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高歡是漢人,北周宇文泰是鮮卑人。
南北朝時期,統一的北方的北魏,爆發了著名的六鎮大起義,由此北魏被一分為二,形成東魏和西魏割據並立的局面。
此後,東魏演化成高氏的北齊,西魏則變成了宇文氏的北周,由此歷史出現了詭異而又奇葩的一幕。
建立北齊的高歡本是漢人,但是北齊政權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鮮卑化,而建立北周的宇文泰是鮮卑化的匈奴人,但是北周卻選擇了逐步的漢化。
為何高歡和宇文泰會選擇和其出身截然相反的國家政策?這一切還要從當初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說起。
當年孝文帝在北魏實行全面漢化的的改革,為此特意將首都從偏居西北的平陽遷移到中原的洛陽。
此舉導致北魏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正是此次遷都加劇了鮮卑族代北保守勢力和洛陽漢化勢力的衝突,為北魏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因為,當年北魏為了防備北方的柔然,在北方邊境上設定六鎮駐紮重兵守衛,而且當時北魏是以武立國,六鎮將士的升遷之路非常順暢。
所以雖然環境艱苦異常,但是六鎮將士並無太多怨言。但是隨著中央政府的南遷和漢化的推進,六鎮將士的升遷之路逐漸被堵塞。
朝廷重視文治和漢化的做法引起了六鎮軍民的極大不滿,尤其是孝文帝早逝後,即位的皇帝多是昏庸無能之輩,導致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急速加劇,最終爆發了敲響北魏喪鐘的六鎮大起義。
而高歡和宇文泰兩人也是趁此機會趁勢而起,分別擁立傀儡皇帝建立東魏和西魏,北魏由此滅亡。
而建立東魏的高歡雖然是漢人,但其所依靠的卻是原先六鎮邊軍,所以北齊的支柱一直都是以原先六鎮軍民為主的懷朔集團。
這些人原先一直鎮守在代北區域,是最保守的鮮卑守舊勢力,也是漢化中央集團的所拋棄的勢力。
高歡之所以能佔據北魏精華的關東地區,主要就是依靠原六鎮軍事集團的支援,所以高歡必須要對這些人有所交代,順從這些人的利益訴求。
而原本六鎮勢力就是最保守的鮮卑勢力,他們對洛陽的漢化勢力抱有很大的敵意,所以,高歡將東魏的首都從漢化中心洛陽遷到了鄴城。
也是因為東魏、北齊國內的鮮卑保守勢力格外強大,高歡不得不選擇胡化政策。
而且,高歡等人雖然擁有漢族的血脈,他們不但不認為自己是漢人,反而自認為是鮮卑人,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譏笑漢人。
這就是文化的威力,經過文化的洗腦能讓出身鮮卑人的孝文帝實行全面的漢化,也能讓漢人出身的高歡,自認為自己是鮮卑人。
這是高歡所建立的東魏、北齊選擇胡化的主要原因,後續北齊的滅亡也是因為自身的民族矛盾的加劇,使得實力雄厚的北齊反而被弱小的北周所滅。
至於北周為什麼選擇漢化,也是現實逼迫的需要。
當年的宇文泰也是依靠六鎮軍人起的家,佔據關隴的宇文泰也是執行的胡化政策,但是相比高歡,跟隨宇文泰的鮮卑人就少得多。
而且隨著與高歡的不斷征戰,跟隨宇文泰的六鎮軍事集團損失嚴重。而執行鮮卑化政策的宇文泰又得不到關隴地區的漢族勢力的支援。
迫於現實的需要,宇文泰被迫採取漢化的政策,吸引關隴地區的漢族勢力加入到其政權中,於是,宇文泰在關隴區域開始推行一系列漢化政策,大大提高了西魏、北周的國力。
後來,東魏的孝武帝不滿高歡的胡化政策,率眾西奔投靠宇文泰,帶來了不少漢化鮮卑人。於是西魏、北周的漢化進一步加強。
尤其是是宇文泰所創立的府兵制,將分散的關隴豪強和漢人私人武裝,全部納入府兵系統,並且還以漢族豪強為府兵統帥。
由此,影響後世幾百年的關隴集團出爐,所以經過改革的北周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實力,而且還被廣大漢族士族認為是正統所在。
所以,得到漢族勢力全面支援的北周,最終打敗了一直侷限於胡漢之爭的北齊。而繼承北周的制度的隋唐更是將漢化制度貫徹到底。
北齊高歡是漢人,北周宇文泰是鮮卑人。
南北朝時期,統一的北方的北魏,爆發了著名的六鎮大起義,由此北魏被一分為二,形成東魏和西魏割據並立的局面。
此後,東魏演化成高氏的北齊,西魏則變成了宇文氏的北周,由此歷史出現了詭異而又奇葩的一幕。
建立北齊的高歡本是漢人,但是北齊政權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鮮卑化,而建立北周的宇文泰是鮮卑化的匈奴人,但是北周卻選擇了逐步的漢化。
為何高歡和宇文泰會選擇和其出身截然相反的國家政策?這一切還要從當初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說起。
當年孝文帝在北魏實行全面漢化的的改革,為此特意將首都從偏居西北的平陽遷移到中原的洛陽。
此舉導致北魏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正是此次遷都加劇了鮮卑族代北保守勢力和洛陽漢化勢力的衝突,為北魏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因為,當年北魏為了防備北方的柔然,在北方邊境上設定六鎮駐紮重兵守衛,而且當時北魏是以武立國,六鎮將士的升遷之路非常順暢。
所以雖然環境艱苦異常,但是六鎮將士並無太多怨言。但是隨著中央政府的南遷和漢化的推進,六鎮將士的升遷之路逐漸被堵塞。
朝廷重視文治和漢化的做法引起了六鎮軍民的極大不滿,尤其是孝文帝早逝後,即位的皇帝多是昏庸無能之輩,導致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急速加劇,最終爆發了敲響北魏喪鐘的六鎮大起義。
而高歡和宇文泰兩人也是趁此機會趁勢而起,分別擁立傀儡皇帝建立東魏和西魏,北魏由此滅亡。
而建立東魏的高歡雖然是漢人,但其所依靠的卻是原先六鎮邊軍,所以北齊的支柱一直都是以原先六鎮軍民為主的懷朔集團。
這些人原先一直鎮守在代北區域,是最保守的鮮卑守舊勢力,也是漢化中央集團的所拋棄的勢力。
高歡之所以能佔據北魏精華的關東地區,主要就是依靠原六鎮軍事集團的支援,所以高歡必須要對這些人有所交代,順從這些人的利益訴求。
而原本六鎮勢力就是最保守的鮮卑勢力,他們對洛陽的漢化勢力抱有很大的敵意,所以,高歡將東魏的首都從漢化中心洛陽遷到了鄴城。
也是因為東魏、北齊國內的鮮卑保守勢力格外強大,高歡不得不選擇胡化政策。
而且,高歡等人雖然擁有漢族的血脈,他們不但不認為自己是漢人,反而自認為是鮮卑人,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譏笑漢人。
這就是文化的威力,經過文化的洗腦能讓出身鮮卑人的孝文帝實行全面的漢化,也能讓漢人出身的高歡,自認為自己是鮮卑人。
這是高歡所建立的東魏、北齊選擇胡化的主要原因,後續北齊的滅亡也是因為自身的民族矛盾的加劇,使得實力雄厚的北齊反而被弱小的北周所滅。
至於北周為什麼選擇漢化,也是現實逼迫的需要。
當年的宇文泰也是依靠六鎮軍人起的家,佔據關隴的宇文泰也是執行的胡化政策,但是相比高歡,跟隨宇文泰的鮮卑人就少得多。
而且隨著與高歡的不斷征戰,跟隨宇文泰的六鎮軍事集團損失嚴重。而執行鮮卑化政策的宇文泰又得不到關隴地區的漢族勢力的支援。
迫於現實的需要,宇文泰被迫採取漢化的政策,吸引關隴地區的漢族勢力加入到其政權中,於是,宇文泰在關隴區域開始推行一系列漢化政策,大大提高了西魏、北周的國力。
後來,東魏的孝武帝不滿高歡的胡化政策,率眾西奔投靠宇文泰,帶來了不少漢化鮮卑人。於是西魏、北周的漢化進一步加強。
尤其是是宇文泰所創立的府兵制,將分散的關隴豪強和漢人私人武裝,全部納入府兵系統,並且還以漢族豪強為府兵統帥。
由此,影響後世幾百年的關隴集團出爐,所以經過改革的北周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實力,而且還被廣大漢族士族認為是正統所在。
所以,得到漢族勢力全面支援的北周,最終打敗了一直侷限於胡漢之爭的北齊。而繼承北周的制度的隋唐更是將漢化制度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