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路
-
2 # 阿森思維
近幾年中中國產動畫電影,無論是在製作上還是在劇情上,確實越來越優秀了,其實是光線多次撤資事蹟聲名大噪之後,痛定思痛才能夠看到中中國產動畫的市場潛力和前景,做了彩條屋這個廠牌專門投資中中國產動畫
不過大聖、哪吒和姜子牙的聯動性質不一樣,大聖聯動哪吒是因為大聖的製作十月文化參與了哪吒的製作,姜子牙和哪吒聯動是因為同一個資方爸爸
都在傳統神話裡找故事,團隊不一樣,後續作品的質量和聯動的可操作性有待觀察 ,無論如何,光線大力投資中中國產動畫還是值得讚美的。
不過看到近期大家都在吹《哪吒》,我想潑點冷水,要不然到時候所有平臺都陷入了“厲害了我的國漫”的氛圍。
目前凡是覺得國漫即將崛起的,這都是圈外人才會這麼說。
因為大陸動漫行業整體已經到了崩潰邊緣了,影劇公司只是前車之鑑,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打聽下中中國產電視劇這個行業慘淡到什麼程度,B站下架了多少片子。
打擊是監管自上而下整體降維的,國漫作為一個細分領域怎麼可能會獨善其身。
所以有媒體寫了一篇稿子,在那裡,一頭是《哪吒》的火爆,另一頭是動漫專業的畢業生批次轉行,這就是現狀。
回到原來的話題,比如出了《大魚海棠》的那個Studio,整體還是虧錢的,因為另外幾部虧錢的片你都沒聽說過。光線的彩條屋作為孵化器,其實整體資料也不好看,好不容易才借這一次暫時翻了身。
但是影視和手遊有一點很像,俗稱均值迴歸,1600人大團隊,分工式製作,終究不是常態。大陸多少盛極一時的手遊廠商和影視公司,最後有幾個能持續生產爆款的,最終還是要回到平均水平。
這個平均水平,不是由一個Studio能決定的,而是由整個大環境,資本的持續投入,人們的意識覺醒,技術和人才儲備,多個因素決定的。
加上國內的公司,走了很多彎路。樂視、暴風出問題,其實和二級市場一堆人幫著捧臭腳也有關係。大家都說你做的好做的對,老闆多少也有點飄飄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皇氏和奧飛,一個去放下高階乳業轉型做傳媒,一個放下玩具轉型去做大動漫,最後自己把自己也坑進去了。——這導致當時的導向和方向都沒做對。
現在回頭一看,我去,牛奶和玩具,都是好行業啊。
《十冷大電影》看完的那一刻,我心裡涼了半截,心說大陸動畫電影,又要走幾年彎路了。而這次看完《哪吒》最後的鳴謝名單,我才緩過來一些,心想天命未絕。
——最後說人話:院線拿走55%,但是院線現在也都不賺錢,院線全靠商業地產輸血撐著;其他人拿走45%,但是影視公司賺一賠三,長期看還是不賺錢;導演個人是成功了,但是看起來像賭命。
最後誰100%確定賺錢了?就只有接單子寫軟文、做流量推廣的自媒體和大V賺錢了,還落得一個支援國漫的好名聲。
當一個行業,長期看所有參與的人都不賺錢,只有軟文自媒體賺錢了,那問題很可能要麼出在下面的根子裡,再或者是上面的天空。
看了那麼多年傳媒,這才是讓人最絕望的。
回覆列表
中中國產動漫都是以以東方神話故事傳說為背景,前景非常客觀,中華五千年曆史,千千萬萬個傳說,可以說題材拍一萬年都拍不完。
中中國產動漫題材有了,接下來就是製作,中國動漫雖然剛剛起步,但一部又一部爆紅的票房,正是說明了我們的製作水準越來越高。製作團隊只有靠著一個又一個的積累,才能創作出更高的水準。
但是有一點動漫產業太少,我一個親戚大學學的動漫,出來根本找不到工作,你說尷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