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11403884882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筆者現結合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主動參與。科學實驗證實,從極端恐懼或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體內,不到2分鐘就會導致它們死亡,不愉快的情緒會促使大腦分泌一種思多芬的物質,抑制人的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備課時立足於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做到熟悉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熟悉教材,熟悉學生,克服“以教代學,照本宣科”的傾向。教學時要克服“居高臨下,自以為是,賣弄學問”的傾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講課過程中可走到學生中間,一邊講,一邊與他們進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適時地賞識、肯定或使用表示誇獎和欽佩的手勢,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這樣做能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或一個讚賞的微笑就是一束燦爛的Sunny,足以照亮孩子整個人生。

    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無論是從教育發展的規律,還是從個人發展的規律來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語文教學既要求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又要求學生適應未來的需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與方法。由學生的“學會”變為學生“會學”,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例如,在教何其芳的現代詩《秋天》時,要引領學生品味詩歌優美的意境,教他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激發學生表達美好感受的慾望。課堂上採用誦讀法和品味法,讓學生在朗讀與品味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詩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艾青曾說:“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帶著學生尋找快樂和寶藏。在這個基礎上拓展延伸,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開展“走近秋天,親近自然”的活動,既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的心理需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達到向“我要學”的過渡。

    三、給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

    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語文規律”。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盡最大限度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要求教師敢於放手,真正地相信學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自覺自願地學習。我們總是不相信學生,不放心學生,認為以前講得那麼多,那麼細,那麼透,還有那麼一部分學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豈不是更糟?這是教師首先應該解決的心理問題和認識問題。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並不是老師講得越多,學生就越有知識。有一篇卜勞恩的漫畫作品《父與子》,簡潔、生動、有趣的畫面,勿勞老師多講,學生一看就懂,然後讓學生自由組合,上臺表演,同樣的畫面,透過學生的聯想,表演的內容卻不盡相同,正所謂:一百個觀眾就是一百個哈姆雷特。

    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慾,喜新好奇、情緒易變、趣味多樣。針對這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的教法要儘可能做到生動形象、靈活多樣。透過新異刺激,引起學生的興趣,創設愉悅的氛圍,想方設法讓學生透過眼、手、口、腦的各種活動,獲得學習的樂趣,培養健康的個性,喚起求知的慾望,強化學習的動機。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個性也很生動、突出。教師要運用角色變換訓練,使學生變成作品中的人物,利於調動情感因素,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教授《鴻門宴》,我讓學生自己寫劇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劉邦、項羽、范增、樊噲,然後在班裡演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修養,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為學生創設善思、勤問的良好學習空間,設計適應學生髮展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

    龐瑩,甘肅秦安縣西川中學教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鴻運當頭葉子上有斑點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