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為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
1、順治通寶
順治通寶為清朝錢幣,鑄於世祖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順治通寶是清朝入關後正式鑄行的第一種制錢,面文“順治通寶”,錢文宋體、均為對讀;多為黃銅質,有極少數為青銅;
錢體趨於扁平,錢緣寬闊。順治通寶主要為小平錢,少數折二、折十大錢,按背文變化和鑄行階段可分為五式。
早期順治錢保留了明朝制錢工藝,使其版式具有明顯的明朝錢幣特徵,而後期徹底從明朝制錢體系中脫離出來,建立了獨有的清代制錢風格。 “順治五式”在明清錢幣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清軍入關之後,清政權、南明政權、農民起義軍政權之間爆發的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爭。清政權的統一戰爭主導了前期順治錢的鑄造,它是一個戰時貨幣演化的經典案例和實物證據。
2、康熙通寶
康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康熙通寶錢徑2.5-2.7釐米,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寶”以真書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
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3、雍正通寶
雍正通寶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後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後一百八十餘年的錢文風格。是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但是由於其規範、精整,直徑較大,做工精美,文字規整統一,故深受收藏者喜愛。
4、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重約3g。
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幣種與不同時期形狀與大小也有不同
5、嘉慶通寶
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釐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
依次為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
1、順治通寶
順治通寶為清朝錢幣,鑄於世祖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順治通寶是清朝入關後正式鑄行的第一種制錢,面文“順治通寶”,錢文宋體、均為對讀;多為黃銅質,有極少數為青銅;
錢體趨於扁平,錢緣寬闊。順治通寶主要為小平錢,少數折二、折十大錢,按背文變化和鑄行階段可分為五式。
早期順治錢保留了明朝制錢工藝,使其版式具有明顯的明朝錢幣特徵,而後期徹底從明朝制錢體系中脫離出來,建立了獨有的清代制錢風格。 “順治五式”在明清錢幣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清軍入關之後,清政權、南明政權、農民起義軍政權之間爆發的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爭。清政權的統一戰爭主導了前期順治錢的鑄造,它是一個戰時貨幣演化的經典案例和實物證據。
2、康熙通寶
康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康熙通寶錢徑2.5-2.7釐米,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寶”以真書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
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3、雍正通寶
雍正通寶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後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後一百八十餘年的錢文風格。是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但是由於其規範、精整,直徑較大,做工精美,文字規整統一,故深受收藏者喜愛。
4、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重約3g。
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幣種與不同時期形狀與大小也有不同
5、嘉慶通寶
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釐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