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深海里有一條魚

    這是我們古人智慧的結晶,教人為善,鞭策自己

  • 2 # 讀經典平心氣

    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左右,但是道德經卻涉及政治,軍事,管理,建築,辯證法等眾多內容。

    而且通篇文章,文字優美,語言流暢,既朗朗上口,又蘊含無窮無盡的哲學素養與智慧,是大家修身養性,提升自己的哲學素養的必讀經典著作,而且經常誦讀道德經會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智慧與哲學素養。

  • 3 # 夢想282640526

    說到這樣一本書,人們把它譽為“萬經之王”,那就是包含了,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等的《道德經》。


    《道德經》對於中國的哲學,科學,宗教這些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同時,它也體現了中國的古代人對於世界和人生的態度。


    對於《道德經》有這樣一個人這樣評價過它:《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那個人就是尼采,說到尼采這個人,大家或許有的並不熟悉他。尼采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


    說到這個人,尼采可以算得上是魯迅,梁啟超等人的精神導師。魯迅曾這樣評價過他:“若夫尼佉,斯個人主義之至雄傑者矣。”


    在很多人的眼裡,尼采可以說是是不折不扣的思想瘋子,有人說他很狂傲,因為他把自己比作“太陽”。


    但不管怎麼說:尼采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


    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


    對於尼采,在那個時候尼采的作品可以說得上是不被認可的,因為思想的太過超前,他的作品迎來人們的批判,有人說他的作品,太過於虛無,不切實際。


    或許是思想的超前,看過了時間的眾多,一直不被人認可的尼采,瘋掉了,生命中最後的十年,從瘋人院裡度過,無不讓人惋惜。


    尼采的人生或許有種說不出的哀傷,但是尼采在沒有瘋掉之前,他可以說是個極其自負自大的人。他從不把任何一個人放在眼裡。


    稱自己為太陽的尼采,認為自己有超人的強力意志,他對於像蘇格拉底,達爾文這些人,基本可以說是噴了個遍,但就是這樣的他。


    卻唯獨對於《道德經》這本書很是敬仰,這兩人可以說是差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尼采,對於一個謙虛,不爭不搶的人,如此靜養,著實讓人感到震驚。


    也許這就是《道德經》的魅力所在,道德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


    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每一個人,都是寂寞的,或許我們看到尼采的張揚,自傲,或許這只是表面,尼采內心的善良或許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


    《道德經》裡的一些東西或許觸發了尼采心中的柔軟,或許尼采,最後被關進瘋人院之前鮑助理一匹,被人女帶的嗎,或許是他看見了這匹馬,想到了不被世人認可的自己。所以忍不住的衝動抱住了那匹馬,讓人不無嘆息。


    我們不妨在空閒的時間,讀一本道德經,就像尼采所說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經》不只是哲學,更多的是老子自己在講自己是如何體驗“道”的,“道”體驗起來像什麼。簡言之。


    老子說:他透過靜坐觀想,達到了一種更高的意識維度,體驗到了更基本的存在本體,這種體驗是超越唯物、唯心二元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可以換個職業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