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斤的農村生活

    農民工進城打工對農村的影響是兩面性的,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就是這樣,

    積極影響 :

    1、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激活了長期被困在土地上的剩餘勞動力資源,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2、透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開拓了農民視野,轉變了農民觀念。主要表現為:一是受新文化的薰陶,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一些務工較高收入者加強了對子女教育的管理,加大了教育經費的投入,有許多家長在縣城區或鄉鎮所在地租借房屋送小孩上學。

    3、農村勞動力轉移,

    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村家庭經營收入主要以糧食等實物為主,來自農業的現金收入極少。農村家庭生產生活資料消費、就醫、子女入學等現金支出主要來自務工收入。近幾年來,農民透過外出務工掙錢,為家裡購置了家用電器,建起了漂亮樓房,用上了智慧手機、家庭轎車等等,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4、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轉變了觀念。

    特別是部分務工青年積累了資金,掌握了技術,熟悉了市場,成為返鄉後辦企業搞開發的示範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5、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促進了城鎮化程序。部分農民透過務工積累了資金,進城安家落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謀生道路,從農民變為市民,減少了農業人口,擴張了城鎮規模,帶動了城鄉建設,尤其是小城鎮的建設,客觀上促進了農村城鎮化的程序。

    負面影響:

    1、勞動者素質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初中文化的外出務工者成為勞動力轉移的主流,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缺乏勞動技能,同現代非農行業對勞動者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致使90%以上的務工者很難進入科技含量較高的高層次企業,就業空間狹小,基本上只能從事體力運輸、建築小工、工業加工以及低層次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重體力、低報酬行業。因此,素質低下成了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瓶頸”。

    2、組織化程度低,盲目性大,風險高,職業選擇餘地不大,合法權益缺乏組織服務保障,多數是透過串聯親戚、好友或者自發加入外出行列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很難儘快找到工作,導致部分農民無法在外生存,無功而返;許多農民工都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權益容易受到侵害。

    3、體制缺陷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

    由於種種原因,城市面向農民高築的壁壘和一些不合理的規定依然存在。農民在自己的城市裡“暫住”,享受不到失業、醫療和養老等社會保障,無法獲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地位,連子女入學等公共服務的低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城市在用工制度上對農民工的歧視,導致農民離鄉不離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會,又不想回歸農村,成為往返於城鄉的“兩棲”農民。

    4、引發了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嚴重問題。

    “隔代哺育”不利於農民工的子女成長。許多農民工由於工作穩定性差,流動性大,在外地進學校“門檻”高,又無精力照管,便紛紛將子女留給家中由老人看管,導致管理跟不上,孩子學習不用心,甚至走上了邪路;受打工潮影響,少部分農村適齡兒童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基”工作的鞏固。

    5、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大多數不在家,留守的只能是老弱病殘,這就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增加了農村預防犯罪和社會治安管理工作的難度。同時也不利於民工流入地的社會治安管理、預防犯罪和社會穩定,販毒、搶劫、強姦、殺人等惡性案件時有發生。

  • 2 # 香菇老馮

    農民進城打工,對農村經濟增長肯定有質的飛躍,農村如果有經濟收入就不會有那麼多農民進城打工了,農民進城打工,農村的好多地荒蕪,無人種,好多地方一個存沒幾個人在,他們進城打工賺錢了,就在城裡安家,慢慢的都搬到城裡了,現在農村人越來越少,地無人種,好多空巢老人,現在農村的學校,學生越來越少,幾個村和並一個學校,學生上學越來越遠,有點地方還的住學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服在國內的發展能崛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