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島喵
-
2 # 洋哥Li
大阪師團大部分都是由工商小販做小買賣的組成,身為經濟高度發達地區的日本人,他們不想其他的對土地有明顯依賴性的日本人對天皇崇高的崇拜精神,因為本身條件好,也比較惜命。就好像資產階級有與生俱來的軟弱性一樣,他們在戰後不但不痛恨佔領的美軍,反而在美軍駐地門口擺攤做買賣。就好像現在天朝為啥不敢打仗,人們條件好了,不像以前那樣。
-
3 # 橋本看日本
日本問題讓橋本回答,橋本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大阪是商人的地方,不管中國還是日本,對於商人的印象都不是很正面,這樣大阪人的對外形象與其他地方日本的對外形象呈鮮明的對比。與勇敢,精銳相應就是狡猾,不負責任。
大阪市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城樓,這就是原來豐臣秀吉的居城:“大阪城”。現在的大阪城已經是在滅掉豐臣一族以後由當時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下令重新修建。其中在天守閣旁邊,有一幢大正風格的建築,這就是原來駐札在大阪城內的日本第四師團的司令部。明治維新以後,由日本軍神大村益次主持的日本陸軍改革,就是打破了之前的軍隊只是效忠藩主,而不知道天皇。新的陸軍師團也是以各個出生地為主建立,如大阪人就是屬於第四師團,京都人就是第九師團。
在日本國內有個很有名的傳說,就是第四師團第八連隊(大阪中央區)的故事,屢戰屢敗,據說因為戰敗的次數太多,連陸軍司令部都對這支部隊該如何處理很是頭痛。當時還是第四師團的軍醫部長的著名作家森鷗外在其日記中提到了大阪軍人的情況:“聽說浪速人(大阪人)貧弱,實際上看到的是他們向前衝鋒的樣子”
但是為何還有大阪軍人弱的傳說呢?筆者認為這是在明治維新時,幕府的軍隊(主要是大阪人)在鳥羽遇見天皇的軍隊,一觸就潰散的原因。此外在明治維新之後,由西鄉隆盛率領的西南武士,與中央政府的對抗,也就是西南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第八連隊的第2大隊崩潰,一敗塗地,這才有了之後民間的大阪人不成軍的說法。但是在西南戰爭中,所謂的皇軍之花都遭受了對方的各種打擊,包括號稱日本精銳中的精銳近衛連隊也是打得很艱苦,甚至第14連隊(小倉)更是被奪走了軍旗。
那麼大阪人這麼會被貼上不成軍的標籤呢?首先是大阪人的性格決定,大阪人一直是商業的都市,對上具有反抗的精神,本著“好鐵不打釘”的原則,不喜歡當官與成為軍人是這塊土地的傳統。這樣就算有人加入軍隊,這樣的隊伍也不好帶,大阪是工商業發達的城市,只要想工作,不怕找不到一個混口飯的職業,所以不需要以軍人為職業。大阪人的不願意成為軍人的風氣,使得第四師團的中下級軍官數量不夠(時間長的軍校,大阪人敬而遠之)這樣中下級軍官只能從其他地方調遣。而這些被調來的軍官很多以前都是農民,在山裡生活很長時間,與見慣了燈紅酒綠世界的大阪兵格格不入,於是士兵作弄軍官,軍官對士兵施暴,在部隊內各種事件層出不窮。
如果一個將領不能帶好基層士兵,不管你是多麼有名的名將,勇將,這樣的軍隊也不能帶好,所以第四師團八連隊成為日本陸軍的一塊硬骨頭,出了名的不好帶。實際上第八連隊的在西南戰爭以後,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有良好的成績,可是不好的名聲還是不能消除。
第四師團第八連隊計程車兵看到其他地方計程車兵後,會用大阪人特有的幽默來評頭論足,“實際不知道,你們看上去真的很強”“真的,一點沒有受傷”而日本九州計程車兵原本就是以精神勝利法來戰勝對手,看著大阪士兵的樣子,覺得不是自己的對手。所以也有“大阪人不當兵”的議論傳了出去,所以民間會演繹成“第八連隊又輸了?”
或許實際上大阪人並不弱,但是大阪人很實際,說很弱就是很弱,只要不是當炮灰,不把性命留在戰場,只要活著回到大阪,還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如果死了,什麼都結束了”這就是大阪人的精神與性格。
-
4 # 鐵男春秋
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和商人組成,是日軍中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這支部隊下轄四個聯隊,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堪稱日軍精銳然而它成立沒多久,窩囊廢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個日軍。
第四師團的名聲,中國軍隊也早有耳聞,早在徐州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就遇到過一支奇怪的日軍當時,面對日軍合圍,李宗仁指揮40萬大軍巧妙地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但中國軍隊突圍後已是人困馬乏,重灌備也丟失了很多,戰鬥力銳減在過魯蘇皖邊境一條公路的時候,疲憊的中國軍隊忽然發現路上出現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日軍竟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地燒起飯來這支奇怪的日軍部隊正是第四師團的南進支隊。
由於剛剛跳出日軍包圍,形勢仍十分危險,中國軍隊只好橫下一條心,硬著頭皮橫穿公路而走,結果竟一路平安事後,南進日軍支隊的部隊長卻以嚴格遵守作戰紀律為由向上級解釋道:沒有得到對中國軍隊進行截擊的命令。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四師團正在泰國的曼谷附近休整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日軍部隊不同,第四師團的投降與回國進行得異常順利當全體面色紅潤身體健康的第四師團官兵出現在日本港口時,本土那些營養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驚!
回覆列表
日本師團是按地域建立的,大阪是商業發達的地方,一堆商人湊一起老想著怎麼活命,戰鬥力自然弱。再加上有錢,沒有過多的信仰,就不會想著玉碎,和美軍拼命,而是努力的活下來。太平洋戰爭後期,這群商人看出大勢已去,不願意當炮灰,就消極抵抗,撐到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