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82449239766952

    每年的陽曆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吃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

    青團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

    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

    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青團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

    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北方有種說法:清明不吃雞蛋,窮得亂顫;清明不吃豆腐,窮得亂抖擻。

    所以在北方,清明要吃雞蛋和豆腐。

    在閩東,家家戶戶則要煮“烏稔飯”。

    它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常吃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

    此類食物品種多樣,葷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類似的還有溫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

    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

    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

    此外,中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吃饊子 中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

    “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

    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 2 # 晨曦麻麻

    小時候每逢清明節那一天,爺爺奶奶總是在叫我們多吃豆腐和雞蛋的同時說:清明不吃雞蛋,一輩子窮的亂顫。清明不吃豆腐,一輩子窮的亂抖擻。雖然這只是句順口溜,但卻呈顯出祖輩們對將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所以,清明節家家戶戶都吃豆腐和雞蛋的傳統風俗,也是人們期望對將來生活富足,身體健康,家庭興旺,闔家團圓的美好心裡寄託吧。這就是傳承!

  • 3 # z胖媽媽

    因為清明吃豆腐是給自己家人吃福的的意思。

    北方有種說法:清明不吃雞蛋1,窮得亂顫;清明不吃豆腐,窮得亂抖擻。所以在北方,清明要吃雞蛋和豆腐。豆腐,就是有福,寒食節不動鍋灶,但又不能不吃飯,想想只有煮熟的雞蛋可以吃,又解飢,所以就吃雞蛋了,但是後人常把清明和寒食節一天過,所以也沿用了吃雞蛋的風俗。清明節除了吃雞蛋和豆腐以外,還要吃青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播求,是隨便一個國內散打冠軍就能打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