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需要面臨的挑戰有很多:
除了這些,另一種情緒衝擊同樣常見:焦慮!
臨床上,存在明顯焦慮症狀卻不符合焦慮症診斷標準,反而符合抑鬱症診斷標準的患者,很常見。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40—50%的抑鬱症患者在病程中的某個時點出現了焦慮障礙。
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更是把焦慮症狀作為抑鬱障礙的表現之一。
也就是說:抑鬱症患者很可能會在某一時刻,同時直面抑鬱和焦慮。
焦慮性抑鬱 是形容這部分焦慮抑鬱共病患者的臨床術語。
如果抑鬱症患者發現自己經常存在兩個以上下列症狀,則符合DSM-5對「焦慮痛苦」的標註,要考慮焦慮性抑鬱的可能:
臨床上相較於普通抑鬱症患者,焦慮性抑鬱會表現出更為突出的特點:
一些具有特定人口學特徵及精神障礙相關病史的人,更容易遭受焦慮性抑鬱的困擾。
儘管醫生們清楚地知道,同時出現抑鬱和焦慮的比例很高。但在臨床中卻很難分清楚:患者的焦慮究竟是抑鬱症的一部分,還是焦慮症、抑鬱症並存。
有一些方法論,能幫助我們初步區分兩者:
不過實際上,當我們試圖去判斷,就會發現焦慮與抑鬱之間的關係比理論複雜得多。
有研究者整理了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發病規律:
焦慮障礙多首發於童年期,在抑鬱症之前出現,不加以干預的話會持續存在,並導致多種其他問題,是發展為抑鬱症的風險因素。
抑鬱症多首發於20歲之後,多達85%的患者在發病後15年內出現了復發;
約20%發展為慢性抑鬱症,這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了焦慮障礙的出現。
這提示我們,即便分辨兩者有一定困難,但當心理出現問題,無論是焦慮還是抑鬱,都應當儘早重視,及時改善,才能避免焦慮發展為抑鬱,抑鬱衍生出焦慮。
當抑鬱與焦慮長時間並存、嚴重且突出,對人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及時求醫、精準治療,才能將風險消滅在萌芽期,與醫生共同開發出“求生”之路。
藥物治療
苯二氮卓在我們的印象中,可能是一個“過時”的安眠藥的形象,但它在臨床上的應用歷久不衰,正因其適用的範圍廣泛、療效明確。
在面對“焦慮性抑鬱”的時候,苯二氮卓正能被巧妙應用。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發現,苯二氮卓具有治療抑鬱症的潛力,加上其原有的“抗焦慮”作用,在面對棘手的焦慮性抑鬱的時候,經過醫生的合理“點化”,很可能會有超常的效果。
但要提醒大家,藥物治療過程中,傳統的抗抑鬱藥物使用仍是重點,千萬不要透過閱讀文章,試圖自行用藥!
心理治療
想要重新認識世界,僅靠藥物控制症狀遠遠不夠,由內而外的身心改善是提升生命質量的重點。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醫生可能會選擇認知行為療法與放鬆療法幫助你渡過。
認知行為療法:
有時患者的焦慮來自於藥物,因為對副作用的感知明顯,被稱之為藥源性焦慮。
有時患者的焦慮來自於“治療短期看不到效果”。
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改善抑鬱症帶來的低功能,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意識到焦慮源於不安全感,只是一種想象。
放鬆療法:
過程中,醫生會教給患者一些練習程式(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使其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動,從而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節身心功能紊亂。
當然,生活中的認知與行為改善,對生活質量的提升更為關鍵。
心理治療會給你恢復社會功能的助力,但生活終歸要自己進行。
你可以信任醫生,但最好不要依賴TA。
重燃面對生活的希望是多數抑鬱症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但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是:
某種程度上,解決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你吃掉多少藥物、做過多少次心理治療,而在於你堅持了多久,是否還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插畫:李大姑娘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資訊,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營銷性。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路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抑鬱症患者需要面臨的挑戰有很多:
內心世界與外界的衝突患病期間各種關係的應對藥物治療的漫長過程疾病的復發...除了這些,另一種情緒衝擊同樣常見:焦慮!
臨床上,存在明顯焦慮症狀卻不符合焦慮症診斷標準,反而符合抑鬱症診斷標準的患者,很常見。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40—50%的抑鬱症患者在病程中的某個時點出現了焦慮障礙。
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更是把焦慮症狀作為抑鬱障礙的表現之一。
也就是說:抑鬱症患者很可能會在某一時刻,同時直面抑鬱和焦慮。
焦慮性抑鬱 是形容這部分焦慮抑鬱共病患者的臨床術語。
如果抑鬱症患者發現自己經常存在兩個以上下列症狀,則符合DSM-5對「焦慮痛苦」的標註,要考慮焦慮性抑鬱的可能:
緊張不安因擔心而無法集中注意力害怕可能發生可怕的事感覺可能失去自我控制臨床上相較於普通抑鬱症患者,焦慮性抑鬱會表現出更為突出的特點:
人格解體、現實解體抑鬱症發作時間更長、症狀更嚴重更多內源性/非典型症狀更多焦慮症狀悲傷、疲勞、食慾差軀體化症狀一些具有特定人口學特徵及精神障礙相關病史的人,更容易遭受焦慮性抑鬱的困擾。
儘管醫生們清楚地知道,同時出現抑鬱和焦慮的比例很高。但在臨床中卻很難分清楚:患者的焦慮究竟是抑鬱症的一部分,還是焦慮症、抑鬱症並存。
有一些方法論,能幫助我們初步區分兩者:
不過實際上,當我們試圖去判斷,就會發現焦慮與抑鬱之間的關係比理論複雜得多。
有研究者整理了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發病規律:
焦慮障礙多首發於童年期,在抑鬱症之前出現,不加以干預的話會持續存在,並導致多種其他問題,是發展為抑鬱症的風險因素。
抑鬱症多首發於20歲之後,多達85%的患者在發病後15年內出現了復發;
約20%發展為慢性抑鬱症,這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了焦慮障礙的出現。
這提示我們,即便分辨兩者有一定困難,但當心理出現問題,無論是焦慮還是抑鬱,都應當儘早重視,及時改善,才能避免焦慮發展為抑鬱,抑鬱衍生出焦慮。
當抑鬱與焦慮長時間並存、嚴重且突出,對人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
導致疾病遷延認知和行為能力均受損自殺風險增加治療時間加長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更低所以,及時求醫、精準治療,才能將風險消滅在萌芽期,與醫生共同開發出“求生”之路。
藥物治療
苯二氮卓在我們的印象中,可能是一個“過時”的安眠藥的形象,但它在臨床上的應用歷久不衰,正因其適用的範圍廣泛、療效明確。
在面對“焦慮性抑鬱”的時候,苯二氮卓正能被巧妙應用。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發現,苯二氮卓具有治療抑鬱症的潛力,加上其原有的“抗焦慮”作用,在面對棘手的焦慮性抑鬱的時候,經過醫生的合理“點化”,很可能會有超常的效果。
但要提醒大家,藥物治療過程中,傳統的抗抑鬱藥物使用仍是重點,千萬不要透過閱讀文章,試圖自行用藥!
心理治療
想要重新認識世界,僅靠藥物控制症狀遠遠不夠,由內而外的身心改善是提升生命質量的重點。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醫生可能會選擇認知行為療法與放鬆療法幫助你渡過。
認知行為療法:
有時患者的焦慮來自於藥物,因為對副作用的感知明顯,被稱之為藥源性焦慮。
有時患者的焦慮來自於“治療短期看不到效果”。
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改善抑鬱症帶來的低功能,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意識到焦慮源於不安全感,只是一種想象。
放鬆療法:
過程中,醫生會教給患者一些練習程式(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使其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動,從而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節身心功能紊亂。
當然,生活中的認知與行為改善,對生活質量的提升更為關鍵。
心理治療會給你恢復社會功能的助力,但生活終歸要自己進行。
你可以信任醫生,但最好不要依賴TA。
重燃面對生活的希望是多數抑鬱症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但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是:
某種程度上,解決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你吃掉多少藥物、做過多少次心理治療,而在於你堅持了多久,是否還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插畫:李大姑娘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資訊,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營銷性。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路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