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2年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上映以來,中中國產電影中有著宏大戰爭場面的影片,並不在少數。
比如《神話》、《赤壁》、《賽德克·巴萊》、《紅海行動》,以及徐同學接下來要說的,寫實風戰爭史詩大片《投名狀》。
《投名狀》上映於2007年12月,由清末四大奇案中的“刺馬案”改編而來。
陳可辛導演在影片中,採用寫實的手法,給我們講述了一段亦真亦假歷史故事。
選擇在賀歲檔上映的《投名狀》,由於其壓抑、殘酷的劇情,以及過於血腥、真實的戰爭畫面,上映後票房並不理想,豆瓣評分也不高。
但是,《投名狀》中宏大、真實的戰爭場面,即便是多年後再次看來,依舊令人震撼不已。
一、山字營初創下舒城
清朝末年,戰亂不停,民不聊生。為了活下去,亦盜亦民的趙二虎(劉德華 飾),聽從原清朝軍官龐青雲(李連杰 飾)的建議,帶領村民下山從軍,並由此建立“山字營”。
為了在軍中站穩腳跟,龐青雲立下軍令狀,十天之內拿下舒城。而此時的山字營,僅有裝備簡陋不堪的800人,對手則是裝備精良、兵種齊全的五千人。
山字營前鋒,在姜午陽(金城武 飾)率領下,迎面衝擊敵方200人的火槍陣。龐青雲則在危機關頭,帶領僅剩的幾名親衛,衝入敵軍炮兵陣地,打亂敵軍陣營最終鎖定勝局。
舒城之戰中,採用三段射擊火槍隊,以及作為火力支援的火炮陣地,在山字營自殺式衝鋒面前並沒有太多的優勢,而這一時期,也是冷兵器時代的最後輝煌。
在此之前的“八里橋之戰”,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蒙古騎兵,已經用血的代價,驗證了大規模火器兵團的不可戰勝。
二、熬戰一年蘇州城
如果說舒城之戰,讓人體驗到了戰爭的熱血和亢奮,那麼接下來的蘇州之戰,我們看到的只有殘酷和苦難。
山字營對蘇州城的圍困長達一年之久,戰爭早已變成攻守雙方耐力上的比拼,就如同影片中蘇州城外恍若地獄的死寂,以及不時響起的淒厲慘叫聲。
在戰爭的相持階段,所有的人都沒有選擇,只能在煉獄中堅持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倒下。
當蘇州城門開啟的那一刻,麻木的百姓魚貫而出,城外的山字營遲疑了很久,才爆發出歡呼聲。這場曠日持久的煎熬,總算是結束了。
然而,戰爭雖然暫時結束了,殘酷的事實還在繼續,城內渴望回鄉務農的守軍,並沒有等到山字營的承諾。
在翁城內等死的守軍,哭喊著,卻不停射箭的山字營,就是戰爭殘酷性的真實寫照。
三、戰爭背後殘酷和人性
生存,是戰爭的本質。不論是為了活下去的山字營,還是影片中的起義軍。
舒城之戰是山字營的成名之戰,戰鬥過後,山字營得到了應有的獎勵。凱旋歸來的村民們,帶著得來的銀錢和染血的木牌回到山村。
歡笑聲和難以抑制的哭泣聲,是戰爭之後永恆不變的背景。
相對於舒城之戰,非生即死的酣暢淋漓,蘇州之戰,則是戰爭中的煉獄。
持續了一年的戰爭,對於攻防雙方來說,都是難以破解的死局,直到一方選擇妥協。
無論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是殘酷的,令人感到厭惡的,《投名狀》中的戰爭場面就深深的展現了這一點。
真正的戰場上,沒有什麼絢麗的武技,也沒有誰是什麼天選之子,只有赤裸裸的血肉對撞,暴力和戰爭帶來的從來不是美感,只有血腥和殘酷。
《投名狀》灰色壓抑的畫面和過於真實殘酷的劇情,註定是不討喜的,就像市場給予反應一樣。
但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所在。以影片再現真實,反思戰爭,這不正是我們眼中真正的史詩嗎?
自從2002年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上映以來,中中國產電影中有著宏大戰爭場面的影片,並不在少數。
比如《神話》、《赤壁》、《賽德克·巴萊》、《紅海行動》,以及徐同學接下來要說的,寫實風戰爭史詩大片《投名狀》。
《投名狀》上映於2007年12月,由清末四大奇案中的“刺馬案”改編而來。
陳可辛導演在影片中,採用寫實的手法,給我們講述了一段亦真亦假歷史故事。
選擇在賀歲檔上映的《投名狀》,由於其壓抑、殘酷的劇情,以及過於血腥、真實的戰爭畫面,上映後票房並不理想,豆瓣評分也不高。
但是,《投名狀》中宏大、真實的戰爭場面,即便是多年後再次看來,依舊令人震撼不已。
一、山字營初創下舒城
清朝末年,戰亂不停,民不聊生。為了活下去,亦盜亦民的趙二虎(劉德華 飾),聽從原清朝軍官龐青雲(李連杰 飾)的建議,帶領村民下山從軍,並由此建立“山字營”。
為了在軍中站穩腳跟,龐青雲立下軍令狀,十天之內拿下舒城。而此時的山字營,僅有裝備簡陋不堪的800人,對手則是裝備精良、兵種齊全的五千人。
山字營前鋒,在姜午陽(金城武 飾)率領下,迎面衝擊敵方200人的火槍陣。龐青雲則在危機關頭,帶領僅剩的幾名親衛,衝入敵軍炮兵陣地,打亂敵軍陣營最終鎖定勝局。
舒城之戰中,採用三段射擊火槍隊,以及作為火力支援的火炮陣地,在山字營自殺式衝鋒面前並沒有太多的優勢,而這一時期,也是冷兵器時代的最後輝煌。
在此之前的“八里橋之戰”,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蒙古騎兵,已經用血的代價,驗證了大規模火器兵團的不可戰勝。
二、熬戰一年蘇州城
如果說舒城之戰,讓人體驗到了戰爭的熱血和亢奮,那麼接下來的蘇州之戰,我們看到的只有殘酷和苦難。
山字營對蘇州城的圍困長達一年之久,戰爭早已變成攻守雙方耐力上的比拼,就如同影片中蘇州城外恍若地獄的死寂,以及不時響起的淒厲慘叫聲。
在戰爭的相持階段,所有的人都沒有選擇,只能在煉獄中堅持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倒下。
當蘇州城門開啟的那一刻,麻木的百姓魚貫而出,城外的山字營遲疑了很久,才爆發出歡呼聲。這場曠日持久的煎熬,總算是結束了。
然而,戰爭雖然暫時結束了,殘酷的事實還在繼續,城內渴望回鄉務農的守軍,並沒有等到山字營的承諾。
在翁城內等死的守軍,哭喊著,卻不停射箭的山字營,就是戰爭殘酷性的真實寫照。
三、戰爭背後殘酷和人性
生存,是戰爭的本質。不論是為了活下去的山字營,還是影片中的起義軍。
舒城之戰是山字營的成名之戰,戰鬥過後,山字營得到了應有的獎勵。凱旋歸來的村民們,帶著得來的銀錢和染血的木牌回到山村。
歡笑聲和難以抑制的哭泣聲,是戰爭之後永恆不變的背景。
相對於舒城之戰,非生即死的酣暢淋漓,蘇州之戰,則是戰爭中的煉獄。
持續了一年的戰爭,對於攻防雙方來說,都是難以破解的死局,直到一方選擇妥協。
無論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是殘酷的,令人感到厭惡的,《投名狀》中的戰爭場面就深深的展現了這一點。
真正的戰場上,沒有什麼絢麗的武技,也沒有誰是什麼天選之子,只有赤裸裸的血肉對撞,暴力和戰爭帶來的從來不是美感,只有血腥和殘酷。
《投名狀》灰色壓抑的畫面和過於真實殘酷的劇情,註定是不討喜的,就像市場給予反應一樣。
但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所在。以影片再現真實,反思戰爭,這不正是我們眼中真正的史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