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之瀛大夫

    2003年6月:在聯合會杯半決賽中,28歲的喀麥隆隊球員維維安福心臟病突發猝死。

    2004年1月:24歲的本菲卡隊球員費赫爾在比賽中得到一張黃牌後突然倒地死亡。

    2007年8月:塞維利亞隊球員普埃爾塔在比賽中突發心臟病入院後去世,年僅22歲。

    2009年8月:西班牙人隊長哈爾克在與懷有身孕的女友通電話時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26歲。

    此外,巴拉圭球員羅耶斯、印度鄧波競技隊的巴西籍球員克里斯蒂亞諾、馬瑟維爾隊的多內爾、凱塔諾隊的塞爾吉奧、奈及利亞球員奧克瓦拉、約克城隊的達夫·隆霍斯特、波爾圖隊的內維斯,他們也是在比賽中運動猝死。

    近年來隨著比賽的日益激烈,足球運動員運動猝死的事件不斷增多,人們對運動員心電圖的解讀愈加重視。2010年歐洲《歐洲心臟雜誌》公佈了《解析運動員12導聯心電圖的專家共識》,對臨床評價運動員心電圖異常提供了指導性意見。這份共識中指出: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近80%)常常表現為心電圖異常,如竇性心動過緩、一度房室傳導阻滯、過早復極等,這是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適應性改變,表現為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或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同時運動員的心電圖常常達到左室肥厚的電壓診斷標準,著反映了左心室的生理性重構,表現為心室壁厚度增厚。以上屬於心臟適應性改變,並不代表其患有心血管疾病。

    不同於以上,多數發生猝死的年輕運動員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也很難透過自發症狀進行診斷。許多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應激性心肌病等,主動脈瓣狹窄,離子通道疾病如長QT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SQT綜合徵以及WPW綜合徵等是導致運動員猝死的常見原因。發生猝死的運動員中有三分之二存在以上疾病,其心電圖表現包括:T波倒置、ST段壓低、病理性Q波、電軸左偏、心室預激、長或短QT間期以及Brugada波。由於以上心電圖表現在健康運動員中發病率較低(<5%),而且與訓練引起的適應性改變無關,所以必須進一步排查,以排除相關嚴重疾病。

    最後希望以後再組織馬拉松比賽等類似運動專案,組委會一定要組織一個醫療小組其中一定要包括一名心臟科醫生和相應的搶救裝置,這樣一旦有意外事件發生可以隨時進行搶救,這是我個人的建議。

  • 2 # 春雨醫生

    跑步本是一項適合絕大多數人參與的運動,更是有不少人熱衷於馬拉松這一長跑比賽專案。因為馬拉松不僅鍛鍊耐力與體力,更讓人們獲得挑戰自我的成就感。

    作為一項低門檻、普及性強的體育運動,正確、科學地長跑的確有益健康,並且能舒壓解乏。但是,從這一起起的賽中猝死事件中我們應該得到警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選擇馬拉松這項運動!

    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都不建議選擇馬拉松這項運動

    1) 心血管疾病:各種急慢性疾病都可能導致運動猝死的發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

    人在劇烈運動時心肌耗氧量明顯增加,體內代謝加快,同時運動還有可能誘發冠脈痙攣、冠脈栓塞和心律失常。存在心臟基礎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現心肌缺血缺氧。嚴重、長時間的缺血缺氧會導致心肌壞死,從而引發心臟驟停出現猝死。

    2) 腦血管疾病:運動猝死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腦源性猝死,包括腦出血等。因此,本身存在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儘量避免此類劇烈運動。

    3) 高血壓、動脈硬化、動脈瘤等血管疾病患者:此類疾病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不僅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高,在長時間的劇烈運動中還存在極強的低血糖風險。低血糖發作可能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低血糖昏迷等等。

    5) 關節疾病:患有下肢骨關節病的患者不宜從事長跑運動,會加重關節負荷,尤其是帶來膝關節損傷。

    除了患有某些疾病,這幾類人群也不適合選擇馬拉松運動

    1) 平時缺乏鍛鍊者:從初學到跑馬拉松需要一個長期、嚴格、專業的訓練過程,整個訓練需要持續至少半年以上。平時缺乏系統、科學鍛鍊者萬不可貿然參加,忽視馬拉松可能帶來的危險。

    2) 肥胖:過於肥胖的人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其心臟負荷和肌肉關節負荷都要高於一般人群,也不適合選擇馬拉松運動

    3) 高齡和年幼者:馬拉松運動持續時間長,對身體各器官系統消耗較大,對於器官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處於發育階段的年幼者,都可能存在不利影響。

    馬拉松是一項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就算是專業的精英跑者,都要經過嚴格、科學的訓練,才能一直參加馬拉松比賽。

    作為普通跑者,切記量力而行,必須根據自己的年齡、心臟和關節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速度和距離,並透過紮實的訓練和科學的規劃合理健身。

    除了上述人群,任何想要參加此項運動的人都應該認真進行自我評估,並最好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訓練。空有健身熱情,卻缺乏健身知識只會讓悲劇頻發。重視自我保護,安全科學運動,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意外的發生。

  • 3 # 跑者阿飛

    如果按照大陸各馬拉松的官方寫法,不適合跑馬拉松的列表如下:

     在這之外的就一定安全麼?肯定不是!反過來說,也不一定(可以百度一下“心臟手術後,還能跑100KM的馬拉松”)

    1.馬拉松猝死是全球性的

     不僅大陸,就是作為馬拉松大國的鄰居日本,那麼完善的醫療對應體系,也依然有馬拉松猝死。下圖是1992年-2011年,20年間日本的馬拉松猝死資料。

     不僅是馬拉松,其他運動也會有猝死。即便不運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猝死的。

     據日本JTU醫療委員會在2016年的資料表明,日本一年猝死的人有5萬名,其中心臟是猝死原因的佔了60%,是日本交通事故死亡(4100名)的5倍還多。

    2.猝死的原因

     馬拉松的猝死,說的直接原因有2種類型。一種是有潛在的心臟病,由於劇烈運動而導致惡化引起心臟猝死。還有一種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事後也找不到猝死的原因。

     潛在的心臟病也許可以透過體檢,比如“運動負荷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超”等檢查發現。但既然是潛在的,就有體檢發現不了的可能性。

     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自然體檢也是發現不了問題的。

     也就是說體檢OK,不等於是零風險!!!

    3.猝死的選手型別

     猝死的也並不僅僅是跑步新人,久經馬場,跑齡幾十年年的老馬都有,甚至精英選手也有(半馬112呢)。不能簡單地說“訓練不夠”,“不自量力”,“隨便挑戰極限”是原因。

    4.AED(自動除顫儀)的重要性

     而在心臟問題中,心室顫動(心臟已經不是有規律的跳動,而是在顫抖)佔了70-80%。

     AED(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除顫)是讓心臟從心室顫動中恢復跳動的神器,沒有之一。

     心室顫動發生1分鐘後,救助率80-90%,每延遲1分鐘救助率減少7-10%。5分鐘後50%,7分鐘後30%,9分鐘後10%,12分鐘後2-5%。

     在機率學上,馬拉松的猝死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賽前的體檢,賽中的急救體制是必不可少的。還要大力呼籲“全民普及急救知識”。

    5.不適合馬拉松的自我檢查表

     這裡是發表在雜誌 “RUNNERS”上(2003年3月刊)上的“自我檢查表”,可以拿來參考。

    6. 大力呼籲

     1)跑者:平時科學訓練

     2)跑者:賽前全面嚴格體檢

     3)跑者:比賽時科學配速

     4)主委會:完善比賽急救體制,配備AED

     5)社會:全面普及全民急救知識

  • 4 # 愛跑步的足球看客

    馬拉松在中國差不多是從2010年以後才開始成為大熱門運動的,這其中有中國中產階級健身的需求推動,也有商家的炒作因素在作怪,再加上華人向來喜歡跟風,所以好像成了全民運動。朋友們見面如果不談下馬拉松就不是社會精英,沒有參加過馬拉松就不算社會中產,會低人一頭。

    如此葉公好龍式的跑馬拉松,就不是真正愛好馬拉松。電影臺詞說:愛是剋制,喜歡才放肆。不熱愛跑馬拉松卻跑馬拉松,就不會尊重科學訓練規律,就不會認真研究學習馬拉松專業知識。單純憑一顆火熱的心和無畏的精神來參加馬拉松,就平白無故增加了許多出意外的可能性。

    按照官方給出的資料有如下型別的人不能參加馬拉松比賽:

    沒有經過全面身體檢查的人,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片及血、尿液等;

      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平時較少鍛鍊身體的人;

      在做輕微活動時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心絞痛的人;

      近期犯過心臟病的人;

      患風溼性心臟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人;

      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臟病的人;

      身體較弱者,如老人和小孩;

      自身有其它基礎疾病,如肝腎疾病、糖尿病及血糖過高或過低的糖尿病人;

      吃了降壓藥血壓仍超過180/110毫米汞柱的人;

      過於肥胖的人。

    基本上每場馬拉松比賽前,發給參賽選手的資料上都有強調以下型別的絕對不能參加:

    下邊我再補充一下幾種不能參加的型別。

    1感冒病人

      病毒性感冒,不同於一般性感冒,很容易誘發心衰和心肌炎。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暴發型病毒性心肌炎會有突然死亡的可能。因此感冒如果長達兩週沒有好,還伴有咳嗽、胸悶、心慌、憋氣等症狀的,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避免誘發心臟病。

    這種情況的,絕對不能參加馬拉松,就算正常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現不良後果。如果再到馬拉松賽道上去跑42公里,就會產生強烈的疊加效應。正常人參加完馬拉松的後幾天,身體的免疫能力也會下降,何況是一個病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參加馬拉松極易出現意外情況。

     

     2 過於肥胖的人

      肥胖者往往有代謝障礙,當長跑運動消耗過大時,就容易引起危險。長期運動的人新陳代謝就比較快,而肥胖者則不同,長跑過程中對能量的消耗很大,如果身體不能快速把脂肪或其它物質轉化成能量,就會因能量供應問題導致身體發生一些意外。

      3 平時沒有運動基礎的人

      缺乏訓練或身體狀況不佳時長跑,容易頭暈且身體負擔不了這麼大的運動量。建議參加馬拉松賽或長跑的人,一定要有長期鍛鍊的基礎,賽前最好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身體合格者再參加比賽。

    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而跑步則不同,因此不能簡單的把跑馬拉松和跑步混為一談。跑馬拉松對體力耐力和速度都有嚴格的要求,絕對不能簡單的認為我練習了些日子就可以了。

    不管是跑步還是跑馬拉松,都要遵循科學規律。比如說,每月四周,每週運動三到四次;每週比上週跑量增加不能超過百分之十,每月有一週最好跑量比其它三週減少百分之二十。在跑半馬之前要有能力連續不停止跑完15公里,在跑全馬之前要有能力跑完30--35公里。

     4 幼童和年紀過大的人

      馬拉松是一項對身體負擔量過重、消耗過大、持續時間過長的運動,對幼童的生長髮育不利,還會破壞他們生長髮育規律,影響身體器官和正常的生長髮育。

    年紀過大的老人,因為內臟器官和組織老化,生理功能弱,骨骼容易疏鬆變脆,也不太適合高強度的馬拉松或長跑。建議快走散步或登山。

    最後再強調一點:

    最開始大家都認為跑死的一般是身體弱的,但這幾年在馬拉松或平時運動中死掉好多是跑步高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注的事。

    往往是越是身體強健者和跑馬拉松的高手,對自己運動成績的渴望度越高。訓練量越大,身體就容易出現問題,去年上半年在東莞虎門就有一個跑步大神訓練完坐在路邊休息就死了。

    往往是高手,在比賽時越是自信,為了爭取更好的名次,就願意冒險加速跑。這時就像一輛失去控制的馬車,最終只能是車毀人亡。

    平時我們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博士和免聯考博士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