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曇花一現71742

    中國傳統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位一體。中華文化和中華價值觀特別重視家庭價值,傳統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是個體向社會發展的第一個社群層級。“家”“國”“社稷”“天下”,乃社群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以國為家,以家為國。“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兩千多年前,這段記述在《大學》裡的文字,將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串連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種被稱為“家國情懷”的情感,奠定了華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需要透過家庭教育來逐步養成。


    二、家校共育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成


    家校共育與傳統文化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學校,聚焦學生問題,以傳統文化課程、主題活動為引領,將有內在聯絡的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內容或問題整合起來,設定整體目標,實施有效的家校共育課程,達到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協同育人的家校共育的目標。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開展親子共讀經典、講述家風好故事、親子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注重關注個體,尊重、關懷每個生命的成長,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尊重孩子成長髮展的規律。


    (一)傳承傳統文化融合、和諧的價值理念,促進家校共育。傳承傳統文化融合、和諧的價值理念,促進家校共育。激發廣大家長乃至社會關注教育的強大凝聚力,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風,喚醒家長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營造基於尊重和信任、零距離接觸、無縫隙融合的校內外教育治理體系,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夯實家庭這一社會堡壘,進而培養全社會的良風美俗,療治現今社會亂象,最終實現學生、教師、家長三個生命群體的共同成長與發展。


    (二)家校共育促進傳統文化學習在生活中落地。家校合作有助於更好地監督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的行為,促使學生經典誦讀習慣的養成,同時能夠解答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疑惑。反之,經典誦讀本身所賦予的內涵精髓需要家校彼此合作,從而引導學生端正態度,以更好的姿態進行學習。它們彼此融合,形成完整的統一體,指引著學生的學習方向,並將指導學生日後的生活實踐。


    (三)學習家庭教育思想,形成良好家風。儒家文化中含有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家族、家規、家風、家訓等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集中體現,三千餘年間所形成的以家譜、家禮、家規、家訓、家祭為主要內容的完備的家教系統,舉世罕有其匹。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閃耀著智慧之光的家庭教育思想,是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路徑,可以作為家校共育傳統文化課程的主體內容。


    唐宋以後,中華家教傳播到北韓、日本、越南等東亞國家,使其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珍貴文化遺產。諸葛亮《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的家風。還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錢氏家訓》《曾氏家訓》等等,都透過家庭教育這種方式來保持儒家的傳統。我們在家校共育傳統文化課程設定中可把相關家風、家訓的內容融入其中

  • 2 # 溪溪943


    加強家校合作機制建設,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現實生活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存在不少脫節現象.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透過溝通交流,幫助家長拋棄陳舊落後的教育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版國際評估準則的最大意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