痛難忍,才被同學送到醫院檢查。

    結果顯示,腸道有腫物,去除做了病理,確診腸癌,已經到了中期。

    小雪一下子癱坐在地,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癌症呢?

    醫生了解情況後得知,小雪是典型的"肉食動物",不愛青菜卻獨愛吃肉,而且口味較重,麻辣燙、炸雞、烤肉等,幾乎每天都吃。

    醫生搖頭道:這些食物再美味,也不能天天吃啊。

    4種食物是誘發腸道癌變的"禍根",少往嘴裡塞。

    食物1:麻辣食物

    常見的麻辣食物有麻辣燙、火鍋、各種多辣食物等。

    這類食物雖然口味獨特能激發食慾,但是也會增加腸道癌變的可能。

    一方面,食物中新增的各種新增劑、香料等,會加重腸道的分解負擔,有一定的致癌性。

    另一方面,食物含油量較高,辣椒、麻椒等會刺激腸道引發炎症。增加腸道癌變的機率。

    食物2: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特別是肉類經過油炸後,蛋白質及氨基酸會發生熱解,分離出一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叫雜環胺。這種物質,可導致腸癌的發生。

    而且,市面上的油炸食品使用油大多經過多次使用,會分解出來大量致癌物,危害身體健康。

    食物3:燒烤

    夏天,燒烤和啤酒是絕配。

    但是燒烤食物經過明火高溫烤制,就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

    如果經常食用,不僅容易導致腸癌,還易導致肝癌、食管癌。

    燒烤雖美味,偶爾解解饞即可,切勿貪吃。

    食物4:加工肉類

    加工肉類如:培根、臘腸等,在製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

    進入人體後和胺類物質結合形成亞硝酸銨,有很強的致癌性。

    而每日食用50克以上的加工肉製品,會增加18%的結直腸癌風險。

    腸癌來臨前,一般會出現"3多、2痛",莫忽視

    1、腹瀉多,排便次數變多,出現腹瀉,甚至便秘、腹瀉交替出現。

    2、臭屁多,頻繁放屁,且味道惡臭,此時,要提高警惕。

    3、消瘦得多,在短期內,體重下降的厲害,一個月減重10公斤以上。

    4、腹痛,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

    5、肛痛,接近肛門的直腸,發生癌變,就很可能表現出肛痛。

    提醒:保護腸道,堅持"一補、一動、一查",預防癌變。

    一補:補充微量元素

    癌細胞可無限增殖,是癌症讓人恐懼的根本原因。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

    這種酶就像癌細胞的“超生許可證”,使其能夠躲避免疫系統,無限增殖壯大,最終讓腸部患癌。除此之外,癌細胞還會“轉移”到其它器官。就好比薄荷草,種1顆,長百顆。

    而金雀黃酮,可以抑制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從而使腸癌細胞增殖速度減緩。

    2015年美國營養學會指出,金雀黃酮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且能夠阻止癌細胞轉移。

    成年人推薦金雀黃酮每日攝取量60微克,最高可攝入300微克。

    一動:增加運動量

    經常運動,可以給腸道增加動力,促進腸蠕動,有益腸道的健康。

    研究發現,堅持運動6周,就能改變人們的腸道細菌。

    而每星期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腸道細菌產生丁酸鹽的水平就會增加。

    丁酸鹽,是一種抗炎酸,它與預防腸癌、減肥和增強免疫力有關。

    尤其是有氧運動,更是對預防腸癌有益。慢跑、快走、游泳等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一查:定期檢查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最好定期做一下體檢,最大程度的減少癌變的機率。

    肛腸疾病常見的檢查方式有:糞便常規、肛門指檢、各種腸鏡檢查,B超等。

    其中我們最熟悉,也最有效的檢查就是腸鏡檢查。

    很多人會恐懼腸鏡檢查,其實現在也有無痛的腸鏡檢查,病人可在"睡著"的狀態下做檢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平方1.5匹變頻空調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