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僧甲

    拼爹,不是拼錢,主要是拼家長的觀念和行動

    「同一個老師教出的孩子,差距不在學校,在家庭」——這句話放在其他情形下,沒什麼問題。

    教育就像拉車,孩子父母不使勁,老師是拉不動的。

    教育的主力是家庭,尤其是小學教育,老師提供戰術方案,家庭解決的是“道”的問題。

    孩子的行為、習慣、人格和價值觀,這些都需要家庭來構建,父母去引導。

    老師要求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無可厚非,但是以老師的職業身份,說出「同一個老師教出的孩子,差距不在學校,在家庭」,是不妥當的。

    家庭教育雖然對孩子影響很大,但這並不意味家庭教育完全決定了孩子,也不是完全體現在考試分數上。

    每一個孩子不一樣,每一個家庭也不一樣,在考試上表現不一樣也很正常。

    過去六年我帶過很多學生,同樣的教法,好的學員早已經創業,年入百萬,但也有人原地踏步。

    更鬱悶的是,我花在後者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超過前者至少三倍以上,那種無力感和無奈,個體間的差異太大了。

    即使是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最好的老師,也不可能做到全班同學一樣優異的成績,考試都拿滿分,二八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顛撲不破的。

    同一個老師——在每一個孩子眼裡都是什麼樣的感觀呢?

    1.得滿分的學生,聽到的是老師的表揚。

    2.不及格的學生,聽到的是老師的批評。

    3.同樣,一些同學喜歡的老師,可能另一些同學卻討厭。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測試,他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十八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然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班主任。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第二次測試。

    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都有了較大提升,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顯然,羅森塔爾的“謊言”發揮了作用,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透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的各方面得到進步。

    孩子學得好,老師和家長要勁往一處使,家長該配合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家長。

    教育不能總拿成績說事,最好的教育,是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學有所長、健康成長,都能有好的未來、光明的前途。

  • 2 # 亦師亦母非專非家

    有一定道理!我個人比較認同。

    老師在學校的教學只是方法和習慣的引導。學生間的差異存在是必然的。雖然我們說因材施教,但不可能做到一對一。尤其雙減之後,看似作業少了,考試沒了,學習效果的反饋必須有,這是教育教學的規律。老師能做的只是面對全班,絕大部分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改進教學內容。

    只有家長能做到一對一的瞭解,督促。即便是配合老師的要求,高質量完成作業,養成每日誦讀鞏固的習慣,這些都離不開家庭的氛圍,家長的堅持。

    所以,雙減之後,才愈發是拼家長的時代。家長前瞻意識強,學習理念新,家庭氛圍好,有過硬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孩子才能穩穩的走好每一步。

  • 3 # 朱雀淳香

    這個問題是雙標:

    1.老師自己不能這麼想,更不能這麼說,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2.但是家長需要這麼理解,切實地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與老師積極溝通合作。

    老師說的話半對半錯。

    老師教的課確實一樣。

    但老師的工作目標不應只是按部就班上完課,而應該是幫助每個孩子獲得成長。

    老師不僅是備課,也要心在學生,讓每個孩子都能理解、吸收、內化、應用,正是老師工作的意義和智慧所在,否則,直接線上講課就好了?

    每個走進課堂的孩子,本來就都是獨特的個體,有發展差異,老師有義務有責任主動和家長交流、瞭解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獲得成長。

    一味推脫給家長,有不盡職的嫌疑。

    家長也要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多與老師配合,畢竟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孩子有進步,未來有前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汽新能源汽車和比亞迪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