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夕陽西下68631

    宜興在古代又叫做“荊邑”、“義興”、“陽羨”,早在東漢時就開始產茶。三國時,孫權15歲任陽羨長,當時吳國宮廷飲用的“國山荈”,是確鑿的貢茶。

    到了唐朝,陽羨茶的地位如同跑步比賽中的領導,將一眾茶品遠遠甩開,一躍成為貢茶。當然,這和茶聖陸羽及茶仙盧仝的推崇密不可分。

  • 2 # L285899965

    茶在中國早已有之,

    《三國演義》中也提到了茶,

    只是書中的茶大多是無名稱的,只有一種茶有名稱,叫“柏子茶”。

    “柏子茶”出現在書的第八十九回,

    孔明軍隊誤飲啞泉水,孔明受當地山神的指引,去拜訪萬安隱者求解救方法。

    萬安隱者實際上是孟獲的哥哥,叫孟節,

    他用來招待孔明的是柏子茶、松花菜。(“隱者於庵中進柏子茶、松花菜,以待孔明。”)


    一、在《三國演義》中,喝茶是人與人相見的一部分。

    人與人相見一般步驟是1、相見——2、施禮——3、上茶;茶罷——4、談要處理的事情。

    如:

    書的第五十二回 ,魯肅去見孔明,

    “孔明令大開城門,接肅入衙。講禮畢,分賓主而坐。茶罷,肅曰:……”

    完全是按照這四步來:1、相見(“接肅入衙”)——2、施禮(“講禮畢,分賓主而坐”)——3、上茶;茶罷(“茶罷”)——4、談要處理的事情(“肅曰……”,魯肅開始說事情了,想要回荊州。)

    書的第七十五回,關羽召華佗刮骨療毒,

    “聞有醫者至,即召入。禮畢,賜坐。茶罷,佗請臂視之。”

    也是按照這四步來:1、相見(“召入”)——2、施禮(“禮畢”)——3、上茶;茶罷(“茶罷”)——4、談要處理的事情(華佗檢查關羽受傷的胳臂。)

    此外,書的第五十四回,呂範給劉備說媒,也是劉備請呂范進來,“禮畢坐定,茶罷,”然後再說事。

    書的第五十四回,劉備去見喬國老,尋求保護,也是喬國老接劉備進去,“禮畢,茶罷,”劉備再開始說事情。


    二、在《三國演義》中上茶,要按照地位尊卑的先後順序進行。

    如,書的第二十七回,關公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過了汜水關,到鎮國寺前下馬。鎮國寺有一僧人叫普淨,是關羽的同鄉。

    普淨請關羽進去喝茶,關羽說先給車上的二位夫人獻茶。(關公曰:“二位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

    於是普淨就先給二位夫人奉了茶,然後再請關羽進去。(“普淨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後請關公入方丈。”)

    這一方面說明喝茶也是有先後順序的禮節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關羽的重視禮節,尊重劉備,尊重劉備夫人。

    三、在《三國演義》中,喝茶之後,要進一步深談,接下來便是喝酒了。

    如,書的第三十九回,有段類似宮鬥劇的故事,劉表的大兒子叫劉琦,劉表偏愛劉琦,劉琦的繼母蔡氏感到劉琦威脅到了自己兒子劉琮的地位,蔡氏想辦法陷害劉琦,於是劉琦便向諸葛亮求救。

    孔明見了劉琦後,“公子邀入後堂。茶罷,”劉琦求孔明相救。

    孔明沒答應,劉琦“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飲”,留著孔明喝酒了。喝酒的時候,劉琦又求孔明救他。

    孔明還是沒有答應。

    最後,劉琦就按照劉備出的主意,騙孔明說有一本古書,將孔明騙到一個小樓上,抽掉樓梯,讓孔明下不了樓,還以自刎相威脅,孔明這才給劉琦出主意,讓他離開荊州,鎮守江夏。


    ​四、在《三國演義》中,將茶潑於地上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在古代除了祭奠是不能隨意把茶和酒潑在地上。

    書的第六十九回耿紀、韋晃想試探金禕,故意說曹操的好話,要抱曹操的大腿,

    金禕“拂袖而起”,

    此時隨從奉上了茶,金禕“便將茶潑於地上”,

    以此表示心中的憤怒。

    這樣,耿紀、韋晃才放心,“乃以實情相告曰”——我們是試你的。

    被人試探了,金禕也不生氣,

    三人就一起愉快地談起如何對付曹操,

    談到高興處,還拍著手說好啊好啊(“撫掌稱善”)。


    畢竟,《三國演義》是以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

    可以看出當時茶與茶文化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雖然已經開始,但整個社會對茶的認知程度和普及程度還十分有限。

  • 3 # 青都山水郎

    三國時期,東吳出產的茶叫“國山荈”。

    “國山荈”是貢茶,出產於宜興,宜興古稱“義興”,“陽羨”,孫權15歲擔任陽羨長。宜興當時出產的貢茶,出口到曹魏和蜀漢,是東吳的一大產業收入。

    宜興不但出貢茶,也出茶壺。宜興茶壺至今都在世界上負有盛名,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國內的大學裡培養不出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