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池子
-
2 # 中華奇志少年獨當一面
愛因斯坦不是培養出來的,主要是基因加上他自身的思想與實踐
愛因斯坦這樣的人,中國有很多,我說的是能與他的貢獻比不多的人,只是受各種因素影響與制約。他們沒有發現的條件與機會。
任何正常人都能有如此成就,只不過以人類目前的狀況不允許大多數人正常發展!
-
3 # 愛寫作的思學
這個問題,換個角度,就是錢學森之問。
錢老彌留之際,問:為什麼現在我們培養不出來領軍人才?
錢老之問,問從兩個方面回答:
1、中國迅速發展、已經在很多領域出現了領軍人才。2、中國的領軍人才仍然相對匱乏,這與底子有關係,也與教育系統有關係。
單說教育問題,就問題不少。比如教育作業過多的問題,就極大地扼殺孩子的想象力。我孩子二年級,最近作業精彩做到10點過,有天還做到11點。他喜歡鋼琴,由於學業壓力大,每天30分鐘的練習時間也不能保證。孩子經常向我抱怨,自己的思維能力下降了。作業太多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在如此繁重的功課壓力下,孩子甚至沒有太多相信的時間,又怎麼培養的出愛因斯坦呢?
-
4 # 博士軒轅
原因很簡單。
大陸大學實驗室,沒有正規申請,是無法私自使用。
所以大學生想做實驗,就必須想清楚全套理論,去說服老師,透過老師一關,再去做相應的標準實驗。
很多科學家,都是靈光一閃,馬上就需要做實驗,趕緊驗證。以後再想理論研究。
牛頓能不能,先寫出地心引力,再讓蘋果砸一下呢?
但是,現在很多海龜控制的大學,都是要求先有理論,再由實驗驗證。
這就好比,先讓牛頓寫出地心引力理論,再讓蘋果砸一下。
比如很多工業大學,要求先做建模,再透過老師鑑定,最後進實驗。
-
5 # 輝縣李合生
這是個很令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很汗顏的一件事。中國偉大的大科學家錢學森對此事死不瞑目,曾大聲疾呼中國需要大科學家,聽說後來還引起了當時任總書記的胡錦濤的注意,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見有大的起色,可見問題之大,問題之難超乎一般人想象。
首先,大學,尤其名牌大學,應該有培養大師的理念和目標。咱們的好多大學太急功近利了,培養人才圍著市場轉沒問題,但你畢竟不是企業,眼光要更遠,眼界要更寬,要著眼現在,放眼未來,不能光盯著鼻子尖前這些事。你培養的是國家棟梁,國家要繁榮昌盛,國家要長治久安,中國更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任重道遠呀。大學要責任在肩,要勇於擔當使命。
其二,政府出面,營造良好的培養大師氛圍。好多科學家也曾胸懷大志,但我們社會上個別的胡攪蠻纏,嚴重干擾了他們的事業進步和發展。有人曾經說過:一位科學家,如果整天出現在電視鏡頭前,整天參加各種會議,那他的事業也基本到頭了。鄧稼先、林俊德為什麼能取得那麼輝煌的成就?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能夠一心一意的幹自己的事業。所以,對那些擔任國家大任的科學家,媒體少打擾,各單位團體多支援幫助,共同為他們營造風清氣爽的工作氛圍。
第三,科學家們要互相學習,立大志,幹大事。近些年學術界風氣不太好,有的大學教授,甚至個別院士也有學術造假,真的令人不可思議,真的是大煞科技界風景。袁隆平可謂功成名就了,但人家仍堅持親臨田間地頭,仍堅持實驗室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黃大年的實踐精神,令人歎為觀止。這樣的科學家,他們心裡裝的全國老百姓,裝的是祖國的百年夢想。
華人有的勤勞智慧,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更是鳳毛麟角,希望你們不孚眾望,多成大家大師,為我們偉大的祖國作出更好更大的貢獻!
-
6 # 塞北劍客
即使培養出社會承認不,無論才多高,先得出外鍍金,再回來才有發展,全國到處炒房,我們的創新在何方,出路在那裡,好好一個華被美國視為肉中刺,眼中釘。
-
7 # 白浪83
誰說的,大陸大學培養的科技人才哪個比愛因斯坦差了,愛因斯坦會造高鐵嗎?愛因斯坦會造導彈嗎?愛因斯坦會造氫彈嗎?愛因斯坦會造洲際導彈嗎?這些愛因斯坦不會的,大陸的科技人才也會,怎麼說愛因斯坦比大陸科技人才強了?
回覆列表
我們拋開情緒化,理性看,
愛因斯坦問題,有客觀原因:
愛因斯坦,不是美國培養的!
愛因斯坦,是後來移居美國的。
這說明,一方面我們要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我們要廣泛吸引全球人才!
這方面,我感覺我們還是太閉塞了。
美國有EB-1全球人才吸引的模式,那是二戰之後打造的一個專案,吸引全球精英。到現在還在嘩嘩的挖全球人才。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客觀去看,不能過度意氣用事。
大陸大學,目前培養不出優秀人才,也有原因
錢老之問,的確是我們需要去反思的,但是除了埋怨,我們需要理解現在大學發展的難點:
1、大學,核心是大師。
什麼是大學?不是大樓,不是大曹操,而是頂級大師!
很多人問,中國為什麼不多蓋幾個清華。請問,清華的核心是什麼?是裡面的頂級人才!而不是清華校址!
當年清華等大學搬遷到西部,西南聯大照樣成為中國大學巔峰。這不是說西南風水好,而是人才過去了!
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是可以帶動整個學科跨越式發展的。這不是埋頭苦幹,砸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很多網民可能是沒看到這幾年我們幾個大學對全球人才的挖掘情況。這個不深說了,大家明白就行了。
2、培養機制也需要最佳化
我們的大學建設,的確也是走了一些彎路的。所以我們過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都有很多不足。
研究生教育,學科帶頭人缺乏;本科教育,抓得太鬆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風向標,現在對大學管理要開始動真格的了。
而對大學的投入,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研究一下:雙一流、雙高、強基等等。不詳細展開了,任何一個展開都篇幅很長。
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還存在的不足
但是我們依舊需要看到我們很多不足的地方的。
1、捨近求遠。
最新的國際PISA測評,基礎教育學生排名,中國大陸第一、新加坡第二、中國香港第三、中國臺灣第四,後面才輪到什麼加拿大等。我們華人真的是非常善於學習的。
我們擁有全球最好的生源,但是我們一方面在吸引國外留學生,另一方面我們真的應該珍惜我們自己的生源,我們很多學生留學到國外,某種角度是政策下無奈。
2、治學問題。
北大某人,後來離開了中國,留下三個問題,這個也是需要我們去重視的。我們的學術是否浮躁了?我們的管理是否有問題?
所以,我覺得
1、我們需要去吸引更多“愛因斯坦”進入我們的科學領域!
2、我們需要不斷髮展我們的大學教育!
3、我們要珍惜我們珍貴的優質生源,這是我們寶貴財產,可比什麼稀土等更寶貴!