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視覺評論

    便利店最主要的是要選好位置,要考察周圍環境,有多少家便利店或者超市,有多少人口,消費水平等,並不是大多數都賠錢的,據我瞭解到的很多就是賺錢的,我們家就是開超市的,很多時候和地段人群非常有關係,有時候即使旁邊就是超大型超市也能把小超市開的很火

  • 2 # 位元不跳動

    沒有總是在虧損這個說法,盜虧損的原因很多。一是房租貴,成本高。二是門檻低,競爭大。房租貴這個還好,畢竟市場就是這樣,有利潤你就做,沒利潤就關門,但是競爭大這天就是硬傷了,所以選一個位置極佳的鋪面是開便利店的第一條件

  • 3 # 大連非著名王老師

    便利店的虧損主要有幾個方面

    1.前期定位不準確。很多人都有自主創業的夢想,可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都感覺便利店有需求,成本低,可以試著幹一下。但實際上,社群便利店趨於飽和,競爭非常激烈。

    2.網購的衝擊。網購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客戶的需求。導致社群店的營業額下降。在進貨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儲備家中急用的貨物。

    3.連鎖店的價格優勢。很多便利店都是自主創業,想起來就幹了。進貨成本高,會受到連鎖店規模進貨的價格優勢帶來的競爭影響,客戶量會下降。

    4.各方面成本太高。房租等成本越來越高。客流卻在下降,談何盈利呢。

  • 4 # 關於企業的那點事

    想要經營好一家便利店,還是很考驗經營者水平的。當然,便利店想要盈利,最重要的因素: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地段直接決定人流和客群,緊接著影響業績。開在北京國貿的7-11業績比你家樓下的全家好,這是毋庸置疑的

  • 5 # 莫莫在成都

    不能說為什麼總是虧損,應該反思為什麼總是不賺錢,量大是是否賺錢的唯一標準,還沒賺錢一定是量不夠大,是否有引流的產品,是否有賺錢的產品,組合銷售運用爆款產品引流,才是關鍵。

  • 6 # ETC老楊

    很多人說到了房租人工等,或許是一方面吧,但是我有點不同看法。

    1.條件。便利店在國外,一般都是會有一些簡餐,給那些很晚下班,或者早上沒空坐下吃飯的人提供一個還算不錯的飯。在中國,由於食品安全監管的比較嚴格,很多便利店面積太小,環境較差,是不允許製作食品的,最多能給你提供個熱水泡碗泡麵,所以我們看到國內便利店大多就是裝修的好一點的小賣部,或者是小超市而已。

    2.生活習慣。去過國外的朋友應該能感覺到,國外的夜生活相當匱乏,大城市還好,到了小一點的城市,晚上幾乎沒什麼店開門,更別說有夜宵了。而中國,南方的鄉鎮到很晚都有炒粉,石螺等夜宵,廣東晚上的湯粉,夜茶,我老家蘭州的牛肉麵,烤肉店,幾乎是通宵開的。給當地人很多選擇,人們當然不願意去便利店買一些包裝好的食品了。

  • 7 # 小六財經

    我覺得大陸便利店並不是總是虧。要了解這個問題,先說一下大陸便利店概況。

    國內便利店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全國連鎖或者是地區連鎖的便利店,像以7-11、全家、喜士多等為代表的外資中高階便利店,還有以美宜佳、十足便利、華潤萬家等本土便利店。這些便利店使用統一的品牌,統一的裝修風格,統一的進貨渠道,因為規模大和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強,貨物成本較低。同時,這些便利店根據目標消費人群定位不同,分佈的位置也不同,以白領為目標人群的,便利店位置大都在商業區,以普通群眾為目標人群的,便利店大都在社群周邊。

    二是加油站自帶的便利店,像易捷。這種便利店背靠大樹好乘涼,自帶引流渠道,只要來加油的有消費需求就可以實現銷售,這種就不多說了。

    三是傳統便利店,就是社群樓下常見的商店,特別在老舊小區常見。這種便利店大都自己經營,店裡面一兩個人,有的一來二去和周圍小區住戶比較熟,回頭客比較多。另外,現在線上企業京東、阿里等也都加大在便利店行業的佈局,在新零售理念的指導下搶先佈局實體零售店。

    下面,我以身邊的例子談一下傳統便利店。我居住的小區周圍有個商店,一個50多歲的婦女在經營,因為離小區近去買東西的次數比較多,這樣慢慢就熟悉了。聽她說,她這個超市80平,每月的開支房租5000元左右、電費平均300元左右、商品損耗500元左右,每月的銷貨收入大概5萬左右,銷貨成本3.5萬左右,算下來她每個月的毛利1.5萬左右,扣除開支5800元,淨利9200左右,算下來毛利30%,淨利18.2%(含自己的人力成本)。雖然每天從早上8點多盯到晚上8點多,但終究還是能掙點錢。

    其實大多數的便利店的銷售毛利都在30%左右,連鎖的便利店因為能壓低進貨成本所以毛利稍微還能高點。如果便利店在銷售量和其他開支控制上都做的還行的話,盈利是大機率的。一般虧損的便利店都有這幾個特點:一是客流量少,銷售量上不去,原因主要是便利店的位置不行,沒有處在人流密集區,還有極個別的原因是開店的人人品不行,回頭客少。二是房租或者前期裝修開支太大,固定成本攤銷太多,導致回本慢,難盈利。三是日常管理不好,比如對商品損耗居高不下、人力資源浪費太多、店內衛生較差等原因,一點點侵蝕銷售毛利。

    所以,只要能選對地方,加上適當的成本控制,一般便利店都能盈利的。這也能從國家機構公佈的便利店行業統計資料中能看出來。

    在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庫裡查一下,從2014年至2018年,全國便利店數量和麵積都在加速擴張,銷售額也在逐年增長。從中商產業研究院公佈中國便利店投融資情況圖表看,2014年至2018年很多資金都在大規模進入便利店行業,可以想見,便利店行業前景還是比較好的。另外,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2018年中國便利店行業淨利潤分佈圖表看,2018年市場上的便利店75%以上都能盈利,虧損的大概只佔到25%,並不是大都是在虧損。

    隨著華人均GDP的升高,居民消費力的提升,以及國家關於推進社群商業建設政策的出臺完善,大陸便利店行業還會繼續深入發展,應該具有一個不錯的發展前景。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的可以一塊交流,請各位朋友指正。

  • 8 # 醉井觀商

    你好,我認為大陸便利店總在虧損是個偽命題,不能一概而論的。

    國內的便利店總是在虧損嗎?答案:真的不是!

    試想:年前最後的一天,或者是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裡,周圍的小餐館都休業了,還好有便利店不打烊,給人予食物和溫暖,這就是便利店的價值。

    一、便利店都在虧錢?不要一棍子打死一大片的

    我們要知道,如果是連鎖便利店,全家從2012年左右就開始盈利了,羅森差不多在2017年中也開始盈利,對於711來說,雖然是便利店的領軍者,在國內仍然並不是老大,據說在國內還沒有實現盈利。

    根據《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便利店在2018年的全年銷售額2264億元,門店數量達到12萬家,在便利店的門店數量排行榜中,前3分別是易捷、崑崙好客和美宜佳。711僅排在第十,無論發展規模還是市場佔有率都不敵本土便利店。

    總體來看,便利店的發展速度與規模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從單店來看,肯定有虧有盈,這是每個行業都一樣的。

    當然,對便利店最大的挑戰就是運營成本,這個無人不知的。便利店的租金、裝修,裝置和24小時開店的運營成本,裝置和商品的損耗以及各種各樣的雜費,導致成本居高不下,這是存在個別便利店虧本經營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

    如果想要經營好一家便利店,其實還是最考驗經營水平能力的。如果便利店想要盈利,行業內公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

    地段是可以直接決定便利店的人流與客流,緊接著就是直接影響業績。比如說開在北京國貿樓下的711便利店比你家樓下的那個全家便利店業績好,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隻要隨著在北京上班的外來務工人員都回家過年了,國貿這家711便利店就要迎來一段時間的低谷。

    有時候,城市的商圈與人流千變萬化,如果出現變化,導致業績下滑甚至虧損,門店關閉這都是常事。

    二、是否會存在所謂的“關店潮”?不存在,現階段便利店總體仍在上升,開店是主基調

    剛在上面我們已經看過2018年的便利店資料,我們可以再回到2016年的便利店資料,對比一下,其實上升趨勢都是很明顯的。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標杆便利店企業的統計,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業保持增長,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體增速在15%左右,市場總量達到1000億。對比下2018年的資料,僅僅兩年的時間,市場總量相當於直接翻了一番。

    三、到底都是誰在消費便利店?這就是便利店存在的價值

    根據資料目前大陸的便利店50%左右都是屬於加油站的,另外50%就是位於居民或者商業區的便利店,根據全國大概有4萬多家入駐口碑的資料,我們可以來看看。

    根據口碑平臺便利店的分佈所繪製的熱力圖如下:

    可以看出,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京津地區都是便利店最為普及的地區,這跟當地經濟發展概況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我們再從使用者的消費資料來看一下便利店的消費情況。

    備註:X軸線代表的是消費者的年齡,Y軸線代表的平均每筆的消費金額,氣泡的大小則是對應該年齡段的使用者消費次數。

    從上圖可以看出:

    1、使用者在便利店的消費平均每筆在20到80元之間;2、年齡越高的使用者,平均每次去便利店所花費的錢也就越多;3、25到35歲的使用者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群體。

    根據口碑平臺的全國資料還顯示,去便利店消費,女性使用者不僅比男性使用者人數多出了16%,而且平均每次還要比男性使用者多花近20%的錢。

    如果從職業標籤來看,白領群體光顧便利店,無論是頻次還是單次消費金額都會遠遠高於學生、教師或公務員等群體。

    因此,便利店的消費群體:25到35歲,女性,較高的收入者,這幾個標籤也是象徵著中國最有錢及最捨得的花錢的那個群體,也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盤點你的便利店,沒有這樣的消費主力群體,生存自然是相對困難的。

    三、便利店不僅沒有價格優勢,商品種類也遠不如商標,靠什麼來生存呢?

    我們經常說聽到便利店老闆在抱怨虧本,其實說白了就是你的競爭優勢有哪些,才是你的便利店生存之道。

    1、貼心的便民服務

    好奇心日報曾經整理過日本便利店的1285種服務如下:

    其實上面所提到支付相關的,購買各類門票以及繳納生活費等服務,在移動支付特別發達的中國,可以用一個手機加支付寶都能完成的。

    不過還有一些服務,比如收發快遞,影印傳真,送貨上門,免費的注意和用餐區域,甚至是免費的熱水都能為便利店聚攏不少的人氣。

    2、不斷升級的好吃食物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覺得,便利店的食物越來越好吃了呢?

    食物至少關係到一家便利店40%的生意水平,為了吸引消費者,各家便利店在食品研發方面也是煞費苦心的。

    以全家為例,每兩週都會有一個內部的選品會,那個新品最多都只有3個月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否能夠被消費者接受,全店的淘汰率或許會超過50%。

    如今,我們隨便走進一家便利店,都能看到包子,便當、現磨咖啡、冰淇淋甚至油豆腐粉絲湯等,這些其實都是經歷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後勝利剩下來的。

    3、與顧客建立情感連結

    其實日系的便利店品牌可以說把IP運用的真是爐火純青,尤其是在動漫領域的IP。

    比如上面的這個怪物大學系列,各種各樣的限量玩具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成為品牌的忠實、高頻的顧客。

    但是,這種套路在大陸的便利店運用並不是特別理想,羅森其實也先後在大陸開過多家動漫主題便利店,比如奧特曼、柯南和火影忍者等,嘗試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放棄了。下面這個就是上海柯南主題的便利店。

    總之,利用IP來建立與顧客的情感連結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一定要聯想到前面分析的便利店主要消費群體(25到35歲,女性,高收入),我們一定要去思考什麼才能更容易吸引和打動她們,這或許是比利用現成IP來得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

    四、未來便利店的新趨勢:數字化+品牌化+多元化

    未來便利店的競爭,不讓自己成為虧損的一員,主要還是聚焦在如下的三個方面:

    1、誰離客戶更近,店鋪更密,送貨速度更快2、誰最方便,線上線下佈局,數字化運營與驅動3、誰的服務更加多元,5分鐘便利事項一站式解決

    面對越來越難伺候的90後甚至是00後的“前浪”,他們會在意早上的包子是熱的還是溫的,也會在意便利店是否足夠有趣,有沒有最流行的網紅食品等。

    另外,目前國內的便利店主要還是停留在銷售日用百貨,冷凍速食和飲料乳製品等,部分社群便利店還附帶了蔬菜水果,快遞收發等,能夠真正提供多樣化服務與24小時售賣的便利店還不多,只是如今日本的便利店已經迭代出便利店+洗衣房+健身房等,這都是我們要去努力的方向。

    總之,便利店是國內當下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夠滿足5分鐘內一站式的消費需求,目前總體屬於上升趨勢,有盈利有虧都是正常的,並非全部都在虧損,關鍵的是單店的經營能力是否提升成為了在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便利店的生存之本。這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 9 # 龐剛言商

    為什麼大陸的便利店總是在虧損?

    這話問的有點外行了(可能你對這方面的市場資訊,掌握的不夠準確,有失偏激)。我呢,是一名常年與便利店深度接觸的創業者(快消品代理商——商貿公司運營),到目前為止,已經整整二十二年的市場實操經驗。常年為便利店,大中型超市,鄉鎮集市小賣部,等等門店提供具體的商品供應。本地區(線下)擁有過千家的便利店客戶群體;每年營業額過千萬。

    從大量的市場營銷過程中,也掌握到部分便利店經營戶,由於缺乏實體店經營經驗,及探索學習精神,同時,無法精準掌握消費需求“痛點”(不能很好的滿足生活消費急需),所以啊!大大降低了便利店良好的存活率。

    當然,便利店的經營,有著良好的風險控制屬性(因為啊!現如今,1.多元化市場經濟,2.商品同質化,3.競爭激烈的市場銷售)。作為供應商來說(為便利店提供貨源的批發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了獲得良好的生存環境,那麼,市場上就出現了“不成文”的職業操守,就是完善的售後服務工作,比如說,銷售不掉的產品,臨期產品,淘汰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導致外包裝有破損產品……,都是無條件退換的。

    對經銷商來說,“淡季做服務,旺季做銷量”,對便利店來說,會主動多提供一些資金佔用,可是啊!便利店享受了商品的政策性便利(完全可以做到快進快出)。

    再說了,社會經濟環境,一片大好,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切機(也沒相應的國稅,地稅承擔),不需要向國家財政繳納任何費用。完全是一種自食其力,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的自由職業。

    對於便利店經營來說,大多數經營者,都是以夫妻二人坐店經營——自主營銷模式。更不會產生工人工資一說,怎麼可能出現虧損了呢?

    導致虧損的唯一根本因素,就是,作為生活剛需產業,也是任何其他行業,都無法比擬的特性——快消品,所以啊!這個社會上,有著巨大的從業者。

    就目前,本人居住的地區來說,縣下擁有29個鄉鎮,總人口當量160萬人,由於外流人口巨大,具縣人口統計局,摸底調查,現留守人員,不超過六十萬人,這些留守人員的最明顯特徵,就是“老,弱,病,殘”。每個鄉鎮集市上,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小賣部,差不多擁有數量幾十家,甚至,過百家。

    說句實話,本人經營的這家商貿公司,平日裡,一年的產品總銷量,不如一個“新春佳節”的銷售總數(佔全年銷量的60%)。就拿白酒行業來說吧!全年的禮品酒銷量,只佔春節銷售量,不超過35%。這個數字的背後,隱藏的諸多因素,比如說,大量的外流年輕的勞動力,是市場消費的主力。所以啊!不論是便利店,還是產品代理商,作為坐地生意經營,那麼,一定要具有“靈活”的商業經營思維應變能力,才能很好的應對市場消費不利因素(作為市場營銷內容,在這裡,就不詳細闡述,希望各位朋友,需要的話,可以進一步溝通,私聊,謝謝!)。

    所以啊!作為內地的市場經濟形勢,大致就是

    這麼個狀況。市場消費的疲軟,不僅僅是“疫情”影響,而是海量的外流務工人口——年輕的勞動力。

    我是【創業經典論壇】,為你分享更多創業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的農業和外國的大農場有哪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