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半夏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得看情況。

    一、詩句可以不用

    一首詩本身就是一個故事,你能說清一句所蘊含的感情嗎?恐怕不全面吧。

    二、意思明白的可以不用

    部編教材有了很多朗朗上口的,例如詞語對對碰,還有一些簡單的對話,這些意思一目瞭然,那也不用啊。

    三、重點句子有必要

    文章裡總有些重點句子,這對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目的有很大幫助,有的其實就是中心句。對於這種句子,需要慢慢揣摩,仔細體會。

    隨著教育改革,機械枯燥的死記硬背作者思想已經逐漸取消了。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也更多是入情入境去體會,所以單獨對句子,而且是全文每一句都背下來,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少了。

  • 2 # 指尖教育帝國

    將文章中的每句話都要解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做語文閱讀理解應試題的一種能力。本人從事語文教學近二十年,可以肯定的告訴你,要想語文閱讀理解考高分,就應該有這種分析能力。

    首先,無論小學,中學還是高中,所有的文章中的每句話都應該是圍繞作者的思想情感,圍繞文章的中心主旨設定的。

    比如,小學課文中林海音的《竊讀記》

    全文中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是在寫自己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而最終都是在表現“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比如: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裡?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書店裡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放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因為一連幾天都看到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

    這是全文的第二段,透過第一句的心理描寫,表達了自己熱切的想讀昨天那本書;第二句則寫了書店的場景——“擠滿了顧客”——為自己竊讀創造了條件,所以有後邊的“可以安心”的心理描寫;第四句又對自己“擔憂那本書被賣光”進行心理描寫,短短几句話準確生動地寫出了作者竊讀的獨特感受和複雜的滋味,也深刻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再如文末這句話:“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

    用身體上的疲憊對比心靈上的滿足。突出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的深刻思想感情。

    再如:經典課文老舍的《草原》

    第一段,無論是寫草原的天空,草原上牛羊,還是寫小丘的線條都是在寫草原的風光美。

    而第二三四五段則時時處處在寫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寫草原人情美。

    全文寫景是為了抒發對草原美景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襯托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出全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

    總之,寫文章就要做到每一句話都圍繞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來設定,分析文章也要從每一句話的表現手法和內容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才是閱讀理解的根本。

  • 3 # 不稱

    其實,每篇文章作者都會透過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想表達的情感。

    於是面對小學生,為了引導他們對每句文字的正確理解,都試圖解釋出每句話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對初學的孩子來說,也許就能聽明白了。

    不過,不必過多讓孩子去死記解釋的內容和思想,而是讓孩子熟讀文章或背誦文章更為重要。

    在教學和考試時,不要把主次搞錯了,一切以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文章為重點。

    至於中心思想等,沒必要只有一種答案,那樣會束縛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影響孩子思維、思想拓展的空間。

    只要讓孩子認識了字,背誦了文章,日積月累,他會品出優美的文字中作者想傾訴的情感,和蘊藏的豐富的思想。

  • 4 # 二萌子348

    首先,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關於一篇文章的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旁人、他人以至後人能夠解釋清楚幾乎沒有。正應了紅樓夢主所言,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一篇文章,彙集了作者的七情六慾,傾注了作者的學識修養,反映了作者的靈感激發,展示了作者的精雕細琢。這麼多的邊界條件,可以組合成數不清的思想感情。誰會解釋清楚呢?就算是幾歲的靈童出口成章,那也是天成地造,神鬼莫測。

    其次,我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事情。解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些專職於此或閒來無事的人為興致所事,或為特定讀者提供某種服務。而小學的文章是用來教學的。一是識字,會讀、會寫、會用。二是造句,把字、詞連貫起來組成完整的話語句子。三是作文,把不同的語句按照起承轉合和文章的格式組成一篇文章。這裡的問題是如何學習寫好文章。我覺得重點把識字、造句、和文章格式熟練掌握就可以了。至於要求寫出好的文章是必要的,但大可不必解釋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以作者的文章為參考、給出作者的介紹和文章背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自由的想象體會,醞釀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的重點也不在思想感情上,而是在凝練優美完善的語句和段落。

    再者,如果用解釋作者文章的思想感情作為教學內容,是極其有害的。教者不知所云,學者人云亦云。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要有創意的思維方式,不能囿於他人的思想感情,只能學習他人的情意的表達方式。與其揣摸他人,不如找到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4人可以玩的小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