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叛降孫吳,關羽兵敗失荊州,又遭吳將呂蒙、陸遜伏擊,關羽與兒子關平敗走麥城,被孫權捉住,殺害於漳鄉。
關羽之死,是很多三國迷心中最大的悲痛。
聽聞死訊後的劉備、張飛二人卻在“報不報仇”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劉備作為蜀漢的皇帝,不得不考慮孫劉聯盟和北方虎視眈眈的曹操。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鼎立之勢,很有可能因為關羽之死,而被徹底改寫。
所以蜀國諸葛亮等大臣是極力勸阻劉備這樣舉全國之兵而伐東吳的戰爭,很可惜沒能成功。
而張飛更多的是兄弟情深,大丈夫誓報此仇的人物性格。
於是,張飛就跟劉備說道:
“大哥今日做了皇帝,早忘了當年桃園結義的盟誓。
若陛下不肯發兵,臣拼著一死,也要為二哥報仇,此仇不報,臣寧死不見陛下。”
我從來就不相信,忍辱負重,顛沛流離大半生的劉皇叔,會不明白孫劉聯盟破滅意味著什麼;這位年輕時就在黃巾、朝廷、公孫瓚、袁紹、曹操、劉表等各方勢力中來回周旋而不倒。
在剿黃巾、丟徐州、官渡赤壁等無數大戰中絕處逢生,在各方聯盟裡閃轉騰挪的戰略大師,不可能看不清三分鼎立的戰略格局,不可能不明白,破掉這個年輕時奮力構建的格局就是放棄爭奪天下的含義。
說實話,我挺同情劉備當時的處境的。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會冷靜地處理好這類的事情。
大陸的群臣勸阻,諸葛亮的曉以大義,都是公心,沒有錯,劉備自己也知道。
而“二弟”張飛的憤怒,是初心,更沒有錯。
錯的只有劉備的選擇,不管他怎麼抉擇,他都是錯。正是這樣一個無解的局面,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
選擇快意恩仇,他就有負君王之責任。
選擇忍辱負重,他就有負兄弟之情義。
為了天下不顧兄弟是錯,為了兄弟不顧天下也是錯。
進退亦錯,人生之艱,莫過於此。
最扎心的也許就是張飛的那一聲“陛下”了吧。
二弟慘死,屍骨未寒,三弟兇莽,不理解自己,手足離心,兄弟失散,這一刻的劉備內心,興許比在袁紹營裡遇險,亦或是丟失徐州之後,更為絕望。丟城失地,東山尚有再起之機;臂膀斷折,兄弟便無重逢之日。
此時退無可退的劉備,怒髮衝冠,雙眼幾乎冒出血來。
“去TM的天下。三弟,走,大哥帶你去報仇!”
而張飛因酗酒打部將而身首異處,更是給整個蜀漢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
但是劉備依舊做到了“桃園結義”時許下的承諾,哪怕是貴為一國之君,這樣的義無反顧地衝了上去。
正所謂“無情的君王如過江之鯽,有義的兄弟獨此一家。”
很多人都覺得劉備這樣的行為,加速了蜀漢的滅亡,但是他在乎過嗎?
正如當時的人能罵他“織蓆販屨之徒”,就說明所謂帝室之胄在世人眼裡已經不算啥了,氣數已盡,人心不思漢,大勢已去。
丞相夢想的北伐中原,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了。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沒有人可以逆天而行。但是你可以選擇是桃園三結義,還是瓦崗的一爐香!
英雄豪傑的年代,只有三國才配得起國士無雙四個字!
關羽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叛降孫吳,關羽兵敗失荊州,又遭吳將呂蒙、陸遜伏擊,關羽與兒子關平敗走麥城,被孫權捉住,殺害於漳鄉。
關羽之死,改變三國走勢
關羽之死,是很多三國迷心中最大的悲痛。
聽聞死訊後的劉備、張飛二人卻在“報不報仇”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劉備作為蜀漢的皇帝,不得不考慮孫劉聯盟和北方虎視眈眈的曹操。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鼎立之勢,很有可能因為關羽之死,而被徹底改寫。
所以蜀國諸葛亮等大臣是極力勸阻劉備這樣舉全國之兵而伐東吳的戰爭,很可惜沒能成功。
而張飛更多的是兄弟情深,大丈夫誓報此仇的人物性格。
於是,張飛就跟劉備說道:
“大哥今日做了皇帝,早忘了當年桃園結義的盟誓。
若陛下不肯發兵,臣拼著一死,也要為二哥報仇,此仇不報,臣寧死不見陛下。”
我從來就不相信,忍辱負重,顛沛流離大半生的劉皇叔,會不明白孫劉聯盟破滅意味著什麼;這位年輕時就在黃巾、朝廷、公孫瓚、袁紹、曹操、劉表等各方勢力中來回周旋而不倒。
在剿黃巾、丟徐州、官渡赤壁等無數大戰中絕處逢生,在各方聯盟裡閃轉騰挪的戰略大師,不可能看不清三分鼎立的戰略格局,不可能不明白,破掉這個年輕時奮力構建的格局就是放棄爭奪天下的含義。
說實話,我挺同情劉備當時的處境的。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會冷靜地處理好這類的事情。
大陸的群臣勸阻,諸葛亮的曉以大義,都是公心,沒有錯,劉備自己也知道。
而“二弟”張飛的憤怒,是初心,更沒有錯。
錯的只有劉備的選擇,不管他怎麼抉擇,他都是錯。正是這樣一個無解的局面,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
選擇快意恩仇,他就有負君王之責任。
選擇忍辱負重,他就有負兄弟之情義。
為了天下不顧兄弟是錯,為了兄弟不顧天下也是錯。
進退亦錯,人生之艱,莫過於此。
未出師而折張飛 怒髮衝冠伐東吳
最扎心的也許就是張飛的那一聲“陛下”了吧。
二弟慘死,屍骨未寒,三弟兇莽,不理解自己,手足離心,兄弟失散,這一刻的劉備內心,興許比在袁紹營裡遇險,亦或是丟失徐州之後,更為絕望。丟城失地,東山尚有再起之機;臂膀斷折,兄弟便無重逢之日。
此時退無可退的劉備,怒髮衝冠,雙眼幾乎冒出血來。
“去TM的天下。三弟,走,大哥帶你去報仇!”
而張飛因酗酒打部將而身首異處,更是給整個蜀漢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
但是劉備依舊做到了“桃園結義”時許下的承諾,哪怕是貴為一國之君,這樣的義無反顧地衝了上去。
正所謂“無情的君王如過江之鯽,有義的兄弟獨此一家。”
很多人都覺得劉備這樣的行為,加速了蜀漢的滅亡,但是他在乎過嗎?
正如當時的人能罵他“織蓆販屨之徒”,就說明所謂帝室之胄在世人眼裡已經不算啥了,氣數已盡,人心不思漢,大勢已去。
丞相夢想的北伐中原,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了。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沒有人可以逆天而行。但是你可以選擇是桃園三結義,還是瓦崗的一爐香!
英雄豪傑的年代,只有三國才配得起國士無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