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盡心上

    我支援開設繁體字課程,現在的教育從小就開始學英語,也沒影響我們用拼音輸入法打字嘛!

    開設繁體字課程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自 1956 年大陸正式實行漢字改革之後,簡化字成為通行文字,繁體字逐漸淡出了社會生活。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 僅在短短的 60 年之後,大部分在校學生已經不再學習繁體字,對繁體字的瞭解也越來越少。這使得繁體字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得不到保護與傳承。我們認為,應當把握好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平衡關係,在使用簡化字的基礎上能夠了解繁體字的文化內涵。 而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對簡化字產生了依賴而牴觸繁體字,這是保護和傳承繁體字文化的一大障礙。

    現在好多人忘記了繁體字,結果鬧出了一些段子。

    第一個是賓至如歸,不是婦女之寶。第二個不是杜甫能動,大家來說說是什麼吧!

  • 2 # U世界

    非常不支援,中文專業的古文文選本來就是繁體字,從識別和認知上來講已經足夠了。同時,中文專業有古漢語專門的課程,對文字的淵源有個結構性的解說,機率來講也已經足夠,所以專門的繁體字課程,普遍意義不大了,難道是要寫嗎?

    文字和文化的傳統意蘊不在形式的傳承,比如臺灣香港的漢字還是繁體字,並不說明他們的中文傳承比我們好,文化和文字還有文明還是進化著,與時俱進才更有生命力。

    同時,即使中文專業的研究生也有浩瀚的課題可以研究了,沒有在繁體字上延展的專業方向了,純一個繁體字,不說明文字奧妙,文學意蘊啦

  • 3 # 吉祥如意

    中文系裡的大學生,對於繁體字,可以作為選修課,並且由校方出版正規的教材,作為學生備查備用的資料,不失為一種有益的辦法。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作為記錄文化載體的文字也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文字簡化褒貶不一,爭議不斷,這是不爭實事。但作為有志作為文字或文化研究的學生,在導師的引領下,涉獵繁體字的辯認,不失為將來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一種技能。

    俗話說,藝多不壓身。學生,學生就是學生的,已經熟悉的東西沒有人再去學習它。

    現在人們急功近利,包括大學也是如此。老師教什麼,學生就考什麼,一旦某科不考試,就很少有人去深究。尤其是研究文字,是一種枯燥乏味學習生活。必須要有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加上必要的考試手段,才能起到作用。

    大學中文系開設繁體字辯認課程,本人認為很有必要,並且還是一個重要舉措。這對於研究古文獻資料、包括考古、中醫藥等方面的傳承都有幫助。(2019/10/31)

  • 4 # 才華不減當年

    繁體字既是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傳承又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中國讀書人的體現。個人覺得,在大學裡中文專業開設必修科目繁體字課程,非中文專業可以選修。

    中文類專業包括語言和文字倆大類,漢語言文學、文字學、比較文學、對外漢語等。不管是語言類還是文字類專業,中文專業對文字那就是對口,那就是權威,應該是得心應手手到擒來。

    繁體字是相對於簡體字而言的,因為筆畫繁雜,不易書寫也不便通用,逐漸被簡體字替代。但是繁體字仍然有他的價值所在,他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符號,孕育著古代人的精髓所在,同時繁體字兼具了象形會意等文字優點,有利於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在港澳臺仍然為通用語言文字。

    特別是對於學中文的,那是國粹,起碼要熟讀熟知,瞭解瞭解,而且繁體字還有藝術價值,不管是學習書法還是文藝範那都是必須滴,哪怕“顯擺顯擺”也是不錯的,如果一篇繁體字古文,支支吾吾的說不流利,不僅丟人現眼,而且是不配擁有“中文專業”頭銜,更不配做一名合格的華人!不要想著用轉換器,現在寫的字太少了,不是電腦就是手機,聽說讀寫能力太差勁了,放下手機,迴歸書寫,學好繁體字可謂是個改變的捷徑!

    近年來,英語深入城市農村教育,而我們自己本土本國的文化卻得不到獨特的重視,不禁令人唏噓,不能說崇洋媚外,但是國粹還是要繼承的,特別是精華,必須要吸收,你覺得呢!如果不學習,如果不重視,必然要出笑話,必然要喪失文化的瑰寶,不管是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也好,還是弘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好繁體字是十分必要的,你覺得呢?

  • 5 # 阿中芳1

    歷史系開繁體字課很好,不僅要認識繁體字,還應該開隸書、大篆和小篆的選修課,以便於閱讀古籍。中文系嘛,可開可不開。

  • 6 # 猛哥厲史

    不支援。繁體字並非中華正統,結繩記事才是,請想恢復繁體字的去學結繩記事。

    同樣,想恢復繁體字的人最好也別說普通話,直接學猴叫;也別穿衣服,帶著全家裸身上街,那樣才是最正宗的中華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觀賞魚高密度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