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原來無話可說的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是世人所熟知的有關韓信的謀略,但是鮮有人知道這一橋段實際上是在後世的不斷演化之後才顯得精妙絕倫。但事實上出陳倉這一路線也並不順利,而真正導致漢軍得以敗退三秦的原因是因為一次偶然,而這個典故的含義本質上也是想要表達一個聲東擊西的思想,另外則是虛張聲勢,靠著原本的褒斜道修建棧道來麻痺對方,使得章邯的軍事部署出現偏差。

    劉邦

    那麼漢軍是如何擊敗三秦的呢?其實從漢中出關中一共有著好幾條路線,其中分別是褒斜道、陳倉道(故道)、子午道、儻駱道還有祁山道。但是漢軍的優勢就在於兵多,而且出漢中的道路會形成一個問題,那就是章邯只需要將自己的部隊分別卡在每一個關鍵的出口,則能夠形成葫蘆道的形勢,也就是漢軍的陣型因為地形的問題無法施展開陣型,所以章邯只需要等著對方來然後在出口包圍一口一口的吞滅。

    劉邦

    而實際的情況也是章邯並非沒有預料到劉邦的進軍意圖,相反在《史記》裡明確地提到了陳倉的軍事部署,《史記》裡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擊章平軍於好畤南,破之,圍好畤,取壤鄉。”這一記載說明的就是當時章邯遭遇的情況,劉邦的部署是從故道出發,然後先鋒軍曹參和樊噲等人則是出祁山,然後樊噲一路繼續前往隴西,曹參則是在下辯再轉而向東北方向出陳倉道夾擊陳倉,這也就給身在故道的劉邦提供了支援,隨後劉邦再從陳倉道出發。

    劉邦

    那麼為什麼是從陳倉出發的呢?在《史記》裡記載了張良送劉邦入蜀之後的行動,“張良辭歸韓,漢王送至褒中,因說漢王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也就是說原本從漢中出關中的最佳路線是褒斜道,而根據《貨殖列傳》裡的記載,褒斜道是當時漢中前往關中最好的線路,其記載是“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最佳的路線被燒燬了,因此這就是所謂明修棧道的來源,吸引章邯主要兵力部署在這周圍。

    兵力部署

    所以原本是劉邦的弱勢卻轉變成為了優勢,因為出關中的道路除了陳倉道、祁山道、褒斜道、還有儻駱道和子午道。而這時候為了防止每一個地方都會出現漢軍,章邯只能處處安插部隊。不過即使是四處開花,也需要有主力的部署地區,而褒斜道穿過秦嶺則是到達眉縣,而從褒斜道的分支處有一個連雲道直通陳倉道,所以在《史記》裡才會有“邯迎擊漢陳倉”的記載,而這也說明了章邯並沒有像典故里一樣顯得那麼出人意料。

    棧道

    而從整體的佈局上看來,劉邦得以出漢中,是絕對實力的優勢,兵出幾路讓章邯首尾難顧,最難的在於章邯沒有辦法完整判斷到底那一路才是劉邦的主力軍,才是最大的威脅所在。所以擺在章邯的面前只能是兩害取其輕,比如從祁山道出發雖然能影響到關中,但更多不過是阻止隴西對陳倉的支援,另外從子午道出發則會面對著司馬欣的攔截,這時候章邯才把目光放在了陳倉道的出口上。

    正如兵法所言,體現軍事素養的最好辦法就是能保持不敗的餘地,另外如何將風險降低到最小才是將領的責任。很顯然章邯是做到了這一點的,但是章邯虧就虧在兵力的優勢上,兵力幾分之後只能安插一個主力兵團,但分兵也就意味著章邯的兵不多。所以實際的情況就是章邯預料到了劉邦會從哪裡出現,但是卻力戰不勝,在《史記》裡留下了一筆“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

    劉邦的小路逆襲

    而這時候劉邦出了關才算是將所有軍隊集合,再進行了最後的反撲。因此劉邦這一場戰鬥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取巧。所以這一場戰鬥並不是像後世演化的那麼精彩,但是卻又是一場硬碰硬的實力角逐,最後以雍王章邯戰敗而告終。當然這個過程之中也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劉邦在行軍路中遭遇了尷尬,大軍只能在狹長的谷地堵塞,而前方的陳倉又被章邯堵得明明白白,而此時則是趙衍獻計從小道繞過了秦嶺,這才是取勝的關鍵,而我想暗度陳倉的故事便是從此演化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悼念親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