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鳳凰花兒開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大陸還是國外,水旱災害都是家常發生的事情。古人遇到旱災,會如何應對呢?

    我們現在應對乾旱的水平和手段,是古人不敢想象的。所以,我們很多人也想象不出古人是如何應對乾旱的。

    一是水利工程。實際上,古代的水利工程對於乾旱的作用不大,或幾乎沒有。因為古代的水利工程其實更多的是調節水的季節使用,也只是在正常年份起到作用,遇到乾旱,這些水利設施也只是擺設。古人建造水利工程的水平,與現在無法相比,其所起到的作用,聊勝於無。當然,坑塘水井的儲水作用,在關鍵時候,還是會起到很大作用的。

    二是糧食儲備。春秋之時,強調,大國要有十年之儲備。也就是說,遇到十年的災害,也能扛過去。當然,這裡指的是少數貴族,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有個三五年的儲備還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國家遇到乾旱,出現糧食危機,其他國家都會提供援助。例如,著名的秦國幫助晉國的泛舟之役。

    三、求雨。這是古人遇到乾旱時的常規操作。所以,有很多求雨的故事。古代,有大雩祭就是求雨的官方祭祀活動,民間的祭祀就更多了。直到現在,這種求雨祭祀還存在,例如,臺灣某領導人還參加祈雨祭祀活動呢。

    四、調整農作物種植。遇到乾旱,誤了農時,農民會調整農作物種植,以期獲得一定的收成。例如,夏季乾旱,誤了夏糧播種,就會種植一些生長期短,耐低溫的農作物。如一些地方種植蕎麥替代一般糧食作物。

    五、抗旱。古人雖然有抗旱的想法,但更多隻是想想而已。我們看到電視劇上清官領著老百姓抗旱救災,那只是現代對古代藝術表現,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因為,古人不具備抗旱的物質條件。所以,只能聽天由命,靠天吃飯。

    六、變賣土地家產。當家裡的糧食吃完了,就只能變賣土地家產。這時候,官府一般還沒有開始救災工作。官府什麼時候開始出來救災呢?在旱災繼續持續到更嚴重,有流民出現的時候,才會出來救災。所以,只要農民還有一點自救能力,官府都不會出來幫助,頂多上報朝廷,減少賦稅,這已經是青天大老爺的做的事情了。所以,每次大災,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土地兼併。歷代王朝,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完成土地兼併,最後走向滅亡的。

    七、流亡。如果幹旱持續,家裡的糧食吃完了,土地家產買完了,那就只能流亡了。這裡有個專屬名詞。叫逃荒。飢餓的流民會向城市、沒有旱災的地區逃亡,以期獲得一線生機。這時候,如果有人舉起義旗,造反的事情就出現了。歷史上很多農民起義就是這樣出現的。也就是在這時候,官府開始出來救災。因為官府不救災,就必然會出現暴亂。

  • 2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國語》中有記載,“伊洛竭而夏亡”,伊水與洛水枯竭,夏朝就滅亡了。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值得記錄的大旱災。此後的幾千年裡,中原地區平均每兩三年就會發生一次旱災,每六七年就會有一次非常恐怖的大旱災。秦漢以後的兩千多年史書中,大範圍的旱災記錄達到一千三百多條,如果算上水災、蝗災、瘟疫等大範圍的災難,我泱泱中華五千年可謂沒有一年是太平的。

    在中原地區,農作物一般播種兩季,也就是說人們只有兩次種糧食的機會。第一次是春天的清明穀雨,如果一直不下雨,春季作物無法播種,即使播種了也無法成活,那麼秋糧就沒法指望了。如果到了夏秋季節還不下雨,冬小麥也沒法播種,來年的夏糧也沒戲了。

    古時候普通民眾幾乎沒有儲備糧,過完了冬,就開始上頓不接下頓。在正常年景,春季可以採摘些野果野菜聊以度日,也可以播種一些成長快的作物作為補充。如果春天就開始乾旱,一些貧苦地區就要餓死人了。如果一直到夏秋季節還不下雨,那本地區至少一年半的時間沒有糧食產出。這時候就要大面積的餓死人了。我爺爺經常給我講一個故事,快成我們家家訓了,他的一個叔爺爺,在河西種了八畝麥子,趕上旱年,八目麥子用一個糞筐就裝回家了,連一家人一天的口糧都不夠!

    史書上記載旱災的時候往往會記錄連續不下雨的時間,最多的就是“至秋七月無雨”,因為過了七月還不下雨,本年度第二次耕種的機會也沒有了。1942年的旱災,河南一省死了三四百萬人,實際上從1941年夏天開始,河南地區就滴雨不下,當年的秋糧絕收,夏糧也種不上,一直熬到1942年的初春,依舊是不下雨。所謂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人們吃完了最後一口糧食,就開始搶大戶,大戶搶完了,就開始逃荒,逃荒逃不掉,那就只有等死了。

    《1942》電影裡有個情節,有騙子搞什麼救荒丸,還分一般的和特效的,一般的吃一顆一天不餓,特效的吃一顆七天不餓,省長說,這玩意要是祖傳的靈藥,中國從秦朝開始就不應該餓死人了。傳說宋朝陳摶老祖留下過“耐飢丸”配方,用黑豆芝麻糯米做的,搓成雞蛋大小,一天吃五個保證不餓。要我說,直接拿大米蒸乾飯,搓成飯碗那麼大,一天吃三個就可以保證不餓了。這簡直就是黑色幽默。

    乾旱的時候沒糧食,人們一門心思只想著怎麼搞吃的。我姥姥十八九歲的時候,正趕上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我姥爺是鄉下的,從家裡背了半口袋蘿蔔纓子送給我姥姥家,我姥姥就出嫁了。那時候蘿蔔纓子勝似人參鹿茸啊。那幾年,老百姓逮什麼吃什麼,麥麩糠皮算是好玩意了,畢竟還算糧食,更困難的還要把各種莊稼秸稈粉碎磨成面混在麥麩糠皮裡蒸窩頭吃,野外但凡能入口的東西都蒐羅乾淨了,還美其名曰“代食品”。唉,知道華人見面為啥問候吃了嗎?那是祖祖輩輩餓怕了。

  • 3 # 三不管的空閒人76190

    古代人對乾旱無可奈何,那時候沒有抽水機,更沒有人工降雨,因此只能靠平時積累糧食預備度過荒年,因此產生了一句“養兒防老積穀防飢”的流行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孤獨可怕嗎,還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