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程88

    看淨值。理財產品不能用利率推銷的。

  • 2 # 邵東20220101

    淨值通俗的說就是價格,產品單位淨值就是一份產品的價格,產品單位淨值=總淨資產/產品份額。淨值一般適用於淨值型理財、基金等產品中。

    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初始淨值一般為1,產品在運作期間淨值會不斷髮生變化,如果一年後產品淨值從1上漲到了1.1,那麼意味著在產品持有份額不變的情況下,持有資產上漲了10%。反之,若淨值下跌到0.9,那麼意味著持有資產縮水了10%。

    淨值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最終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這也是淨值型理財產品的一大特點。

    2、利率

    利率通常出現在存款、債券等固收類理財產品中,即預期收益是固定的。例如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75%,那麼意味著投資額者持有定期存款一年到期後將完全按照1.75%的利率獲得利息預期收益。

    在理財、基金等產品中,通常不用利率來表示預期收益,但有時會用到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近七日年化預期收益率等概念。

    例如某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那麼意味著以該產品過往預期收益率來看,預測年預期收益率為4%,但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預期收益率,到期實際預期收益比不一定是4%,這與存款產品中的利率是有差異的。

  • 3 # 羽哥在潮州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適應銀行轉型的同時,明確淨值型理財產品和傳統理財產品的區別是重中之重。

    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是指產品在發行時未明確收益率,在存續期內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單位份額淨值,根據產品運作情況享受到期或贖回收益或虧損的產品。目前,各銀行發行較多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很類似,主要是對股票、債券等按一定比例進行投資。沒有預期收益,銀行也不承諾固定收益,實際使用者獲得的收益與產品淨值有關。而不同產品對股票、債券的持有上限和下限,決定了這類產品未來收益的上行、下行空間以及風險程度。

    對於習慣購買銀行傳統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淨值型理財產品最大的差別在於沒有預期收益,僅有業績比較基準。傳統理財產品通常在發行時設定一個預期收益,到期按照預期收益兌付本金利息,所有的盈利或虧損由銀行承擔。而淨值型產品不存在剛性兌付,投資收益除繳納管理費等費用和超額業績提成外,盈虧都歸投資者。一些銀行擦邊球宣傳的“預期收益率”並沒有法律效力,因此投資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銀行的預期收益率牽著鼻子走。

    另外,兩類理財產品在資訊披露上也存在較大區別。傳統理財產品在執行期間並無持續披露義務,投資者幾乎無法得知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所對應的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而淨值型產品的資訊披露要求較高,披露頻次與產品的開放週期匹配。目前,部分銀行在售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每週公佈一次淨值,類似於公募基金中的封閉式基金。但是,也有一些短期產品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僅僅在到期後公佈淨值,這類產品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淨值型理財產品,透明度不足,投資者應明確區分。

    一般來說,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不收申購、認購費。但是,管理費、贖回費按多少費率收取、贖回款項多少天到賬、超額業績如何分成等問題還需要投資者在購買前加入考量範圍。同時,更應該關心的是產品對股票、債券的投資比例,根據市場情況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大虧損,對比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作出較為理性的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被火化時都會有哪些變化?如何看待火化時出現的奇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